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富爸爸”的贡献(富爸爸,穷爸爸)书评

 党磊 2023-01-10 发布于山东

  “富爸爸”系列图书,在宏观层面上,有三个贡献:

  1、引发了人们对于个人理财的关注;   2、引发了人们对于职业规划的关注;   3、引发了人们对于“炒房”的关注。

  无论这种关注,是否正确,是否直接改善了关注者的个人生活;关注本身,作为引发个人生活改变的敲门砖,已经是很大的贡献。

  这篇书评中,我们主要探讨,“富爸爸”系列图书,在微观层面的三个贡献。

  第一部《富爸爸,穷爸爸》,提出了“富爸爸”的基本概念和理念。   第二部《富爸爸财务自由之路》,是一本有务实倾向的书。   第三部《富爸爸投资指南》,是对前两部的扩展。这一部“知乎体”的个人自传,也是《富爸爸》系列的转折点。   从第四部开始,“富爸爸”开始为写书而写书。其中有很多缺乏背景或断章取义的内容,不仅没有价值,还有较强的误导性。

  虽然如此,“富爸爸”在个人财务领域,仍然有三个颠覆性的贡献。

  ●财务自由

  财务自由,是一个很有实践意义的创新。一般来说,“财务”这个概念,通常属于物质领域;财务自由,则更倾向于精神领域的实践。

  财务自由,不仅仅是“成为一个有钱人”。实现财务自由的人,物质生活水平通常高于平均水平;不过,两者的实现过程和目标,大不相同。

  我们为财务自由,下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定义——

  收入,能够覆盖常识之内的物质需求。

  下面是,我们《第三期交易员培训课程报名简章》中,关于“常识之内的物质需求”的一段解释:

  “什么是,常识之内的物质需求呢?

  即,可理解、可控制、可预期的物质需求。

  假定,我们成为个人交易者之前的计划是,攒钱在五环周边买一套房子;开始交易工作后,把计划中房子的位置,挪到了一环(或,在海外置业)。虽然看起来,有些好高骛远;不过,仍然在自己能够理解(What),能够控制(How)的范围之内;同时,也有在自己能够接受的时间范围内(When),实现的可能性。

  如果,我们希望通过交易,同中央汇金争夺四大行的控股权,对个人交易者来说,可能就是常识之外的期望了——至少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难以发现其中的意义;在可预期的时间范围内,也难以实现。”

  如果自己的理想,是成为一个有钱人,很多关于花钱的想法,可能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有钱的一个幻觉。例如,把美国白宫买下来,就地拆除;再把希腊的破庙搬过去,租给美国总统。当自己有能力实现时,通常会发现,之前的很多想法,缺乏意义。这是一个“伪需求”的例子。

  常识之内的物质需求,是当下的自己,能够理解,并且有切实预期的需求。一位家境普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父母在澳洲买下一套独栋海景住宅,颐养天年。这一稍微有些“大”的想法,对于很多普普通通的家庭来说,是日常想都不会想的事。不过,澳洲独栋海景房的意义,养老的意义,父母对于自己的意义,很多人能够理解;实现这一目标的财力,虽然较大,也并非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因此,这是一个常识之内的物质需求。

  常识之内的物质需求,可能会随着个人的成长而“提高”。例如,上述那位大学生,奋斗成为了旅游业大亨。这时,他发现,把帕特农神庙搬到华盛顿,可能比在雅典,能赚更多的钱。在学生时代没有意义的行为,这时具有了商业意义,成为了常识之内的物质需求(这个例子,稍微夸张了点)。

  通常,一个目标的意义,相比实现目标的所需的财力,对于“常识之内的物质需求”这个概念,更加重要。

  财务自由,是物质领域(财力)和精神领域(意义)共同组成的螺旋楼梯。积极地生活态度,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通过物质领域的支持,实现精神领域的自由,即是财务自由的意义。

  ●被动收入

  “被动收入”的概念,不是罗伯特·清崎首创;不过,是罗伯特·清崎将这一概念,带入了大众理财,以及流行文化领域。

  美国国税局对“被动收入”的定义是,没有深度参与经营活动,而获得的收入。主流看法认为,被动收入是资本增值的结果。

  常见的被动收入的例子,如:

