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为的医师

 名天 2023-01-09 发布于江西

难为的医师

吕维名

没有想到全面放开疫情防控之时,我的老父亲会驾鹤西去,当医生的儿子是没有思想准备的,总认为可以多陪他几年,设想着疫情结束后如何更好地为父亲医治。每到一有空闲时间,心里老是隐隐作痛,时不时背着家人黙默地流泪,痛定思痛后让我明白了比生命更重要的是健康。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是自己,如果要活得更健康,当然离不开医生。

经常有朋友问我做医生好吗,其实吧,网络上经常有调侃医生的辛苦,有一个段子是这样说的,做医生挺简单的,只要你掌握了:会读书、会治病、会谈判、会沟通、会吹牛、会装B、能熬夜、能早起、能受气、能包容、懂安全、懂自卫、受得了忙、熬得了时间、不嫌脏、不嫌累、还会哄人,基本上就可以从事医疗行业了。更有医护人员自我调侃的幽默段子:起得最早的是学医的和收破烂的,睡得最晚的是学医的和按摩院的,不按时吃饭的是学医的和要饭的,加班不补休的是学医的和摆地摊的,干着干着被砍的是学医的和黑社会的

医生确实是辛苦,但是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师是要有情怀的,要有一种大爱的情怀,才能苦中作乐。

我们常会说一句祝福语---健康长寿。健康在前,有了健康才有长寿,也只有在健康的前提下,长寿才是有意义的、才是快乐的。大家看看那些脑梗偏瘫的、卧床不起生活都不能自理,活着还有什么乐趣。医院里这样行动不便的人太多了,无数次听到有患者说,真后悔没有在还能动的时候主动结束生命,但听的更多的是说怎么没有早听医生的话,几年前某某医师就警醒过我,还不厌其烦地告诉我该怎么做,可惜我没有听他的,自以为是吓吓我而已,如果早听了医生的话就不至于像现在这个样子了。不仅是悲哀,为他们感到可怜,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病虽然是随机的,但也是有征兆的。不论是中风偏瘫、糖尿病坏疽,还是风湿腰腿疼导致骨骼变形,都至少是十几二十年才会发展到如此不可挽回的地步。在可挽回的阶段,就应该采取正确的方法,加以控制和治疗,这时候医生的建议也许会让你的人生反转。

当了大半辈子的医师,有时候很迷茫,甚至是不知道如何当医师了。也许我是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而已。

历史上有个典故扁鹊见蔡桓公,相信大家也都听说过。这是扁鹊在游历天下时发生的故事。故事中有些细节,值得我们探究。原文及大意是这样说的:

这是扁鹊第一次见到蔡桓公时的情形,扁鹊因此给蔡桓公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扁鹊再次见到蔡桓公时,无论他如何说,蔡桓公都不信他了。扁鹊劝了蔡桓公好几次,蔡桓公不听,扁鹊就走了。走了之后,蔡桓公就病发了去世了。像扁鹊这样闻名于世的大夫主动给人看病,都不能马上获得病人信任,普通大夫这样做,将更加费时费力。

当一个患者不信任医生时,肯定不会按照医嘱治疗,疾病肯定是好不了的。至于会不会加重,就听天由命了。在古时候,让患者上门诊治是一种规范,被称为“医不叩门医生不能主动去敲患者的门去给病人做诊断。

并不是为了让别人来求医生,而是医治本身存在两个问题:忌讳信任。忌讳,我们的文化中没有一见面就说人不好的习惯,人们认为这是诅咒,犯忌讳。大家一见面都喜欢听好话、吉祥话。其实从情绪方面理解,如果你听到的是不好听的话,肯定会产生不好的情绪,比如生气、郁闷等等。信任,以扁鹊的名声,蔡桓公都不信他的话,更何况一般人呢?大家想想,上门推销保险的能成功几单。如果你遇到了,肯定首先会戒备,其次是拒绝,甚至有时还会发生冲突。这样看来,其实是得不偿失的。现在社会上鱼龙混杂,医患矛盾由此就产生了,甚至愈演愈烈。

