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猪干货 | 川流不息的故事

 恋风吹吧 2023-01-09 发布于广东
原创美尔雅期货研究院 2022-12-24 

作者:美尔雅期货 农产品小组

不知不觉中,又到了年末的时刻。今年的生猪市场经历了一番波澜壮阔的变动,既有出栏一头猪亏损300-500元的时刻,也有出栏头均利润冲到1200甚至1500元的时候。当然目前到了年底,因为延续到现在的一致性预期,重压之下出栏利润又回到了成本附近,甚至部分群体开始面临亏损。对于现货的复盘和未来展望在年报已有详细描述,本文则将目光回到基本面,讲个川流不息的故事吧。

一般认为猪价本身是由生猪当期的供需状况决定,因此判断猪价的走向当中,最重要也最基础的切入点就是当期对应的生产状况和生产形势。因此了解现阶段生猪的生产形式也是研究市场的基础。首先需要明确,生猪的生产是有其固定的时间节律,这个节律的来源是猪的生长规律和生物学特性,生猪的妊娠期是114的,哺乳期最短是21d受养殖条件所限多数会考虑视情况延后几日断奶,虽然生长曲线上90-110kg之间生长速度达到最大此时出栏最为经济,但非洲猪瘟后由于生产中猪只的缺乏因此出栏均重整体提高至120kg以上。部分时段比如春节前考虑到休假对于市场和物资供应的影响会提前将年后部分生猪出栏,因此近期的出栏均重应当出现逐步下行,市场供给短时增强。当然还有各类生产过程中的成活率,他们主要是决定从PSY到MSY的差距。下表为确定生产规模所需要参考的一些重要参数,数据来源由于比较早,因此和目前的实际生产状况有所不同,这里仅作数据展示和后续计算的参考基础,本文主要是介绍计算的方法和思路,具体数据还是建议读者以实地调研采访数据为准。

图片

在生猪养殖中对于产能高低的描述,主要是基于某个生产单位在一定时间内的总出栏量来计算(例如某地或某场一年中出栏之量总和为年出栏量),至于出栏的形式是连续不断总和计量还是某一时间集中完成并没有严格的区分。但是考虑到实际的需求和生猪屠宰后猪肉未经过部分处理难以长时间存放的特性,控制在某段时间内连续不断均匀出栏是符合实际要求的。现代生猪的规模化生产主要是采用全进全出的批次化组织形式,即分批进行养殖,批次内阶段同步,批次间有固定的时间间隔,同一批次同步补栏出栏,所有年内所有出栏批次加和即为年出栏量。每个批次的生产参数则主要是根据定制的出栏目标和上表中的生产参数确定生产的规模(存栏量)大小,进而确定每个批次的大小。例如参考上表,如果是年出栏100000头左右的某猪场,采用7日的生产节律则其存栏结构如下表所示。

图片

整个生产过程中,母猪存栏5706头,整场存栏生猪56436头,每隔7日出栏一批生猪,每批2031头,一年出栏52批合计105883头生猪。在这个生产的形式中,生产节律主要是影响出栏节奏和每次出栏的量,但是对整体的猪群结构理论上并不会产生影响。下表则是针对相同的年出栏10w,和相同的生产参数情况下,分别以1d、4d和10d作为生产节律下不同生产状况的存栏结构变化。

图片

可以看到在不同的生产节奏中,总体的存栏量和不同猪群的存栏结构并没有变化,主要的不同还是在于生产的批次数(即群组数)和每一批次的数量,毕竟决定生产群组规模总大小的是预设的产能目标和决定实际的生产效率的参数,而生产节律则主要是确定生产的节奏是一种低量的连续出栏还是一种短时高量的出栏节奏。就像是这个例子中的猪场是每周出一批2000头左右的猪52周连续不断,还是每月出2批,每批4000头的猪。在批次轮换间隙中,猪场需要进行其他工作,不同工作需要的人力消耗是存在较大差别的,对于比较消耗人力的冲洗、转栏等工作,如条件允许正常生产还是倾向将总量按时序进行平均分配防止出现人力的挤兑或者过剩情况导致生产紧张。另外在生产节律还需要考虑洗消烘干等额外的时间损耗对栏位配置的要求,下表展示了2种不同的消毒空栏时间下不同批次的该10w猪场需要配置的泌乳母猪栏位量。

图片

如果想要减少栏位的空置提高生产效率,则主要工作思路存在减少洗消时间和缩短生产节律两种思路。理论上当洗消时间大于生产节律的情况下,所需准备的栏位数才会随着洗消时间递减而减少,如果洗消时间小于生产节律,则固定栏位需要至少冗余配置一个批次的量来覆盖洗消要求。诸如此类生产上影响配置的问题还有很多,这里不做列举。本例主要是以定产调整配置和空间的方式来进行验算,但是实际的生产情况更多是给定某个确定的栏位总量和生产规模总量,来尽可能获得最大的产出效果,整体思路虽然一致但详细的计算方法需要反向进行。当然这个系统的好处是能够在尽可能小的生产规模下维持稳定出栏,比如案例中以5706头母猪存栏,总存栏56436头来保障年出栏10w以上,至少维持产能和提高生产效率能够有效降低实际的生产成本,后续将持续进行介绍。

