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建工程兵煤炭部队沿革

 君临天下100 2023-01-09 发布于湖北

  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煤炭部队,是一支“劳武结合、能工能战、以工为主”的部队,担负着国家重点煤矿及附属设施的基本建设任务。从1966年成立到1983年撤消的17年中,这支部队发扬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和战斗作风,转战贵州、陕西、辽宁、山西、山东、内蒙古、河北、河南等8个省市的11个大矿区,先后建成19座大中型煤矿并开工1处露天煤矿,年产原煤能力3000万吨,成为中国煤炭基建战线名符其实的“野战军”和突击队,为新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基建工程兵煤炭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煤炭部队(简称基建工程兵煤炭部队),是一支“劳武结合、能工能战、以工为主”的部队,担负着国家重点煤矿及附属设施的基本建设任务。这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从1966年成立到1983年撤消的17年中,先后建成19座大中型煤矿并开工1处露天煤矿,年产原煤能力3000万吨,为开发能源、加强战备和改善中国煤炭工业布局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历史沿革
  1966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批转国家建委党组《关于施工队伍整编为基本建设工程兵试点意见的报告》,毛主席批示:“这个办法我赞成”。随后,基建工程兵13个行业的各部队陆续组建。煤炭部党组决定在贵州盘县矿区进行整编试点工作,并派出由煤炭部政治部副主任刘耀礼为组长的工作组进行具体指导,钟子云副部长也亲临矿区向干部作整编试点报告。
  4月,整编试点首先在第76工程处展开,目的是取得经验后指导全矿区的整编工作。由于动员深入、组织严密、工作细致,整编工作进展顺利,95%以上的干部和工人勇跃报名参军。经批准,参军职工4790人,占矿区职工总数的41.3%。到7月28日,全矿区整编工作圆满完成。整编期间,中央军委从铁道兵抽调的471名干部相继报到,成为整编建队的骨干。原企业的1166名退伍战士第二次入伍,成为这支新军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8月1日,在贵州盘县矿区瓦场举行基建工程兵第41支队建队授旗大会。昆明军区副司令员田维新代表中央军委和国防部授予部队番号和军旗,煤炭部副部长范文彩代表部党组亲临祝贺。部队编制序列为支队、大队、区队、中队,大队以下建制后来依次改称团、营、连。基建工程兵第41支队当时下辖第401、第402、第403、第404、第405、第406、第407大队,总兵员1.3万余人(含当年新征义务兵8000人)。支队机关设在盘县土城,刘森任支队长(代),肖红书任政治委员,戴心泉、李飞任副支队长,倪世新任副政治委员,于受泮任参谋长(代),李和任政治部任。部队分别担负月亮田、老屋基、火烧铺、土城4座国家大型煤矿的基本建设任务。9日,时任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的程子华、彭德怀等领导人亲临刚刚组建的基建工程兵第41支队。他们深入施工现场,了解建设情况,问候勉励战士,给这支新型部队的广大官兵以极大鼓舞。
  基建工程兵第41支队组建于“文化大革命”动乱之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对于动乱,大多数官兵以自觉坚守岗位、做好工作的实际行动予以抵制。支队、大队两级机关也派出大批干部深入基层抓部队的稳定工作。特别是1967年2月以后,贯彻国务院、中央军委(67)国基建字32号文件《关于基本建设工程兵部队进行文化大革命的通知》,坚持支队以下部队不搞“四大”,部队建设和施工生产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的轨道。
