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木瓜课堂】缺铁性贫血,宝宝不容易躲过的坎

 张医童话 2023-01-10 发布于甘肃

缺铁性贫血,宝宝不容易躲过的坎

临床中经常遇见家长拿血常规化验单找医生,孩子贫血了,要求吃铁剂和查微量元素,其实对婴儿来说,贫血是非常常见的症状,几乎所有婴儿都会经过贫血期。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通过妈妈的脐动脉供养,脐动脉血氧含量比较低,宝宝为了足够的供养,造血活跃,血红蛋白代偿性增生帮助携带氧气,促进宝宝宫内发育,所以说宝宝生下来的血红蛋白都是非常高的,基本维持在140-180g/L,有些新生儿能达到220 g/L,因此在临床上新生儿血红蛋白在140-220 g/L都不做处理。

宝宝生后用自己的肺呼吸了,血液的血氧就上来了,这时人体认为不需要很多的血红蛋白携带氧气了,一部分血红蛋白必须被破坏,破坏的血红蛋白含有的胆红素释放入血,所以很多新生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10天左右血红蛋白下降到正常水平,黄疸也就在15天内消退,当然早产儿这个时间更长一些。

宝宝到2个月以后,由于造血功能暂时低下,就出现“生理性贫血”,4个月以后,由于母体带来的铁剂耗尽,加上生长发育快,造血活跃,对膳食铁的需求增加,而人乳和牛乳的铁含量低,不能满足机体需要,贮存铁耗竭后缺铁,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故6月-2岁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一、缺铁性贫血原因:见下图

缺铁的常见高危因素

先天储铁不足

铁摄入量不足

铁吸收受影响

铁需求量增大

铁丢失量过多

母亲妊娠期贫血

早产和低出生体重

双胎或多胎

胎儿失血

未及时添加含铁辅食

不合理的饮食搭配

胃肠道疾病

生长发育过快

长期慢性失血

二、宝宝贫血,家长学会看血常规

血红蛋白(Hb)降低。

  • 2月~6月:Hb<90g/L

  • 6月~5岁:Hb<110g/L,

  • 5~12岁:Hb<115g/L,

  • 12~15岁:Hb<120g/L。

外周血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

  •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80fl,

  •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pg,

  •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10g/L。

三、缺铁性贫血的表现

宝宝贫血除了血常规外,临床表现有面色黄,口唇甲床苍白,严重贫血者孩子不爱活动,少数食欲减退,大孩子可有异食癖(喜欢嘴里塞泥土等东西),还有抵抗力差容易感冒等。

四、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1、补充铁剂

常见有硫酸亚铁(含铁元素20%)、富马酸亚铁(含铁元素33%)、琥珀酸亚铁(含铁元素35%)、葡萄糖酸亚铁(含铁元素12%)、多维铁(含铁元素24%),家长可以自行选择。

铁剂的口感非常不好,一部分孩子不能耐受,影响正常吃奶或吃饭,医生还是喜欢食补。

2、辅食补充铁剂

婴儿儿添加辅食首选高铁米粉,动物肝脏、血液含铁量比较高,可以尝试。

高机能肝粉是婴幼儿补铁最好的辅食,可以长期服用,建议有条件家长选用,缺点是费用贵点。

3、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可以在补铁的同时适当增加橙汁等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摄入。

4、钙会妨碍铁的吸收。补铁的同时不要与牛奶等含钙高的食物同服。

5、补铁期间大便会变成深黑色,不必担心这一变化。

6、口服液体铁剂会将牙齿染成灰黑色,每次喝铁剂后要漱口刷牙。不过,牙齿铁剂染色不是永久性的。

7、吃蛋黄、枣、菠菜补铁均不靠谱。

五、缺铁性贫血的预防

1、母亲孕期加强营养,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保证动物肝脏、动物全血、禽畜肉类等摄入,同时食用新鲜果蔬或补充维生素C以促进铁吸收,选择铁强化孕产妇奶粉等。

2、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中的铁含量虽不算高,但是生物利用度高,应尽量母乳喂养。

3、一周岁内避免单纯牛奶喂养。

今天科普主要是缺铁性贫血,其实贫血的原因很多,婴幼儿期贫血的常见类型有:溶血性贫血、营养性贫血和感染性贫血等、叶酸和维生素B12等营养素缺乏都会引起贫血,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而已。

写了不少,家长可能会说,缺铁性贫血为什么不查铁呢?

其实,缺铁性贫血不仅仅要查血清铁,还要查总铁结合力等,不过在贫血早期血清铁在正常范围,对于健康孩子,家长及时补铁就行了。

如果医生怀疑孩子还有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当然要全面检查了,甚至骨髓检查了。

公众号及版主介绍:“张医童话”是儿童科普公众号,主要为家长宣传育儿科普知识,尽量做到内容通俗易懂,版面朴实无华,适合各个文化水平家长读阅,自公众号开通后,发表科普文章100多篇,2019年顺利入驻“中国健康传媒”和“澎湃新闻”。版主木瓜医生是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健康工作委员会成员,河西学院优秀教师,本着不忘“服务儿童,呵护未来”的初心,坚持为家长答疑解惑,在此对一直关心张医童话的各位家长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