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不起作用到很是满意

 钧一居士 2023-01-10 发布于安徽

   从不起作用到很是满意

我第一次带队到破寨走访时,就对村里的一位老太太印象深刻。此老太太姓陶,年纪七十多岁,头戴毡帽,手拄拐杖,漫长脸,微红面膛,满脸皱纹,淡眉,深眼窝,薄嘴唇,身体微瘦,浑身上下收拾的干净利落,走起路来飞快,一看就是个精明能干、能说能讲之人。我在村头刚自我介绍完毕,她就冲上来对着我嚷道:“张书记,我实心实意讲给你句打嘴的话,也不怕你生气。工作队?你们是什么工作队?工作队在村里就是个摆设,不起任何作用。你们凡事都听村干部,与村干部同穿一条裤子!大家都不信你们。”

我听后一愣。首次见面就被人不客气地当面指责,我还是头一回遇到,顿时感觉脸上有些发烫。我连忙做了几下深呼吸,稳定了一下情绪,上下反复打量几次陶氏后,平心静气告诉她不要激动,有话好说好讲。继而问她家住哪里,怎么称呼,什么事情惹她这样生气,对工作队有这么差的印象等等。陶氏见我不气不恼,与她预想的大不一样,自己倒觉不好意思起来。她自我介绍后讲道,让她生气的事情是村里低保。陶氏告诉我村里很多吃低保的人家住的都是高楼大厦,反问我她家没有高楼大厦、住的只是三间平房,为何却吃不上低保等。我对此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她村内包组干部是谁,低保一事问了包组干部没有,包组干部是如何答复的等等。陶氏告知,村内包组干部是小程,与她家还有亲戚,低保问题她找过小程几次,小程为避嫌没有答应。我见状没有再讲话,跟着陶氏到其家现场看过后,就带队离开了。

回到村室后我即找到包组干部小程,详细了解陶氏的具体情况。小程告知,陶氏与她有点亲戚,是她丈夫远房的姑姑。陶氏老伴去世多年,育有三个儿子,家庭收入尚可,不符合吃低保的条件。陶氏为低保事情找了她很多次,她一直未予正面答复,只是告诉陶氏彼此之间有亲戚,她按规定需要避嫌。我告诉小程,陶氏今天又提此事,请她抽空上门给陶氏宣讲一下政策,对陶氏解释清楚。

对陶氏所讲的工作队“不起作用”的问题,我认为不是个例,而是代表一部分群众的想法,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为此,我就该问题在工作队内部进行了研讨,并与村书记老谢多次协商解决办法,最后决定在村两委及工作队会议、村民代表大会和党员大会上反复宣讲工作队的职责,让大家正确了解工作队的定位,以消除群众误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检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第二次又见到陶氏时,陶氏告知小程已将低保政策给她她解释清楚,她心中没有了疑惑。她家低保虽然没有了希望,但还是对我表示感谢。陶氏告知,原先她对工作队有误会,现在大家对工作队是干什么的都清楚了,她上次给我说话时正在气头上,话讲很不合适,自己很是后悔,请我不要介意。我见状连忙安慰陶氏,诚恳表示没有关系,并告知问题的主要原因出在工作队,是我们工作不到位,让大家产生了误会,最应该道歉的应该是我们。她能当面指出我们不足十分不易,让我们听到了真正的声音,是关心爱护工作队的表现,我们非常感激,欢迎以后多提类似意见,我们决不生气等等。临离开时,我们问她是否还有问题向工作队反映。陶氏告知,村里新农村建设项目烂尾三年,村里人娶媳妇要盖房子时镇里不批,搞得大家怨声载道,请工作队出面协调等等,我点头表示记下了。

对陶氏反映的新农村建设烂尾问题,我找村书记老谢了解情况,并向镇领导作了汇报,镇里决定采取措施,抓紧启动建设工作,并安排我和老谢做一次摸底调查。到村调查遇到陶氏时,她对摸底调查工作十分配合,真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村内其他群众也十分支持。后经各方共同努力,烂尾三年之久的破寨新农村建设终于重新启动。不到一年的时间,不少群众搬入了新居,大家对此十分满意。

陶氏也有波辣的一面。一次村里搞旱厕改造,陶氏因化粪池掩埋位置与其小叔子一家起了冲突。七十多岁的老妈子一蹦多高,将小叔子对她家做过的不是一一道出,边说边骂,还喊来自己的多名孙儿辈助威,搞得其小叔子很是被动。村干部和工作队苦劝也不起作用,最后事情只能按陶氏的意见去办,其小叔子话也没敢多讲一句。

陶氏喜欢早起溜弯,爱好到处打听各方消息,是村内公认的消息灵通人士之一。我每天晨练时,一般都能在破寨村前遇到她。陶氏每次遇到我,都会热情地与我打招呼,与我讲这说那,多次称赞工作队做的不错,大家现在对我们高度信任,很是满意等等,一点也没有大家传闻的很难惹的样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