  房地产租金;   版税;   发布网络广告获取的广告费;   有价证券的分红或利息收入;   维护成本较低的,定期客户。

  被动收入,看起来是,不付出劳动,或付出的劳动可以忽略不计,而获取的稳定收入。实际上,除了前代人留下的信托基金,很多被动收入都需要前期的积累。如:

  购买房地产的资金积累;   写书的知识积淀,以及创作过程;   发布网络广告,所需网站的建设,以及人气积累过程;   购买有价证券的资金积累;   开发定期客户的成本。

  罗伯特·清崎主张,将自己的努力,定位于能够产生被动收入的方向;避免手停口停的工作。

  被动收入的意义在于,我们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做自己想做的事。提升生活的体验和人生的品质。

  ●资产和负债

  资产和负债,是经济学领域由来已久的概念;罗伯特·清崎在“富爸爸”理念中,赋予了其新的意义。

  资产:产生正现金流的物品。   负债:产生负现金流的物品。

  这一新定义的意义在于,怎样评估一项支出,特别是在没有实现财务自由的时候。

  例如,购车。如果仅仅是为了出行方便,或撑个门面,无疑是一项负债。即使汽车提升了生活品质;客观上,却产生了现金流出。

  如果购车是为了经营自己的事业,可能汽车就会成为一项资产。为什么说“可能”呢?假定事业经营地不景气,购车后,也不能扭转局面,反而产生了现金流出。这时,汽车就成为了负债。

  资产和负债,是以客观的现金流入或流出为依据,而不是主观的意图。

  这一新定义,较为现实的意义是,直接指向了以消费为目的贷款。消费贷款产生的负现金流,提升了短期和局部的生活品质,牺牲了长期和整体的生活品质。

  ●额外的贡献

  几年前,网上出现了一条关于罗伯特·清崎的公司申请破产的消息,被大众媒体竞相转载;很多马后炮砖家,开始抨击“富爸爸”,以展示自己的出烂泥而不染的高瞻远瞩。

  这个事件,给了我们一个思考,关于学习的契机。

  我们做一个比上述新闻,更加苛刻的假定——

  深秋,我们蜷缩在风衣的高领里,走在美国的一个小镇上。路边的墙角里,同样蜷缩着一个瑟瑟的乞丐。乞丐抬起头,我们认出了,他就是罗伯特·清崎……如果我们是“富爸爸”理论的受益者,会因此抛弃“富爸爸”理论吗?

  显然不会,我们只会感慨,人生之际遇,使罗伯特·清崎如此落泊……就像杰西·利物莫、威廉·江恩、拉尔夫·艾略特、威尔斯·威尔德一样,是非褒贬任人说;然而,他们的理论,指导了几代交易者在市场中获利。

  除了砖家和大众媒体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堪忧。在理论上随风倒的人,通常是没有将理论,通过实践,内化为自己的人生体验;而是将希望,寄托在了老师、书籍的作者、智者大师等外界因素之上。过于倚重于外,是用他人的生活,印证自己的理念。

  学习是,用自己的实践,去印证自己的理念。前人(如,老师、书籍的作者、智者大师等)通常是提供了一个渠道,或契机,为我们人生体验的某个阶段或局部,做了一个总结。

  例如,《股票作手回忆录》一书。不同读者,会读出不同的感受;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在不同的交易实践阶段,读出不同的内容。新近读出的内容——

  是交易者对自己前一阶段,交易实践的一个总结。

  无论杰西·利物莫,是否因投机失败而自杀,对于用自己的交易实践,去印证《股票作手回忆录》的交易者来说,无关紧要。那些揪着杰西·利物莫死因不放的砖业人士,不过是那些不能以交易为生的魏晋谈客。

  *譬如嵇康,以清谈名世,而委身事昭,不免被砍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名留千古,亦何取哉。

  最后,“富爸爸”理念是绝对真理吗?

  可能不是——“富爸爸”理念只是一种人生观的倾向。可能很多人喜欢,相对水平较低,但持续、平稳的生活状态。例如,我们前面提到的消费贷款。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为了之后的资本积累,过一个紧紧巴巴,无可回忆的年轻时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