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切问题的底层逻辑《熵增定律》

 东山高山图书馆 2023-01-10 发布于四川

【两个群分别运营 不要走错了】

熵增定律 3:如何行动对抗熵增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这本书,熵增定律,今天我们来看看,该从哪些方面来修炼自己,第一就是要志存高远,你要先立一个比较长远的目标,如果你不知道长期的方向是哪里,那么你就根本没办法一路走下去。所以远大的目标,远大的计划,才能制定更加详尽的方案。

图片

第二就是勇于行动,光想是没有用的,更多地要展开行动。否则就会变成是胡思乱想,我们只有行动之后,才能获得反馈,有了反馈还要实时的进行动态调整。

第三就是坚忍不拔,表面上看起来很坚持,但坚持背后的底层动机是信心,投资更是如此,在熊市当中,你的坚持,其实就是你的信仰。你相信这个东西的价值,才能够一直拿的住,而绝大多数投资者,都是稀里糊涂买,然后一下跌就心态崩溃。也不知道价值在哪里。最后就是底部割肉卖出。每次都是如出一辙,损失惨重。

第四,积极乐观,积极乐观的人,才会努力行动,这点做生意的人都有很强烈的感触,很多生意其实都是生活中的问题演化出来的,有人看到了机会,有人却在不停抱怨,看到机会的人行动了,赚了大钱,而抱怨的人则始终在抱怨,这个问题解决了,他也会去抱怨其他的问题。永远不思考自己的问题,你也就永远没有成长。

第五就是承担责任,成年人跟小孩子最大的区别就是要懂得承担责任,一个人只有让自己承受压力,才能成为一个攀登者。

图片

作者举了邓亚萍的例子,说他8岁的时候被省队拒绝,13岁遭到国家对拒绝,教练给他的评价师先天不足,个子太矮。再努力也无法挑战人高马大的欧洲选手。但就是这么一个屡次被拒绝的小个子,最后拿了4枚奥运金牌,18个世界冠军。当然这匹千里马,也多亏遇到了一个识货的伯乐,张燮林,张教练说,个子矮恰恰是他的优势,这意味着所有的球,邓亚萍都有扣杀的机会。也正是因为这句话,邓亚萍一直坚持。

不过他的世界冠军之路也肯定不会一帆风顺,94年输给小山智丽,这让他感受到了挫折。但是成长型思维的人,最擅长的就是逆风翻盘,越挫越勇,越是遭遇逆境,他们总结提高的就越快。96年经过艰苦的鏖战,拿下了奥运女乒冠军。退役之后,按照体育人固有的思路,就是当教练,但是邓亚萍却上了清华,走上了求学之路,当时26个字母都写不齐的他,通过几年努力,拿下了英语学士,又到诺丁汉大学留学,2003年在剑桥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回来以后进入报日人民社,成为副秘书长,还做了人民搜索的CEO,但是人民搜索搞失败了,这可能也是邓亚萍的人生当中,为数不多的失败。

与之对应的,作者还举了几个米其林大厨的例子,他们都是世界顶级的厨师,但就是因为被评委多扣了2分,结果顶不住压力,饮弹自尽。成为了悲剧,这就是固定型思维,无法接受失败所带来的后果。所以总结下来,比失败多做一次功这就叫成长。老齐之前给大家讲的那些智者圣贤,比如王阳明,稻盛和夫,都是在极度悲剧的环境之下,才最终开悟的。逆境是一个很好的东西,有些人在逆境中会快速成长,当然有些人也会在逆境当中自暴自弃。所以逆境才是拉开人与人差距的重要时刻。而顺境则没有这个作用,大家都很好,很难产生差距。所以投资圈有句话,不要浪费每一次危机,人生更是如此,不要浪费每一次逆境,当你感受到生活艰难的时候,你应该感恩,这是老天在帮助你成长,获得新的技能和能力圈。所以别悲观,多往好处想想,把当下的事做好了,运气不会差。

图片

作者举例,通用电气的传奇CEO,杰克韦尔奇,他的成长型思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关注员工的思维模式,而不是他们的背景,那些名校的毕业生,其实没什么太大作用,毕竟上学才几年,跟工作的时间比起来实在差的太远。对工作充满激情和欲望的员工,才是企业最宝贵的人才。但他的简历并不能告诉你这些。我们其实也有一种说法叫做自驱力,你得把自己当成创业者,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要没事找点事情做。很多员工自驱力有严重的问题,别说主动工作,就是交代的工作,也完全做不好。