  1972年3月,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煤炭工业建设的需要,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将基建工程兵第41支队一分为二,成立基建工程兵第42支队,驻陕西省韩城市。彭合朋、刘森、邓芝阳先后任支队长,王湘萍、王树升先后任政治委员,高友谅、袁荣生、修同法、梁化信、苏廷辉、闫继宗、刘景林先后任副支队长,周确、李同炳、王学村、陈陆先后任副政治委员,邢立法、李保(代)、矫恒福先后任参谋长,王保国任总工程师,温保堂、蔚大权先后任政治部主任,李田保、赵金岭先后任后勤部长。第42支队下辖第401、第403、第405大队,承建陕西韩城桑树坪矿、河南平顶山矿。1978年以后增加了第422、第423、第434团,分别担负山西古交西曲矿、镇城底矿、大同燕子山矿、阳泉贵石沟矿的建设任务。1979年,支队机关移驻山西太原市。
  1975年5月,基建工程兵第41支队在完成贵州盘县矿区老屋基矿、火烧铺矿、大田坝矿的建设任务后,挥师北上,转战辽宁省铁法矿区,担负铁法晓南矿、小青矿、大兴矿的基建任务。
  1976年8月,基建工程兵第41支队派出5500多名官兵开赴唐山参加抗震救灾。1978年3月,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国发(1978)35号文件规定,以这支抗震救灾队伍为基础,整编煤炭部第27工程处,并从开滦、大同、阳泉矿务局抽调2000名技术骨干,组建基建工程兵第43支队。李飞任支队长,温保堂任政治委员,李万发、梁化信、修同法、况敬友、吴修伦先后任副支队长,徐德盛、家良、杨荫舟先后任副政治委员,王庆文任参谋长,杜保森任总工程师,阎康模、伊长顺先后任政治部主任,刘聚庆、史宪卿先后任后勤部长。支队机关设在唐山市郊区。该支队下辖第421、第424、第425、第433团,承建河北开滦和山东鄂庄、蒋庄、大屯等煤炭基地任务。
  1978年10月,为了加快大型露天煤矿——内蒙古霍林河矿的建设,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国发(1978)35号文件批复,基建工程兵第44支队成立。该支队由老部队调入的662名官兵、整编入伍的1900名地方专业技术人员和矿区原有职工以及3254名新兵组成。李树林任支队长,王福家、刘英杰(兼)先后任政治委员,翟文元、张作山、翟启坤、段树义先后任副支队长,陈陆、曹永福任副政治委员,宋民素任参谋长,刘兴业任政治部主任,刘洪忱任后勤部长。支队机关设在内蒙古霍林河矿区,下属第431、第432团和汽车团,担负霍林河煤矿的基建任务。
  1979 年1 月, 国务院、中央军委以国发(1979)13号文批准成立基建工程兵第3技术学校,师级建制,下设训练部、政治部、校务部及3个学员大队,编制定员1800人,学制3年。校址在江苏省铜山县。赵同奎任校长,王殿臣任政治委员,李振田、高牧文、赵天禄、段树义先后任副校长,赵宏震、邓宗舜、李佐军先后任副政治委员,高牧文任训练部部长(兼),曹木林任政治部主任(代),宋德胜任校务部部长。
  基建工程兵煤炭部队从1966年8月初建时的1个支队、7个团,到1979年1月发展到4个支队、17个团、1个学校,总兵员5.4万多人。
  基建工程兵煤炭部队领导机构先后经历了3次变更:第一次,1966年7月,在煤炭部设立基建工程兵第3纵队整编办公室。第二次,1975年2月,基建工程兵第3纵队整编办公室改为基建工程兵煤炭部办公室。第三次,1978年10月,基建工程兵煤炭部办公室升格为基建工程兵煤炭指挥部(正军级),接受基建工程兵和煤炭部双重领导。指挥部机关设在北京。李庆寿任主任,煤炭部副部长王新三任政治委员(兼),韩之廉、刘森任副主任,刘耀礼、王志贤、刘英杰任副政治委员,刘宏欣任参谋长,王保国任总工程师,俞光军任政治部主任,刘聚庆任后勤部副部长。
  1983年6月,为贯彻执行国务院、中央军委国发(1983)26号文件决定,基建工程兵煤炭部队撤销,对口集体转业,改编为煤炭基建施工队伍,继续为国家能源现代化建设服务。



(本文作者-刘森 原任基建工程兵煤炭部队指挥部副主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