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因身在此山中,方识庐山真面目(下)

 海棠海平_行者 2023-01-10 发布于北京

庐山让人神往的不仅是那云雾迷离的自然风光,还有那座名叫牯岭的山顶小城,以及掩映在山林中的一栋栋风格各异的别墅。

走在山林中的石径上,人们总喜欢往隐藏在树林深处的别墅看上几眼,总想去猜测别墅曾经有过怎样的主人,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就在这种不经意的看过想过之后,人们就会有一种那些人似曾相识却又非常陌生,那些事仿佛亲历却又非常遥远的感觉。

其实,庐山的每一栋别墅都有故事,只是它从不轻易示人,如果不和它深交,不与它细读,你就听不到它的故事,至少听不到精彩的故事。

自十九世纪末英国传教士、商人李德立买通地方官,用少量银子租下庐山牯岭并大肆进行别墅开发以来,多个国家的高官巨贾纷纷进山兴建别墅,巅峰时期数量达到上千栋,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别墅群。

至今尚存600多幢,汇聚了中、英、美、德、法等十余个国家的建筑风格,千姿百态掩映在绿荫中,被誉为“万国建筑博物馆”。

徜徉在别墅之间,听那尘土已久的老故事,感叹光阴老去,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都已经变成了泛黄历史里的一个符号。

庐山故事

美庐、赛珍珠别墅、耶稣升天教堂

庐山会议旧址、庐山图书馆、传习学舍

庐山桃李春风、有滋有味品庐山

美庐,庐山最牛别墅

庐山牯岭东谷,有一条蜿蜒曲折的长冲河,在长冲河畔,树荫掩映间能够隐约看到一座英国券廓式别墅,那就是美庐。美庐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它是英国人兰诺兹勋爵在1903年建造的,1922年转让给巴莉女士,她与宋美龄私人感情颇深。1933年,巴莉女士将这栋别墅让给蒋介石夫妇居住。1934年,又将这栋别墅作为礼物赠送给了宋美龄。蒋介石也十分喜欢这个地方,把这里作为夏都官邸,八年抗战期间每年都会来此。

美庐主楼有两层,附楼为一层,建筑面积只有450平方米,但其总占地近5000平方米,其他的都是绿地,特别宽敞大气,环境十分幽静,蕴含着浓浓的古典味道,真是个桃花源。

解放后,在庐山会议期间,毛主席曾经下榻过此栋别墅,当时还发生过一些逸闻趣事,毛主席走进别墅后第一句话居然是“蒋委员长,我来了!”。美庐—美的房子,宋“美”龄的房子,由蒋介石题名书写。在毛主席入住期间,工作人员正在破坏“美庐”石刻,被主席及时制止,才作为文物留了下来。

美庐是国共最高领导人都居住过的房子,堪称庐山“最牛别墅”。曾经是一处“禁苑”,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被掀开神秘面纱。经过历史长流的洗礼,这座小楼不再仅仅是一个避暑别墅了,它的身上有历史遗留的印记,它承载着时代的脚步,从它身上可以看到历史的演化。

赛珍珠别墅

赛珍珠别墅,位于中四路310号,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父亲赛兆祥于1897年建造的,很长一段时间,他们一家人每年暑假都会到庐山避暑。

这幢别墅的体量比庐山其它别墅略小,仅有一层楼的石砌别墅,有着敞开式的外廊和传统欧式的老虎窗,淡雅朴素而富于情趣。别墅地基很高,石块垒起的台阶通向阳台。我拾阶而上,屋前的宽阔阳台连着走廊,几盆花卉旁是藤椅。仿佛当年这一家美国人围坐,欢声笑语在晚风中飞扬,少女赛珍珠在述说她的见闻……

赛珍珠是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也是用英语写作中国题材获此奖的西方作家第一人,这个第一至今仍是唯一。诚如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评语”所言:“为西方世界打开一条路,使西方人用更深的人性和洞察力,去了解一个陌生而遥远的世界。”