第二是注重和员工之间的沟通,他要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员工有问题有意见有想法要马上提出来,这其实就是授权和激活主动性的关键步骤。别人的想法得到尊重才会更有动力。

第三,坚决辞退手段残忍的高管。杰克韦尔奇不喜欢高压政策,他说这种高压管理,会让人的思维退缩,不利于生产力。

和韦尔奇一样,IBM的传奇郭士纳也一样,他刚上任就到各个办公室走访了一圈,对于玩弄权术的人全部开除,奖励团队协作作。在郭士纳之前,IBM官僚风气浓重,而他上任之后,很快扭转了这一局面。IBM也迎来了事业的第二春。所以还是那句话,要在逆境中力挽狂澜,你就得不停的做功,而做功的过程就是很痛苦,也很费时费力的。千万别怕麻烦,解决麻烦的过程,本身就是逆风翻盘的机会。

接下来再说说,熵减法则,损失厌恶,这个大家都很清楚了,丢100块钱的痛苦,要比捡100块钱的快了大的多,通常你得捡200块钱,才能抵消丢100块钱的痛苦。所以这就让大家非常不愿意遭受损失,也就不愿意面对失败,往往会主动回避,甚至明明都失败了,犯错了也不愿意承认,比如买了一直基本面很差的股票,而且买入逻辑都不存在了,但是却依旧不愿意亏损卖出,甚至还要不断地补仓,越是补仓陷得也就越深。

损失厌恶是可以用来做引导的,比如一台手术成功率98%,大家会觉得这是一个很大概率的事情,但是反过来说,医生做1000次手术,要死20个人。你就会觉得这个事难以接受。很多人就都会犹豫。所以同样一个事实,看你怎么样来表述。那么面对同样的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出发来调整自己。比如爱迪生,面对上千次的失败,他却说,自己已经成功了上千次,证明了这些东西不适合做灯丝,这就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企业家非常强烈的成长型思维能力。那么你在遭遇挫折的时候,是否也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呢。在被领导骂,被扣罚工资的时候,是否能够庆幸,自己又总结出一个重大的错误,并用这种方式记忆深刻。

听着有点阿Q精神,但还是有区别的,阿Q实际上是没皮没脸,怎么着他也不往心里去,但是成长型思维,克服损失厌恶,是要有所改变。下次绝不再犯。

图片

损失厌恶这种心里,其实挺有意思,我们甚至可以利用人性的弱点,帮助我们成长,作者也提供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理论,就是买一件足够贵的工具,比如你要是练吉他,很多人都会买200块钱的琴,然后玩几年就不玩了,但是作者说,恰恰相反,你应该买一把5万块钱的琴,甚至应该去借钱买琴。为啥会这样,就是因为,买了一把极贵的琴之后,你会产生损失厌恶心里,每天少弹一会,就会觉得损失惨重,这样你每天练琴的时间,就会大大增加。这其实也是健身房和私教的逻辑,你花了几万块钱,就会产生损失厌恶心里,少去一次你就亏了,这样会让你能够坚持下去了。我们组织踢球其实也是如此,一收就收一年的费用,你不来就亏了,这样反而能够保持一定的出勤率。那么投资会怎么样呢?其实老齐反思,我们的读书圈和粉丝群,收这么便宜的费用,这么看,其实是不利于大家学习的。

作者还举了一个例子,增加自己损失的成本,来逼迫克服人性,比如第一个闹钟放在床边,第二个闹钟放在客厅,放在客厅的闹钟,要设置足够大声,能吵醒所有人,这样你被第一个闹钟吵醒后,就要赶紧起床去关掉的第二个闹钟,防止他吵醒你所有的家人,这样你担心被骂,就必须要及时的起床。

作者还给我们介绍了一个星星法则,他是star的缩写,第一步就是开始,第二步奖惩,第三步是坚持,第四步是修正,作者用了一个减肥的例子,先从某一天开始管住嘴,然后担心无法坚持,要在社交媒体公布这个计划,相当于做个承诺,比如某月某日之前降不下来,就倒立吃屎。这样就增加了自己放弃的成本,有助于坚持。最后在第一个目标实现之后,开始修整计划,做长久打算。明天我们继续来讲,该如何利用损失厌恶。对抗熵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