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中讲了我们会通过明确阴阳的核心内容、回顾它的历史脉络,并用现代系统科学的角度去研究它,看看它到底是什么原理,存在哪些现实意义。 并且讲了阴阳五行核心内容中的太极图说、无极(1)、太极(2)、阴阳(3)、五行生克(4),今天我们接着讲阴阳五行的核心内容。 5、旺相休囚死 五行周游于四时,故四时之中,木、火、土、金、水,无时不有。由于四时变迁,寒、暖、燥、湿的不同,所以五行亦受此自然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旺衰起伏周期变化。 旺者,会由旺转衰,衰者亦由衰而旺,循环无穷,这样的变化状态被称为“旺、相、休、囚、死”。 五行的这五种状态,是和四时密切相关的,其总的精神就是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里,每个季节里各有一行处于“旺、相、休、囚、死”的状态,五行的状态在同一季节各不相同。 并且由于五行相互生克制化的关系,故在同一时期中,各种五行衰旺的程度完全不同,而且每一时段只有一行是最旺的,也只有一行是最衰的。 那么,什么叫做“旺、相、休、因、死”呢? 解释是:“旺”指处于旺盛状态;“相”指处于次旺状态;“休”指休然无事,亦即退休;“囚”指衰落被囚;“死”指被克制而生气全无。 ![]() 五行在四时中的“旺、相、休、囚、死”,简括如下: 【春】木旺、火相、水休、金囚、土死; 【夏】火旺、土相、木休、水囚、金死; 【秋】金旺、水相、土休、火囚、木死; 【冬】水旺、木相、金休、土囚、火死; 【四季】土旺、金相、火休、木囚、水死。 按照上面的概括,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这样的规律,就是:当令的旺,我生的相,生我的休,克我的囚,我克的死。 比如用木举例,春天是木当令的季节,所以木旺;火是木生出来的,所以火相;水是生木的母亲,现在木已长成旺盛之势,母亲便可退居一旁,所以水休; 春木旺盛,金已无力克伐,所以靠边站而金囚;土是木所克的,现在木既当令,气势强旺,所以土死。 在具体应用中,一个人如果春天出生,八字中以木为主的,就是当令得时,八字中以金为主的,就是被囚而不得时了,其他依次类推。 为了便于观照,反过来以五行为主线,分别把它们处在四季旺相休囚死状态括要如下: 【木】春旺、冬相、夏休、四季囚、秋死; 【火】夏旺、春相、四季休、秋囚、冬死; 【土】四季旺、夏相、秋休、冬囚、春死; 【金】秋旺、春囚、夏死、四季相、冬休; 【水】冬旺、四季死、春休、夏囚、秋相。 ![]() 十二长生 此外,五行的旺衰状态还有另一种表达方法,即十二长生。十二长生的顺序为: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 它把五行的旺衰程度形象于人从怀胎到死亡,直至消失绝灭的全过程。比如金长生在巳,木长生在亥,火长生在寅,水土长生在申。 这十二长生状态同时也是对应了人的一生、万事万物发展的生长,鼎盛,衰败,消亡的一整个基本规律。 ![]() 长生:婴儿刚出世,或新事物刚产生时,具有欣欣向荣的气息。 沐浴:又称“败”。婴儿降生后须洗去污垢;新事物初登台,很不完善。 冠带:从小儿到青年,可以穿衣戴帽,显得仪表堂堂;新事物也进入了华秀的阶段。 临官:又称“进禄”。人长成后,可以出仕做官,或挣钱养家;新事物也已成熟,地位日益巩固。 帝旺:人到壮年,身体和智力都到了鼎盛阶段,最能全面发挥一个人的作用;新事物已至完善,被世所公认。然而旺极必衰,无论是人是事,到了鼎盛阶段,也同时播下了衰败的种子。 衰:这是一个质的变化期,人至此感到气衰神弱,力不从心;新事物至此已成旧事物,该面临其他新事物的挑战了。 病:人逐渐衰老,便要百病丛生;旧事物千疮百孔,积重难返。 死:人衰老之后,继之就是肉体的死亡 墓:旧事物死亡后遗迹被送进博物馆,或被收于仓库,又叫“库”,也就是上海人经常说的走“墓库运”。 绝:又被称“受气”、“胞”。人在未受孕前,母腹内空空荡荡;万物未产生前,无形无象。 胎:即受胎,指人受孕时,或万物在地中萌芽时。 养:就是成形,人在母腹中成形,万物在地中成形。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结束了吗?当然没有。接下来又是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 十二长生状态并不是一条直线,它们其实是一个圆圈,一个闭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十二长生中,长生、冠带、临官、帝旺代表旺盛的运势,称为“四旺运”;沐浴、死、墓、绝,代表恶劣的运势,称为“四恶运”;衰、病、胎、养代表平淡的运势。 