书接上文,本次我们将这个川流不息的故事补完。上次的故事主要介绍了规模化猪场的产能设计基础以及确定产能和存栏结构之间的关系与方法。本次则主要针对生产效率在时序上的变化以及生产效率提高的途径来进行介绍。

生产效率的变化

下图展示了1980以来生猪年度出栏和年末存栏量之间的关系。首先需要明确,生猪在某时间段内的出栏量和存栏量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由生产的效率来决定,与生产的方式以及生产的节奏之间关系不大,或者说当标的时间小于生猪的繁殖育肥周期时,生产的节奏和效率才会对出栏量和起初存栏量之间产能明显的影响。而如果以年这样的时序进行计算,则期初存栏量更多是代表了接下来一年当中的产能基础状况,虽然世纪出栏会受到育肥生产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是大致的变化状况是基本一致的,如图所示,上世纪80年代至千禧年前养殖业可以说是技术进步极大的在短时间内提高了生产效率。诸如瘦肉型猪的引种,配合饲料的出现与使用,规模化养殖的初始发展等。

构成生猪的生产效率如果将其用MSY(每头母猪年提供育肥猪的数量)来进行定义,则MSY将会主要取决于PSY(每头母猪每年提供断奶仔猪数)和生长效率,生长效率则主要由日增重(生长速度)、育肥时间、死淘率、人工成本等要素构成。当然在1980至千禧年前,养殖业的变化对生产效率的提高是全面而效果显著的,比较表示的就是自1994年起,出栏生猪的数量开始超过存栏量,不仅是存栏数量的缓步增长,出栏量也以更快的速度持续增加。

如果参考其中年末出栏与年初存栏的比较,虽然生产效率持续上行,但是其中也不乏动物疫病造成的影响,诸如2006的高致病性蓝耳,2018年的非洲猪瘟等,都对生产效率产生明显影响。如果按照前文中理想化的模型推算,期末出栏和期初存栏之间的比率在180%以上,是符合理想生产条件的,截至2021年,虽然因为非洲猪瘟肆虐生产效率一度降至120%附近,但是目前已经回复至160%,预期2022年整体水平与去年相近,养殖业目前从出栏效率上来说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后续将会逐渐收窄,产能的变动幅度如果在保证基础存栏稳定的情况下也会逐渐减小。

当然养殖业种源和饲养技术的进步不仅是繁殖参数决定的出栏/存栏比例的提高,单头生猪的生产效率也有明显的增强。从下图的头均产肉量变化可以明显看到,至少在1980-1990期间,猪种逐渐更换为瘦肉型猪的过程中,生猪的胴体重和单头生猪的产肉量进入快速提高的区间,但是自此之后单头产肉量就基本就稳定在76-80kg/头,虽然其中的动物疫病造成整体的出栏体重出现一定调整,诸如2018年非洲猪瘟下部分减损行动中的体重下降,以及受猪只成本持续高企影响下2019起单头体重持续增加。但目前看后续进一步增加的空间相对有限,这里是产肉按照胴体重进行核算,因此80kg的胴体实际对应出栏体重在110kg以上。当然以年为单位来说整年110kg出栏均重基本控制在生猪饲料报酬最高的区域,对应目前产能基础稍显过剩饲料成本逐渐升高的状况也是相对合理的选择,后续若动物营养学带动饲料报酬和生长速度的进步,则可能在单头产肉上再有小范围提高,但目前状态下后续提高的空间潜力还是微乎其微。

效率提升后成本变化的一种估测

前面主要是从大的数据方面进行生产效率变化和影响的阐述,但是针对某猪场本身来说,提高生产效率的估测,则是建议从PSY、母猪存栏和MSY三个方面进行估测评价。毕竟MSY=PSY+生长效率。那么在这样一个定义下,如果给定一个出栏条件如某万头猪场(年出栏万头生猪)的情况,在生长效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猪场盈利的核心还是以每年出栏生猪的数量来评价,那么如果能够在保障出栏数数量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减少母猪数量或者减少生长过程中的死淘浪费、提高营养效率等都是比较好的方式。如上图,假定在生长效率基本一致(假定育肥成功率90%)的情况下,母猪的PSY每提高2带动MSY提高1,则可以减少母猪20-30头的维持成本,每头母猪每年的维持成本在6000-8000元不等的情况下,如果提高已有母猪生产效率的成本小于12万元,则该项进步是能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的。但是反之,如果是基础生产成绩已经很高,比如目前psy30向33提高这种,则很有可能在边际递减作用下导致提高生产效率反而增加生产情况的出现。因此一味的提高生产效率并不是增加盈利降低成本的办法,只有将MSY的提高成本和其带来的收益进行综合比较才能最终判断某项进步是否适合本处的使用推广。

后续等待完善的工作

当然本文只是参考数据进行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构建与描述,实际的生产中需要进行评估和测算的问题将会更加的复杂。这里更多是提供一种测算思路和笔者个人对于连续生产模型和生产效率的理解。就像对于生产效率的评估应当结合产能数据针对MSY进行评判的情况下,其最终的标的则不仅是母猪的状况,更应当包含后续生长过程的估测参考。正如三元母猪的评价多数情况下低于二元的状况并不仅仅是因为配种难度和产子数量的问题,部分三元的后代也存在因为血系混乱导致的本身健康程度低、生长速度较慢、用药和饲养死淘成本偏高的问题,说到底这是个系统的全面的工程,过分的重视某一环其实都是武断而不合适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