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木瓜课堂】小儿抽动症--孩子“挤眉弄眼”的罪魁祸首

 张医童话 2023-01-10 发布于甘肃

经常有家长因为孩子“挤眉弄眼”来门诊就诊,大都是2-12岁的学龄儿童,男孩子多见,孩子一旦出现“挤眉弄眼”家长非常焦急,孩子行为古怪,给孩子日常社会和生活交往造成困难,家长想孩子这是怎么了?不会是脑子出什么问题了。

孩子一旦出现“挤眉弄眼”,很可能就是得了儿童常见的一种病:小儿抽动症,那什么是小儿抽动症呢?

一、什么是小儿抽动症

小儿抽动症是发生在儿童期的一种肌肉抽动性疾病。又称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多发性抽动症、发病率较高,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早期的儿童。男性多见。多呈良性经过,也有难治性患者。

二、抽动症的表现

1、运动性抽动

常见表现就是频繁眨眼、厥嘴、缩鼻、伸舌、张口、摇头、点头、伸脖、耸肩、挺胸等动作。尤其孩子单独看电视,看书时更为明显,眨眼不仅仅是频率快,而是眨眼非常用力,感觉要把眼睛挤破一般,家长行为纠正基本失效,家长的表达就是“看的人真急”。

2、发孤僻性抽动

常见的表现就是孩子老是嗓子发出“吭吭”的声音,也可表现为清嗓、吸鼻等声音。发病机理实际上是累及呼吸肌、咽肌、喉肌、口腔肌、和鼻肌的抽动,当这些部位的肌肉收缩抽动时就会发出声音。

3、混合型


既有运动性抽动症状,又有发声性抽动症状,少数伴有秽语(脏话),不过伴有秽语者临床很少见。

三、抽动症对孩子的影响

1、造成孩子社交障碍。

一般抽动症不会影响儿童智力,但是生活上却遭受很大的影响。由于抽动症孩子经常动作怪异,会严重影响患儿与同学、同伴的交往,容易产生自卑感、社交障碍、口吃以及品行纪律问题,严重影响患儿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

2、影响孩子学习。

由于患有此病的患儿,经常不自主地抽动和发声,容易使注意力分散,无法集中学习,日久会影响记忆力,造成学习落后,成绩下降。

3、影响孩子性格。

由于抽动症症状的表现常常被同学嘲笑、奚落,使患儿产生自卑,性格孤僻。久而久之孩子变得孤独,不愿意与人接触,甚至对嘲笑者产生报复、敌视心理,对孩子性格非常不利。

因此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虽然不是重危疾病,也没有明显的脏器损害,但发病后不能很快控制,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造成困难,给家庭造成很大心理负担。所以,对此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四、小儿抽动症怎么治疗呢?

网络上预防,治疗小儿抽动症的办法很多,包括食疗、心理治疗,行为矫正,不知道真有没有用,在临床中我没有发现成功的先例。本人意见直接药物治疗。

1、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包括常用赖氨肌醇维生素B12口服液,临床有一定的效果,但不能完全治愈,往往很快复发,建议辅助治疗。

2、硫比利,容易购买,我院便民药房就有,临床副作用小,疗效确切,药物用量麻烦一些,建议开始服用时半片,每天一次;3-5天后改每次半片,每天两次;再3-5天,每次半片,每天三次。以此类推,每3-5天加半片,次数以方便服用为主,2-3次效果一样。加药中,发现症状缓解即停止加药,孩子依年龄不同总量3-6片不等,具体多少需要看医生了。

3、硫比利药量加到最大了,效果不好,需要服用氟哌啶醇,这要精神病院有,副作用大,容易引起肌张力增高等椎体外系症状,临床很少用了。

4、如果上述药物效果不好,那就麻烦了,必须到专门精神科治疗了。家长也不要害怕,10余年来,我只遇见过一例。

五、孩子得了小儿抽动症,不治疗行不行

小儿抽动症多是良性过程,不管到青春发育期大多自行恢复,如果您的孩子快发育了,症状又不是太重,等等也不失是一个好的选择。

说了这么多,家长可能要问,这个病是这么得来的,原因太多了,有遗传因素、体质因素、心理因素、药物因素等等,说白了就是还没有找到原因。


小儿抽动症和小儿多动症如何鉴别呢?告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多动症的孩子上学不能坐下来一节课,考试成绩差的不能提,留级也不能解决问题,而抽动症的孩子大多聪明,学习不错,如果说学习不好,多是注意力分散引起。

公众号及版主介绍:“张医童话”是儿童科普公众号,主要为家长宣传育儿科普知识,尽量做到内容通俗易懂,版面朴实无华,适合各个文化水平家长读阅,自公众号开通后,发表科普文章100多篇,获得家长欢迎,2019年顺利入驻“中国健康传媒”和“澎湃新闻”。版主木瓜医生是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儿科医生,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健康工作委员会成员,河西学院优秀教师,本着不忘“服务儿童,呵护未来”的初心,坚持为家长答疑解惑,在此对一直关心张医童话的各位家长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