分享

话说武汉 | 杂侃李白诗中武汉襄阳两江城

 人文武汉 2023-01-09 发布于湖北

武汉有个別名——江城,但知道的人似并不太多。我还是文革时见多把武汉称为江城,大有标新立异,引人注目之意。时至今日,武汉电视台还有一个“江城警讯”栏目,讲述着武汉的交通警务。

据说,江城之名源自于李白。李白有诗《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其诗曰:

一为迁客去长沙,

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lào梅花

李白还有一首诗《泛沔州城南郎官湖并序》,其诗序中说:

乾元岁秋八月,白迁于夜郎,遇故人尚书郎张谓出使夏口。沔州牧杜公、汉阳宰王公觞于江城之南湖……号之曰郎官湖。

上两诗现认为是乾元元年即758年李白流放夜郎时所作。

前一首是说,五月时,在今武昌(时为鄂州、江夏县两级治所)黄鹤楼中传出吹笛声,而城中也响起了梅花落曲调的歌声。后一首则说八月时,李白与友人游汉阳(时为沔州、汉阳县两级治所)南湖,并把南湖改名为郎官湖(建国初仅缩如小水塘,今无)。从这两首诗中,可知李白当时即把今武汉称为江城。

时汉口片尚为沼泽地。另外,此二首中为何有“五月”,“八月”之别?笔者认为可能性很多,但从“乾元岁秋八月,白迁于夜郎”句语气看,此序似为后来的补记,而误把五月当作了八月。(供参考

武汉地区处于长江、汉水交汇地,李白曾入赘安陆为婿,久住安陆,因此多来鄂、沔,自然对武汉地貌极熟。所以,把武汉称为江城,这也是实至名归。

旧时,一般来说似有一规律:河流在北方多称为河,如其中“河”专指黄河,其它支流、或稍小的河流则另贯有一名,如称渭河、洛河、淮河……而南方则多称为江,“江”则专指长江,其它支流、稍小的如叫汉江、湘江、漓江……当然也并非一概而论。

但是,在一些诗文中,为了更简洁、形象,作者也会把傍有较大河流之城称作江城。这在古诗词中常见,也并不一定说该城就有此別名。不过李白终是名人,所以后人则说江城即是李白为武汉所起的别名。

据笔者粗查,李白至少把三地称为江城,其中最早的当为襄阳城。(另一地为安徽宣城)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在襄阳访孟浩然,作有《襄阳曲四首》,其中一首:

襄阳行乐处,

歌舞白铜鞮。

江城回绿水,

花月使人迷。

从今日地形可见,北岸有唐白河入注,而汉水由西北至襄阳后,环绕城北、东两面,再向南而泄,水域甚广。而汉水又称汉江,因此,李白称襄阳为江城也在其理。

其实,正与诗中所述:“江城回绿水”,古时襄阳周边水域更阔。

这里,顺便插说一段公案:可能有人会问,山南、水北则为阳,襄阳城明明在汉水之南,为什么不叫襄阴呢?原来,今襄阳城南古为一河道,因其近在城南诸山之脚,水涨时有漫山之势,故名襄水。 襄有“上也”“驾也”之意)

据南朝《水经注》述:当时望楚山东北原有鸭湖,“溪水自湖两分”,一条溪水“北流注于沔”(沔指汉水),名檀溪。另外,“一水东南出,应劭曰: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是水当即襄水也。城北枕沔水,即襄阳县之故城也。”

而从近代勘探也得知,西自万山的汉水边,东沿南渠至影视城汉水边,地下皆为砂砾石,当为古之河道。可见此处最早当为汉水的一支分支,即东汉应邵所说的襄水。而李白诗中说到“行乐处”的“白铜鞮”即应是指此襄水北岸的大堤,旧址大至在今南渠北岸侧。(铜鞮,今山西沁县春秋所设古县名。襄阳今有铜鞮巷。白铜鞮为襄阳曲调名,又作堤名)

而在汉阳,也有如此疑案——汉水及入江口明明在汉阳龟山之北,为什么不叫汉阴呢?有人还认为:500年前明成化初由于汉水改道,汉水才从汉阳城南改道到城北。

其实,汉水流至江汉平原后曾有过多处入江,成化改道只是在汉口境内的一次截弯取直,其入江口还是在龟山北一带。虽不敢确定此时汉阳城北是否还有汉北的的一支分支,但历史上,汉阳城南确实有过汉水的存在。

如在南宋陆游的《入蜀记》中写道:

三十日,黎明离鄂州。便风挂帆,沿鹦鹉洲南行。洲上有茂林神祠,远望如小山,洲盖祢正平被杀处……自此以南为汉水,《禹贡》所谓“嶓冢导漾,东流为汉”者。水色澄澈可鉴……

当时鹦鹉洲靠近武昌江边,洲头在城南今巡司河口,洲尾在今武昌大桥头下。陆游从大桥头处登船,从江心沿古鹦鹉洲西岸南行,这时看到的即是汉阳城南 “澄澈可鉴”的汉水。

另外,在解放初,还可以见到汉水有一支流,从汉阳琴断口经三眼桥、升官渡口、墨水湖在汉阳城南的夾河入江。这些都说明古时汉水曾在汉阳城南入过江。

如今汉襄两地旧貌不再,沧海变桑田,桑田成楼林,人们也只有从古籍遗迹中去追寻城市的历史旧貌了。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汉阳对面是武昌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