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34:你是哪种杯子?

 liuhuirong 2023-01-10 发布于湖北

【原文】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泰伯篇8.5)

【译文】曾子说:'有能力却向无能力的人请教,知识丰富却向知识缺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像没学问一样,满腹知识像空无所有一样;纵被欺侮,也不计较——从前我的一位朋友便曾这样做了。

【读后感】

这段话富含哲理,让人深思。

按我们一般人的思维,应该是知识缺乏的人向知识丰富的人请教才对;满腹经纶,才高八斗,应该极其自信,志得意满才对;受人欺负,应该委屈、受伤、反击才对。为何有人和我等不同,是反着来的?

这一章中谈到“有若无,实则虚”,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也说类似的话,他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苏格拉底说他一无所知,或许是一种自谦的态度,更有可能是他在追求智慧的过程中,意识到智慧的无穷无尽,无边无际,认识到自身能力的局限——与似海宽如海深的智慧比起来,他所掌握的那一点点又算什么,近乎于无。

不管这句“一无所知”是君子的谦谦风度,还是智者的真诚表露,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越有智慧的人,越谦虚;越谦虚的人,越有智慧。

在企业培训时,我们经常会提到一个词“空杯心态”,以提醒与会者将自己原有的经验、观念、知识储备一切归零,全新出发。一个杯子,想要里面装的东西越多越纯正,最好是事先将杯子的液体倒尽洗净。若杯子里还留有半杯水,那么你最多也只能往里面装半杯了,而且这半杯水装进去的结果还不太好,新旧混合,新不新,旧不旧,面目全非。

在佛学中,有个说法:为保证学习和修行的效果,要消除三种过失,不要做覆器、垢器、漏器。覆器,打翻的器皿,口朝下,新的东西完全进不去,接收不了;垢器,有污染的器皿,带着旧的观念、眼光、偏见学习新的东西,添油加醋,错误理解。漏器,破损的器皿,从杯口进去,然后又从底部或者旁边流走了,学了半天,学了个寂寞。

亲爱的朋友,你是哪种杯子?请对号入坐。

【知识关联】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乎。”(述而篇7.2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