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五):一分钟了解美国历史

 云语禅心 2023-01-09 发布于湖北

今日继续美国历史!

一、西进运动:19世纪30年代

西进运动,是指美国东部居民向西部地区迁移的运动,始于18世纪末,终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此运动大大促进了美国军事与经济的发展,是美国拓宽疆土,吞并土地的一种推进行为,由于美东的土地与资源有限,美国人掀起了长达一个世纪的西进运动。它开发了如今的美国西部地区,也使美国变成一个军事大国。

但是,随着西进运动的进行,大批印第安人遭到屠杀,幸存者被强行赶到西部更为荒凉的“保留地”。印第安人被迫迁徙之路也被称为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处于萌芽状态的美洲文明被毁灭,印第安人作为人类几大人种之一,整体上被基本灭绝。

文章图片1

1.1、北美印第安战争:19世纪

北美印第安战争,是美国用来描述一系列的美国拓荒者和联邦政府与印第安人,在美国独立战争前后的冲突。

冲突的起因在北美洲的白人殖民者数量日益增多,逐渐压迫了原住民的土地。其中以苏族起义的战争规模最大。

文章图片2

1.2、昭昭天命:19世纪

昭昭天命,为一个惯用措是的吧词,是19世纪美国民主党所持的一种信念,他们认为美国被赋予了向西扩张至横跨北美洲大陆的天命。昭昭天命的拥护者们认为,美国在领土和影响力上的扩张不仅明显(Manifest),且本诸不可违逆之天数。昭昭天命最初为19世纪时的政治标语,后来成为标准的历史名辞,意义通常等于美国领土扩张横贯北美洲,直达太平洋。

昭昭天命一直是笼统的观念而非特定政策。若另加领土扩张主义,此词也包含美国卓异主义、罗马式国家主义、与所谓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优越性等信念。许多白人在论说昭昭天命时专注于最初的美式扩张主义;另有人认为该词所表达之概念为,拓展疆域为美国对这个世界的“使命”。其使命的内容在不同的年代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恩斯特·李·图弗森(Ernest Lee Tuveson)总结这些各式各样的可能意义,写道:“'昭昭天命’一词涵括广阔繁复的观念、政策、与作法。彼此间既无预期般的相容,出处也各自不同。”

“昭昭天命”一词最初由1840年代杰克森式民主的信徒所使用,用以宣传兼并今日的美西地区(奥勒冈属地、兼并德州、与墨西哥割让)。该词于1890年代复由共和党支持者用以在理论上作为美国介入北美洲以外事务的理由。昭昭天命曾是政治人物的惯用语,但许多评论员相信,其观念在廿世纪持续影响了美国政治观。

本条目并非美国领土扩充史,或拓荒者西向垦殖美国边疆的故事。昭昭天命是对西向扩充运动的一种辩解或理由;又或者是一种促发其进程的意识形态或学说。本条目为昭昭天命此一观念之沿革,及其对美国对外扩张之影响。

文章图片3

1.3、美国领土变迁:19世纪

美国领土变迁,列出了美国领土内外边界的变更,以及地位和名称的变化。领土地图上也包括了最终成为美国一部分的周边地区。并附有地图。

自1783年《巴黎条约》签订,美国独立获得承认以来,美国领土向西扩张,前后扩张了7次,州数也由十三州增加到五十州。

文章图片4

1.4、安德鲁·杰克逊:1767年3月15日-1845年6月8日

安德鲁·杰克逊(1767年3月15日-1845年6月8日),美国军人、政治人物,第7任美国总统、首任佛罗利达州州长、新奥尔良之役战争英雄、官拜少将,并为民主党创建者之一。

在美国政治史上,1820年代起至1860年的第二党体系(Second Party System)以他为极端的象征,他也是美国早年的民粹主义倡导者,杰克逊民主因他而得名。他是首位成功通过民粹主义、而非依靠政治精英取得权力的总统。

杰克逊总统在职期间最受人争议者,或为其印地安人相关政策。杰克逊为印地安人排除政策之倡议者,他于1830年签署《印地安人排除法案》,成为一项法律。

1.5、《印第安人迁移法案》:1830.5

印第安人迁移法案》,作为美国政府印第安人迁移政策的一部分,于1830年5月26日由美国总统安德鲁·杰克逊签署为法律

1.6、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1835-1842

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也被称为佛罗里达战争,是美国同美洲原住民塞米诺尔人发生的三次塞米诺尔战争之一。