现在网络信息相当丰富,各种诱惑不断涌现,有冒充专家诊病卖药的、有宣传祖传秘方专治疑难杂症的、有……真的防不胜防啊。有的患者不就诊就根据网络信息自我诊断自我购药,或听听讲座就对症下药,这往往也是产生不良后果的原因之一。网络讲课专家多,在网上讲中医的老师也不少。鱼龙混杂,有的医术可以,但讲的不能让人信服。这就让很多人觉得这个医生不行,你看他讲的哪儿哪儿我在其他地方听过,跟这不一样,于是就否定了,也就不会用。所以,这类医生讲的课程,很难让人听进去,更别说听懂去用了,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就是很难取得信任。还有一种类型就是假大夫,肚子里中医知识没有多少,名头起的很响亮,什么健康管理师,健康咨询师等等,在美容院里就能见到很多,讲得更贴合用户的心理期望,往往能够获得很多人的认可。

医师的学习、培训是漫长的,西医如此,中医更有门槛。西医是经过系统化的培训,按部就班的按照流程走。就好比是肯德基麦当劳后厨的厨师,他们不需要有任何经验,稍微培训就可以上岗了。因为他们的食材都有标准,薯条多长,肉饼多大,炸几分钟,这些都是规定好的,照做就可以。西医在外行人看起来似乎也是如此,看病都是检查、化验,结果出来后要不然就是吃药要不然就是打针。中医就像我们中餐的厨师,对菜品调味、火候、配比的把握,中餐厨师没有一点点天分还真的学不了。

我们古代学习中医和现在也不一样,如今的中医药大学除了中医相关理论之外还要教学生们学一些现代医学的知识,比如解剖、看CT影像片等等。其实这样是有一点不好的,会让学生们学习的是中西医混杂的知识,不够纯正。很多中医大学的学生毕业后连中医的本质都不记得了,都是用西医的思维来理解中医,这样的课程肯定是培养不出一个纯正的中医的。

学医难,看上去是走流程,可是在走流程之前付岀了多大的努力,谁学谁知道。学好之后就要应用于临床,不说临诊,就说讲课也分水平。最高的叫深入浅出道理很深刻,可是讲的人人能懂。这样的人,才是大师级人物。二流水平就是深入深出水平很高但是东西却很难懂,别人听他说就比较费劲。现在很多搞研究的专家学者,是这个级别的。三流水平就是浅入浅出水平一般但是说的都是大白话,大家也能听得懂。最差的就是喜欢浅入深出本身没水平,还要装作有水平,就把一些东西讲得很含糊,大家都听不懂,就可以开始给你洗脑,骗你了。

 

我行医30余年,自认为救人治人无数,但是回过头好好想想,我连一个感冒都治不好,就如目前正在流行的新冠病毒感染,让多少英雄好汉折戟沉沙。疾病永远存在,远比医学走的更快。我们很多时候是无能为力的,对于医生来说这很悲哀。医生不是万能的,没有医生是万万不能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对号入座,我是几流的医生呢?

三流医生福泽一方,能够在一县或一市之地,为人们带来健康。这种医生,虽说来一个治ー个,但是他的所能造福的区域有限。二流医生擅于把握时代特点,一个时代中很多人都会得的病,和时代的大环境分不开,一两个方子就能对这个时代的大多数病起到效果一流医生,则能够在总结历史规律的基础上总结出时代变迁下的大道至理,他们著书立说,让后人受益,这些人就是人们常说的名医、先贤,虽然他们早已作古,但他们的理论学说却能够影响千秋万代。比如,《黄帝内经》确立了中医的基础,像阴阳五行学说衍生的疾病分类法、藏像学说、经络学说等都是源于此书。《难经》的作者扁鹊,奠定了中医诊断基础,单凭四诊之一的望诊,就能了解病情并开方。《伤寒杂病论》是医圣张仲景所著,奠定了辨证论治原则,辨证论治成为了中医灵魂。《四圣心源》作为黄元御的医学著作之一,它主要改变了五行分类法的位置,将脾土放在了中央,肝木、心火、肺金、肾水四行,围绕着脾土,形成元气圈。黄元御称之为土枢四象,一气周流

我们都知道交通枢纽对整个交通网络的重要性,脾胃也是一样,处于我们元气最中心,就是我们身体元气的交通枢纽。因此,脾胃健康,其他四脏就能够有元气供养,发挥正常的功能。因此,黄元御将复杂的中医学问归纳的很简单,后人评价他是一代宗师。