运用到紫薇斗数中,长生、冠带、临官、帝旺,这四种状态属于旺相;衰、病、死、墓、绝,这五种状态属于衰落;沐浴属于破败;胎养属于中间温养状态。 6、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是古人用于记忆年、月、日、时、方位、数据等的方法符号。 年、月、日、时为时间,方位为空间,所以天干地支就是代表时空体系的符号。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依据战国末年各国使馆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中说: “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二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 由此可见,干支是大桡所创制,大桡“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识做甲乙之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之名月,谓之支,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支干名也。” 先来说天干。 干乃天行之气,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顺序蕴含着万物从萌芽到成长,到兴旺,到衰退、到消失的全过程,故称为天干。 天干简称为“干”,共有十个,其固定的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乙、丁、己、辛、癸为阴。 根据《群书考异》的记载,十天干的含义各不相同: 甲:是“拆”的意思,指万物剖符而出,比如植物破壳破土萌芽; 乙:是“轧“”的意思,指万物出生,抽轧而出,比如指植物初出地面呈弯曲状; 丙:是“炳”的意思,指万物炳然著见,比如植物长势旺盛; 丁:是“强”的意思,指万物丁壮,比如植物的长势犹处于青春期,成长壮实; 戊:是“茂”的意思,指万物茂盛,比如植物生长最茂盛的时期,是为最顶峰; 己:是“纪”的意思,指万物有形可纪识,比如植物开始屈曲其形; 庚:是“更”的意思,指万物收敛有实,比如指植物枯萎衰亡,始入土中,与乙相反; 辛:是“新”的意思,指万物初新皆收成,比如指新一轮的种子,引伸万物更新; ![]() 壬:是“任”的意思,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比如阳气正潜地中,万物怀妊; 癸:是“揆”的意思,指万物萌芽,比如指万物闭藏于土,植物萌芽。 接着说地支。 支乃四时运行的顺序,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顺序也蕴含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故称地支。 以一年而言,则为十二个月;以一日而言,则为十二个时辰;以太阳运行黄道一周而言,则为十二宫(或星座)。 地支有子、丑、寅、卿,辰、巳、午、未、申、西、戌、亥等十二支,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丑、卯、已、未、酉、亥为阴。 同样,《群书考异》也指出十二地支的含义: 子:是“孽”的意思,指万物繁茂; 丑:是“纽”的意思,即萌而系长; ![]() 寅:是“演”的意思,指开始生长; 卯:是“冒”的意思,指万物冒地而出; 辰:是“震”的意思,物经震动而长; 巳:是“已'的意思,指万物已成; 午:是“仵'的意思,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 未:是“昧”的意思,指阴气已长,万物稍衰,体暧昧; 申:是“身”的意思,指万物的身体都已长成; 酉:是“老”的意思,指万物老极而成熟; 戌:是“灭”的意思,指万物消灭归上; 亥:是“核”的意思,指万物收藏皆坚核。 古人创立天干地支这一号体不是任意的,而是赋子了每个独特的含义,并在对其进行运用的过程中这些含义与阴阳五行等其他文化号相联结,形成了一套认世界的符号体系。 天干代表天,地支代表地。天干与地支组合在一起,就完整地表示了天地宇宙的结合体,代表了天地宇宙万事万物的信息库。 天干与地支的配合,必须以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例如,甲为阳干,就要与子、寅、辰、午、申、戊等阳支相配。 干支的排列组合,天干由甲起首,地支由子起首,排列均依天干地支的次序循环搭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