战争于1835年到1842年发生在佛罗里达。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是美国所打的最昂贵的印第安战争

1.7、马丁·范布伦:1872-1862

马丁·范布伦(1782年12月5日-1862年7月24日),美国第八任副总统(1833年-1837年)及第八任总统(1837年-1841年)。

他是《美国独立宣言》正式签署后出生的第一位总统。

1.8、约翰·泰勒:1790-1862

约翰·泰勒(1790年3月29日-1862年1月18日),美国第十任总统。他是第一个因在任总统逝世而以副总统继任为总统的人。

约翰·泰勒1841年就任副总统,一个月后继任总统,迅速巩固了手中的权力。约翰·泰勒在任期间,改组美国海军;建立美国气象局;结束了佛罗里达州的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

1861年初,约翰·泰勒主持华盛顿和平会议以调解南北方分歧。南北战争爆发后,加入美利坚联盟国的议会,1862年逝世。

文章图片8

1.9、威廉·亨利·哈里森:1773-1841

威廉·亨利·哈里森(1773年2月9日-1841年4月4日),是美国的第9任总统军事家,曾在与印第安人的战斗中获得胜利。

威廉·亨利·哈里森就任总统时已达68岁高龄,在1981年69岁的罗纳德·里根就任第40任美国总统之前,他是就任时最高龄的总统。他的孙子本杰明·哈里森是美国第26任总统。

文章图片9

二、美联社:1846

美联社,成立于1846年5月,由《纽约先驱报》、《纽约太阳报》、《纽约论坛报》、《纽约商业日报》、《快报》、《纽约信使及问询报》联合组建。经过多年发展,已击败了传统的竞争对手合众国际社,成为美国第一大的通讯社。其他英语新闻服务例如路透社和法新社,是基于美国以外的国家。

美联社编辑部门有总编室、国际部、对外部、经济新闻部、体育新闻部、图片新闻部、特稿部、广播新闻部。1994年,美联社增设电视部(APTV),工作中心在伦敦,通过亚洲、拉美、北美和全球服务四条专线,向全世界电视订户提供声像新闻,用6种文字发稿。

截至2005年年底,美联社的合作伙伴包括1700多家报纸,超过5000家电视和广播电台。超过10万张新闻图片。243家新闻分社,在全球121个国家设有办事机构,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美联社还运营美联社卫星网络,覆盖全球,报道重大事件。美联社在绝大部分美国媒体开有专版,所有出版和再版的新闻出处必须标明为美联社。美联社事实上已经成为新闻写作的标准。

文章图片10

三、美墨战争:1846-1848

美墨战争,是美国与墨西哥在1846年至1848年爆发的一场关于领土控制权的战争。

1846年5月18日,泰勒率美军南下占领马塔莫斯,5月23日墨西哥向美国宣战。9月攻占蒙特雷,11月占领萨尔蒂约。同年6月卡尼率美军1700人西进,夺取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

1847年2月,泰勒部在布埃纳维斯塔击溃墨西哥总统圣安纳率领的墨军1.4万人。3月,美军在总司令斯克特率1万美军在墨西哥湾韦拉克鲁斯州登陆,29日,美军攻占韦拉克鲁斯。4月18日,美军击溃总统安东尼奥·洛佩斯·德·圣安纳主力和参谋部,5月5日,美军占领普埃布拉,逼近墨西哥城,8月美援军赶到,美军在康特列拉斯再次击败墨军。双方进行和谈,9月7日谈判破裂。9月8日,美军向墨西哥城发动进攻,被击退,12日,美军占领城外高地,炮轰城墙。14日美军攻入墨西哥城,16日控制全城实行军事管制。10月,墨西哥总统被免职。1847年11月11日,安约当选墨西哥临时总统。

1848年1月双方开始和谈。2月2日双方签定和约,墨西哥割让德克萨斯、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亚。1848年6月12日,美军撤出墨西哥城,战争结束。

美国通过这场战争,夺取了墨西哥2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跃成为地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大国;美国从此获得在美洲的主宰地位。 但美国也付出了惨重代价:死亡13283人(伤病而死者11550人),伤4102人,耗资9750万美元。墨西哥丧失了大半国土,元气大伤。

