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六尺巷故事讲讲学生间的小打闹

 捡些时光 2023-01-10 发布于江西

01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一看到这首诗,想必大家都熟知这是六尺巷的故事。

在民间六尺巷的故事多个版本,其中一个版本讲的是清朝康熙年代,安徽桐城大学士张英收到家人的来信,说邻居侵占他的宅边地。

张英却只回了一首诗给家人:"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得诗后顿悟,主动退让了三尺,邻居备受感动也后退了三尺,因此成了"六尺巷"的佳话。现如今,那里的巷口中间还镌刻着"三尺巷"的图画故事呢。

六尺巷的故事给了人们一个重要启示:修身为先,大度做人

02

在小学的时候,儿子亲身经历了一件事,那天刚好是期未考试。

中午,他和同学你推我我推你地玩, 不料一用力,把同学给推到墙上去了,同学的脑袋磕破皮流血了。

这下乐极生悲闯祸事了,儿子大惊失色道歉。

不料,受伤的同学非但没责怪他,反而写了一张纸条安慰他:别告诉你妈妈,否则你会挨骂的!

而这件事直到放学的时候,才告诉我他今天做了一件“坏事”(当然也是无心之过)。

吓得我赶紧打电话给同学的家长,家长说没什么事,只是破了点皮,到医院上了点药,无大碍。

而我也着实吓蒙了好一阵,连医药费都没问人家一声,只知道连声道歉和连声感谢家长的包容。

试想想儿子的那个同学,那只是个读小学的孩子,玩过了火被受伤了,却反过来安慰别人!这何等的大度和仁义呢!

后来,孩子升入初中,我和对方的家长同为家委成员,在校办公室相遇了,又笑谈起那件事,我为孩子的这份大度感动不已,为家长的这份包容感动不已!

03

学生间的打闹都是难免有的,但对于上面这个经历,我不知道有多幸运!

儿子在小学时也曾经遇到一个好动的同学,老是喜欢在背后推你一把,或者踢你一下,或者打打你的头,每次他就很恼火地说:别动我!

但那个同学还是喜欢动,边动还边笑,完全不以为然。

都是很熟悉的同学,那位同学经常这样,也许并无恶意只是觉得好玩,有一次儿子忍无可忍,反手给他一个肘击(学的咏春拳),对方痛得眼泪都快出来了,后来再也不敢乱动儿子了。

又有一次儿子放学回来跟我说,班上有个男同学跟女同学动手了,把窗帘都扯烂了,后来两人各赔了点钱修教室的窗帘。

儿子后来调侃什么了,你听听看,我是听了又好气又好笑。

他居然说看到人家打架真是觉得痛快,就我没打过架了,哪天我也打一架,有人的嘴太多了,老是骂人,骂得好难听,实在窝火。

我笑言好男不跟女头,君子动口不动手,吃亏是福!

04

同学之间,能有什么大事,多数发生的无非是你碰翻我的书,我碰掉了到你的笔,或者上课讲话违反纪律或者谁谁谁没写完作业谁记了名字诸如之类的鸡毛蒜皮。

每个青春期的孩子都容易冲动,不知道家长们的孩子会不会跟你们讲学校发生的鸡毛蒜皮,如果会,一定也闻得到些许的火药味,有这些火药味怎么办?

我觉得无论是做家长的还是做老师的都要努力劝孩子,退一步海阔天空,同学跟同学之间,能有什么过节呢,青春年少的棱角罢了,你磨磨我,我磨磨你,来个英雄好汉不打不相识,大家相互包容,相互和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那事事大吉。

还有一个重要的是,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多劝劝孩子:重要的事最先做,其它的鸡毛蒜皮一边去。

作为学生最重要的事是什么?青春须作为,岂能长少年!

少年要读书啊,读书用功才是少年最大事啊。

05

可我今天听到一件不太好的事,有个少年因为打架被学校“勒令退学”了,但愿学校只是吓唬吓唬孩子。

据说是因为同学之间性格不和,你看不惯我,我看不惯你,据说这些孩子的成绩还不错,还是班干部。

打架的导火线据说是因为这个同学在洗澡的时候被另一个同学泼了一盆冷水,当然,泼冷水之前可能还有一些什么小过节。

正在洗澡被泼了冷水的同学恼羞成怒,所以先动了手打架。打完架主动跑到老师那里报告:我打架了,你处罚我吧!

后来大概还发生了些口角,并没有动手,但被同学误认为又想动手打架去报告了老师,再次生成是非,因此被“勒令退学”了。

而这个孩子打架是第一次,而且学习成绩不差,家长听到消息后顿觉整个天都塌下来了。

这样的孩子应该有救的,我相信事情的真相不是这样的,我不相信学校会这么轻易放弃孩子!

06

我的孩子读书以来,我一直积极担任班级的家委,也会写一些心得。

对于这个孩子发生的问题,也许有其背后形成的原因,也许事情没那么严重,但无论怎样,家长和学校应该积极去化解矛盾,去挽救孩子。

实话说我认识这个孩子,得知消息后我惊愕,难过!

我问他不喜欢读书吗,他说不是。

我问他不喜欢班主任老师吗?他说喜欢。

我以为没听清楚,我再问他不喜欢班主任老师吗?他说喜欢,我们班主任很好。

他说就是看不惯那几个同学,那几个同学到底怎么了,不得而知。

我在想,家校该是加大力度互相配合去挽救这个孩子?孩子事件的背后,不止是一个孩子,一个家庭,必定牵连更多个!

可不可以让这些孩子化干戈为玉帛呢?可不可以不让这个少年过早地把阴影带上社会呢?

那个孩子说想上学,喜欢老师!!!

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是教育的希望,更是孩子成长中最大的福气。

也许该拿出六尺巷的故事来告诉孩子:"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由六尺巷故事讲讲学生间的小打闹,大家都谦让一些,大度一些!还包括家长,包括老师!

老师与家长的合作,是教育孩子最强大的合力,在孩子成长接受教养的年华,无论哪个,都不应该被放弃!

大家共同努力,希望接下来听到好消息!

-The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