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鸟人说鸟事】看图鉴片和看环境片 各有所获 一种是喜欢它们 一种是喜欢还可以了解它们(全文1100字)

 新用户2223N9xr 2023-01-10 发布于辽宁

【鸟人说鸟事】

看图鉴片  看环境片  各取所需

一种是喜欢 一种是喜欢还可以了解

户外活动

从欣赏的角度看鸟片:看图鉴版会是越清晰,越细致越好;看环境版会是越多信息,越多花草山川越好。看图鉴版,入木三分,会加深我们对鸟的每一个部位都会有深刻地了解;看环境版,大气磅礴,了解鸟的栖息状况,清楚鸟的生存环境------看图鉴版,可以教我们识鸟,认知鸟,辨别鸟;看环境片,可以教我们看到鸟,看到鸟的生存空间;看图鉴版叫我们喜欢上鸟;看环境版,叫我们喜欢上鸟还可以了解它们。

——这就是经历了一段时间,在思考“图鉴版鸟片好还是环境版鸟片好”之后我的结论。

深刻一点想争论的问题,其实不在于这个争论问题的本身。上述观点其实广大鸟友都十分清楚,无须争论,而引发争论的根源在于这两种“版”的拍摄方法。也就是“大头照”是不是“近是硬道理”的产物,“近”是怎么近的,是不是“诱”,是不是“鸟点”产物,再直接点:那些“大头照”是野拍的!

拍鸟进行到了现阶段,“中国特色”已经形成,形成后的拍鸟模式已经被广泛宣传,鸟点、鸟塘等等以鸟资源为垄断的拍鸟方式与脱贫解困、共同富裕密切地结合在了一起。曾经,网络平台大肆宣传,广泛推广,野生鸟类摄影和共同富裕密切地结合在一起。鸟点拍鸟已经成为了野生鸟类摄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拍鸟人除了全国各地鸟点拍摄之外再也没有过其他方式。许多拍鸟大师也就“全国各地鸟点绕一圈,看看谁是大师”——新生派鸟类摄影大师曾经就敢这么叫板野生鸟类摄影师。

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拍摄方式 越来越多的遭到了质疑。先是观鸟人士,他们带入中国的观鸟活动是带着规则进来的。尴尬的是这些规则遇到了中国特色的拍鸟大军,他们的呼声很快就被淹没了:之后,许多摄影人站出来,用自己野拍的“成果”来更加证明野生鸟类摄影才是野鸟摄影创作,虽不为大众所认可,但渐渐地有人有所感悟;突然有一天,拍鸟人面对着自己的鸟点片,带有面包虫片、小白鼠片再拿出来“炫耀”的时候,自觉“没有脸面”了------这是一个过程的作用,且这个过程仍然在进行当中,作用也在发挥之中。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野拍明显已处下风,没有办法,野拍人士只好主张自己的主张,坚持野生鸟类摄影,于是就会夸张的把环境片的优势夸大——更有可喜之处,这种环境片已为许多鸟友所认可,且一天比一天的认知的人多。虽然,更多的人主张环境片的目的是在宣誓反对诱鸟、反对诱片。

从看鸟到拍鸟,都有自己的主张。拍鸟点自己喜欢没错,大头照同样具有野鸟保护的宣传作用;拍环境片没错,主张野拍,引领野生鸟类摄影的方向不错,需要的是坚持,克服困难,不断地坚持下去。

看图鉴片,看环境片,各取所需——看图鉴片会喜欢它们  看环境片除了喜欢外,还可以了解它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