关于脾胃,黄元御特别重视健脾,健脾养胃搭配驱邪小方的调理方案,五行健脾散或者是七味早餐糊搭配不同的疾病的祛邪方子,达到辨证施治的结果。

黄元御说过一句话,人有无妄之疾,医乏不死之方。就是说人生病是无妄之灾,是随机的,而医生缺乏救命治病的良方。有病要早治,越早越好。无病要预防,要时刻保持自己元气充足,经络通畅。花在健康上的钱,不是消费,而是投资。消费就是花掉了没有了。投资是有回报的,投资健康的回报一定是最有保障的,也是最高的,因为你投资的是自己的身体,而身体不会骗你。一个人一旦有了慢性病,就要必须为它持续投资。而等到慢性病急性发作,各种症状都会出现,进了医院,不是万八千就两三万的事儿。

中医讲究治未病。扁鹊就说过,最牛的中医大夫是他大哥,他能够在病邪还很弱小的时候就去下手治疗,让这个病发展不起来,这是最厉害的。中医看待是否健康有独特的观点,认为一些不能治、治不好的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治的太晚了,如果能早一点介入,未必就没有办法。同样的,一些我们看到的小问题中医却很重视,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的话,很可能会导致要命的大病,到了那个时候,再来治疗那就晚了。

问题来了,小问题的时候病人会听吗?有时候觉得在临床工作很艰难。其实接诊看病这种事,对医生来说,是一种缘分。虽然对病人的恐惧和痛苦可以共情,但不同社会背景、人生经历的患者总会或多或少产生差异化的沟通。这是一条曲折坎坷的路,很多在此摔倒的人还是会站起来拍掉身上的尘土,继续前行。医生做自己该做的,最后只能尽人事听天命,其他的只能交给运气了。

医患关系始终是一个难以平衡的天平,在医学专业上,医生处于“强势地位”,然而在现实中却是“谁弱谁有理”。仅仅是沟通不到位吗?什么叫沟通到位或不到位呢?有没有具体量化标准?

你遇见能沟通的人,几句话就沟通到位了。你要是遇见那些不能沟通的人,说到天荒地老也沟通不了。哪些人是难以沟通或沟通不了的呢?不能接受或理解疾病可能出现的预期结果,总以为是医生在吓唬自己。②不信任医务人员,就诊时将自己扮成“考官”,考核式看病。③上帝视角来体验就诊流程,万事要以自己为主,一味强求保治保好。④存在社会家庭矛盾。⑤脑子一根筋却又有一些文化。⑥居心不良,一开始就想要讹钱。要是遇见这样的人,几乎是不可能沟通到位的,只能战战兢兢,仔细斟酌了。

有时候,领导和你说沟通,甚至说导致医患矛盾的原因就是你沟通工作没有做到位,当然,这是一句屁话,任何医患矛盾都是因为没有沟通到位。领导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不管对方能不能沟通,原因都在你身上。怎么样才能在夹缝中生存?永远不要将自己当作无所不能,爱心泛滥更是职业大忌,坚守原则才是最大的医德。最重要的是:多请示、多汇报、多关心、多小心。其它的只能交给运气和缘分了。

每一件事,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就会有不同的见解。在做人做事时,要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尊重别人,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对人,这样人生才会美好。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善待别人,也等于善待自己。当你尊重别人,给人以理解和包容,懂得“感同身受”和换位思考,懂得尊重别人的选择和决定,别人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你。

曾经在一所寺院的观音座前看到一幅对联,让人印象很深。我们遇到事情不能一味求助神佛庇佑,但天地间的道理都是通用的,放在调理身体方面,最重要的还是要看我们自身做出改变。如果你自己不能摆脱不良生活习惯和七情五志的影响,那你的病就永远也治不好;反过来,如果你自己能转过念头来,很多病不用借助外物就能痊愈。

宋朝诗人陆游说,功夫都在文章外,要想写出一手好文章,你得勤学苦练、熟知技巧、擅于发现。作为医生,也是同样的道理,要想医术精湛,必须知理论、懂组方、善沟通,这样才能了解到患者的实际情况,让患者信任。在这方面,中医作为整体治疗的系统化医学,相对西医,先天从思想上就具备这方面的优势,从而能够给予患者更全面的调理帮助。而现实中,大部分医生其实做的还不够,有时候患者半信半疑,从而导致了治疗不彻底。

生命诚可贵,健康价更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