文章图片11

3.1、扎卡里·泰勒:1784-1850

扎卡里·泰勒(1784年11月24日-1850年7月9日),美国政治家,军人,第12任美国总统。

这位戎马生涯40 载的将军,曾长期守卫着边疆阵地,拼杀于墨西哥战场。他没有任何政治经历,是19 世纪40 年代美国统治阶级扩张的热潮把他推到总统候选人的位置,又是以军功赢得竞选胜利而入主白宫。尽管他在战场上屡屡获胜,被称之为“机灵的大老粗”、“最大的英雄”,而从政却不如人意,最后由于派系斗争错综复杂,使他政务缠身且非常棘手,在任内死于病榻。他是继威廉·亨利·哈里森之后,第二位死于任内的美国总统。

3.2、公民不服从:1849

公民不服从,亦称消极抵抗、对公民政府的抵抗、论公民抗命、公民不服从论,是亨利·戴维·梭罗的一篇随笔,首次发表于1849年,主张人民不应允许政府统治他们的良心或使之萎缩,且人民有义务避免这样的默许(英语:acquiescence),防止政府把他们变成不正义的行动者。梭罗对奴隶制墨西哥-美国战争的厌恶,部分地驱使了他写作本文。

文章图片13

反战人士因公民不服从,在法院前被捕

四、米勒德·菲尔莫尔继任:1850

米勒德·菲尔莫尔(1800年1月7日-1874年3月8日),美国第十三任总统(1850年—1853年)。

任内最著名的事迹是派遣美国东印度舰队前往日本,并由舰队司令马修·培理向幕府送出其亲笔国书,促成日本之开国。

他对奴隶制一直采取妥协态度,但也为美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发挥过重要作用,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他卸任之后,曾再度竞选美国总统,但不幸落败。他是美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总统之一,对他的评价也曾两级化。

4.1、辉格党分裂:1850

辉格党,是美国一个已消失的政党,1833年至1856年间持续运作,反对安德鲁·杰克森总统及其创建之民主党所订立之政策。具体的说,辉格党拥护国会立法权高于总统内阁的执行权,赞同现代化与经济发展纲领。辉格党自选'辉格’为名,附和反对英国王室君主专权的辉格党,反对总统专权独断。

辉格党党员中有许多杰出的全国性政治人物,如丹尼尔·韦伯斯特与威廉·亨利·哈里森,以及卓越的领导者,肯塔基的亨利·克雷。包括哈里森在内,辉格党可以数出数名战争英雄,如赞崔利·泰勒与温菲尔德·史考特。在辉格党时期曾任众议员的亚伯拉罕·林肯也是辉格党党员。

在其存续的26年间,辉格党有四名美国总统,威廉·亨利·哈里森(1841年)、约翰·泰勒(1841-1845)、扎卡里·泰勒(1849-1850)与米勒德·菲尔莫尔(1850-1853),哈里森和扎卡里·泰勒皆逝于任内;而约翰·泰勒于继哈里森之职上任四个月后,即遭开除党籍。

辉格党最终因是否同意奴隶制度扩展至新领土之争而瓦解。辉格党内为此争议生极深的裂痕,因而于1852年总统选举中弃现任总统菲尔摩于不顾,改提名史考特参选。辉格党自此未曾再产生出任何一位总统,其票源流失至主张保护本土文化的一无所知党、反对蓄奴的共和党、甚至其所憎恨之民主党。不少辉格党员转投共和党,使共和党在1860年美国总统选举,林肯当选后,继承了它的政治地位。

文章图片15

4.2、1850年妥协案:1850

1850年妥协案,是美国国会于1850年9月通过的有关奴隶制问题的5个法案的通称。该妥协案的通过使得联邦政府以和平的方式暂时得以保全。

19世纪40年代,美国在美墨战争中获得西部广袤的土地,包括加利福尼亚和新墨西哥等地。南北之间就这些领土是以自由州还是蓄奴州加入联邦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南部各州力图扩大奴隶制的地域,并以脱离联邦相威胁。国家再一次面临分裂的局势。辉格党领袖亨利·克莱等人为了缓解冲突,自1850年初先后向国会提出一系列妥协性议案。经过激烈争论与折衷后,国会在9月9至20日间通过如下5个法案:

  • 准许加利福尼亚作为自由州加入联邦
  • 政府不得干涉新墨西哥领地和犹他组织领地的奴隶制问题
  • 制定一项新的缉捕逃亡奴隶的严峻法律
  • 在哥伦比亚地区废除奴隶贸易
  • 从得克萨斯划出32.4万平方千米土地并入新墨西哥,由联邦政府付给补偿费1000万美元
文章图片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