1922年,赛珍珠30岁,在庐山这幢质朴无华的别墅里,开始了她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次年写出了处女作《也在中国》,刊登在美国大西洋的月刊上。此后便频频发表作品,她还写了短篇小说《一个中国女子的话》,讲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隐喻她与徐志摩之间的恋情。1936年,赛珍珠完成了《奋斗的天使》和《流亡者》这两部根据自己对父母的回忆创作的小说后,离开了永远留在庐山的双亲,离开了牯岭的家,回到了美国。193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在赛珍珠别墅那扇厚重的门内,悬挂着赛珍珠与家人的照片。紧挨着老式墙炉,摆放有赛珍珠出版的各种版本的著作。书房的宽大的写字桌前,一个美丽的小姑娘手持鹅毛笔在疾书。牯岭的清凉,曾经孕育了赛珍珠的传世名著,但是赛珍珠的入住,也赋予了这栋别墅讲不完的美丽故事。

耶稣升天教堂

这幢始建于1910年的建筑,原来叫做“耶稣升天教堂”,它坐落在牯岭别墅群的中心位置。当时,生活在牯岭的西方基督教信徒们,每个礼拜,都能从这里传出的教堂音乐中找到一份心灵的安宁。这份安宁在二十世纪初的西方世界显得弥足珍贵,因为这个时候,他们自己的国家正燃烧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而生活在牯岭的西方人,却在这个世外桃源,正享受着生活的舒适和山野的情趣。

教堂掩映在一排银杏树中,颇有“哥特”式建筑的味道,但又格外细心地删除了哥特建筑风格中无法与庐山自然融为一体的部分。它的墙体以粗糙的石块堆砌而成,突出的扶墙有如苍劲有力的骨骼,就连石块的凹入和凸出都充满一种极富韵律的节奏之感,仿佛追求一种自由而粗犷的气质。教堂内的窗户也很独特,用石头砌成长的窗形,窗子直接镶嵌在石头之中,窗子的木格图案精美,教堂的屋顶也是采用极光滑的青石铺成。这些精致的门窗、屋顶与乱石砌成的石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得整幢建筑充满动感却又不失沉稳。

庐山民国三大建筑是庐山图书馆、传习学舍和庐山大礼堂,它们是庐山最大的单体及连体公共建筑,因此也被称为“三大公建”。

庐山会议旧址

庐山会议旧址在庐山风景名胜区的中心地带,周边环境得天独厚,依山傍水,绿荫掩映。由正面瞭望,庄严堂皇,与周围的丘岭山峰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

庐山会议旧址建成于1937年,原称“庐山大礼堂”。建筑布局严谨对称,气势雄伟,格调高昂,显露出沉静、明丽的色彩基调,庄严肃穆。厚重的清式须弥座,不规则花岗岩条石外墙,大跨度的桁架铁皮瓦屋面和宽敞明亮的大块玻璃钢窗,正门凹进式布置,屋檐履以蓝色琉璃瓦,既体现中华民族风格,又具有西方建筑艺术特色,与庐山特有优美环境相融合,成为庐山典型建筑。

1956年,正式更名为“庐山人民剧院”。

毛泽东先后在庐山召开过三次会议。1959年7月2日至8月16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1月14日至18日,八届九中全会。1970年8月23日至9月6日,九届二中全会。

这三次会议中最著名的还是1959年的那次被历史称之为的“庐山会议”,是中共历史上最长的一次会议,前后总共开了45天。

庐山抗战纪念馆

庐山抗战纪念馆前身是庐山图书馆,始建于1935年。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曾在这里发表了著名的“庐山谈话”,全民抗战由此拉开帷幕。

传习学舍

这栋高耸的庐山大厦最早被称为传习学舍,其实就是座大号的宾馆。1936年落成,全钢筋混凝土结构,六层,据说刚建好时内部装修的档次很高,有暖气、电灯、洗手池等配置,很多别墅都达不到这等标准。

有一种生活叫庐山牯岭

有一种享受叫玖居不舍

有滋有味品庐山

绿城.庐山桃李春风

中国风骨

院纳春秋

星宴

遇铁壶嘴,喝景德酒

再品庐山味道

·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