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将笑脸挂起来?古人这种祈福方式不一般

 教授的拐杖 2023-01-09 发布于北京

屋檐如翼,护佑一方天地。

瓦甓玲珑,倾诉千载流年。

中国古建傲然屹立于历史云河。每一个灵动轮廓,每一幅华美图饰,每一个精巧构建都散发着举世无双的魅力。

文章图片1
图 | 紫禁城太和殿屋檐及瓦当 | 来源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如若我们仰望古建飞檐,便有机会欣赏到极富中国特色的构造之一——瓦当。

“当,底也,瓦覆檐际者,正当众瓦之底,又节比于檐端,瓦瓦相盾,故有当名。”

精美纹饰附之于上,中华文化精神内涵蕴藏其间。其形虽小,却独纳一个世界,成就了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遗产。


陶艺成瓦

文章图片2

图 | 战国燕·饕餮纹半瓦当,高9.8厘米,径19.8厘米 |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瓦当始于西周。

发展至春秋战国时期,瓦当的体系模式才逐渐成熟完善。因地域文化的不同,其呈现出了繁多的种类与纹样。

虽然圆形瓦当较为常见,但早期的瓦当形制多为半圆兽面纹。

文章图片3

图 | 战国·豹纹瓦当,径12.5厘米,重0.3千克 | 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秦代,瓦当从半圆向全圆形演变,圆形瓦当在汉代时才逐渐成为主流工艺品。

秦代不仅对瓦当形状逐步达成文化认同,更丰富了纹饰图案。

在文字统一的基础上,汉代的篆体瓦当逐渐形成新潮装饰,吉祥的寓意与精神寄托也进一步融入了瓦当文化。

工艺匠人将吉祥语书写至瓦头,佶屈却不失古典雅致,变化多样却刚柔并济。

文章图片4

图 | 西汉·“汉并天下”瓦当,直径17.5厘米 |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随着朝代更迭,人们的思想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每一时期都有着不同的潮流纹饰。

魏晋以卷云纹为主,唐朝偏爱莲花纹,宋人喜用兽面纹。

文章图片5

图 | 西夏 · 兽面纹琉璃瓦当,筒长35厘半,直径13厘米 | 现藏于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虽历朝历代均以灰陶瓦当为主,但琉璃瓦当和金属瓦当也在这质朴浑厚的工艺中占有一席重要地位。

后来,砖雕的兴起使瓦当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其历经了岁月的沉淀与文化的融合,早已成为了集中华大美于一体的古建记忆。


瓦舞雍容

文章图片6

图 | 秦·大瓦当,直径40厘米 |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风拂明月,白墙覆青砖。

兽游陶中,字绘祥瑞,匠人将生命融入工艺,从此瓦当有了独特的语言。

其驻守方寸间,俯观气象万千,倾诉漫漫长河中走过的历程。书画流转于陶艺上,形成了各种不同图案的瓦当艺术。

人面纹瓦当
“雕玉瑱以居楹,裁金壁以饰珰。发五色之渥彩,光焰朗以景彰。”
相比于其他纹饰的瓦当,人面纹类出现的周期并不长,它若昙花一现地闪过历史屋檐,却展现了极强的地域特点和时代特色。
文章图片7

图 | 来源于节目《探索·发现》

人面纹瓦当数量有限,但样式繁复不一。他们“千人千面”,有的长满了络腮胡,有的蓄了长须,有的愁眉苦脸,有的龇牙咧嘴。

清晰的毛发雕刻,栩栩如生的五官,让人面纹瓦当拥有了人之本真的情绪——喜怒哀乐惧,丰富的面部神态如同活灵活现的古代“表情包”。

文章图片8

图 | 人面纹瓦当,直径14厘米,厚5厘米 | 现藏于六朝博物馆

对于其瓦面纹饰的寓意,有人认为这是当时掀起的表达自我和创新意识的艺术潮流载物,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宗教信仰和辟邪观念。

文章图片9

图 | 人面纹瓦当 | 现藏于六朝博物馆

它们仿佛那个时代的定格抓拍,捕捉到了每个人最鲜活的一面,或喜或悲,或惧或哀,写实与夸张汇聚于一张面孔之上。

透过砖瓦,我们看到了千余年鲜活的生命。

兽面纹瓦当
文章图片10

图 | 西夏 · 兽面纹琉璃瓦当,筒长35厘半,直径13厘米 | 现藏于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关于兽面纹的诞生,学界有不同的说法。

一种较为普遍的看法认为,兽面纹的原型是狮子。

狮子进入中国后,逐渐本土化,并被赋予了吉祥辟邪的含义。它们以较为夸张的形象绘入瓦当,起到镇宅安家的作用。

文章图片11

图 | 来源于节目《诗画江南》

但早期的北魏兽面纹却很难看出狮子的形象,它更像一种图腾演变而来的产物。

虽然现在暂无考据,但其本身以驱魔辟邪、护佑四方的祥瑞造型设计而来,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文章图片12

图 | 兽面瓦当,长15厘米,宽13厘米,厚12厘米 | 现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

兽面纹瓦当以瑞兽为原型,但饰以人的面部特征,其上翘的嘴角,尖牙利齿,怒目圆瞪的双眼,都彰显着十足的威慑力。

在兽面的周围长有一圈朴素自然的纹饰,使整个瓦面更加生动,富有神秘的色彩。

随着雕塑水平的提升,兽面纹瓦当在历史上不断创造高峰。

字纹瓦当

秦汉时期,书法艺术与瓦当相结合,瓦当上开始有了文字的样式。尤其是汉代,文字瓦当到了鼎盛时期。

文字瓦当既有单字也有多字的纹样,也是表达祝福的最直接的方式。

当时的人们将“延年益寿”“与天长久”等字样排列在瓦面之上,祈祷吉祥。

文章图片13

图 | 来源于节目《探索·发现》

这一时期的文字瓦当大气端庄,思想与美学融会贯通,既有艺术魅力又具有文化内涵。

其字形是书法艺术的彰显,结构随体佶屈,融古汇今中将传统与书法的创新完美结合在了一起。笔画生动自然,刚柔并济,高雅之中见古意。

文章图片14

图 | 汉·长毋相忘瓦当 | 来源于天眼新闻

“长乐未央”“长毋相忘”是古人最深情的情感流露。这块瓦当也记录了汉昭帝刘弗陵对生母钩弋夫人的深沉爱意与思念。

而今我们透过瓦当,拂过字面,读到的不仅是中国雕刻工艺的史录,也是古人的真挚告白。

结语

吉语瑞兽,灰陶琉璃。

当我们仰视屋檐,

看到的是艺术大成之作,

亦是独特的中华美学魅力。

遒美纵檐际,

韵致诉流年。



编审:张筱曼
主编:邓莫南
责编:彭 锋、韩 丹
编辑:刘梦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