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南北方汉族父系基因构成看民族融合

 倾城地笑 2023-01-10 发布于湖南

从南北方汉族父系基因构成来看民族融合

大家知道,Y染色体仅存在于父与子的遗传关系当中,其基因又称为“姓氏基因”。通过检测一个人的父系Y染色体,可以了解自己祖源甚至迁徙路线。用DNA研究人类的起源、迁徙和民族融合等的学问,在学术界被称为分子人类学。

我们先对基因分类和名称作一个说明,目前世界上父系Y染色体被分为了从A到Z等20多种。其中

A、B、E三种为非洲基因,即黑人基因:A(东非-南非基因)、B(中非B基因)、ExE3b(非洲基因),E3b(东非-北非基因)
而其他都是走出非洲的基因。

C、D比较早走出非洲的基因,其中C为棕色人种基础基因,又称东北亚-澳洲基因,为蒙满基础基因,是中国游牧民族的基因之一,曾经广泛分布于东亚大陆,主要在蒙古高原的东部。C3(西北亚—澳洲基因)为突厥基因,多发于蒙古高原西部,即突厥发源地阿尔泰山。D为矮黑人基因,曾经也大量分布于南亚、东南亚、中国西南地区等,现在主要分布在高寒、偏远地区,又称西藏基因。
    黄种人主流基因是N(极北基因)和O(东亚-南亚基因),N基因是因纽特人的主要基因,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在游牧民族中有较大的比例,O是东亚、东南亚黄种人的主流基因。
    白种人的主流基因是F(斯里兰卡基因)、G(亚美尼亚基因)、H(印度-斯里兰卡H基因)、I(北欧基因)、J(阿拉伯-犹太基因)、K(新几内亚K基因)、L(印度-斯里兰卡L基因)、M(新几内亚M基因)、R1a(阿尔泰/印欧东支基因)为塞种(雅利安)基因、R1b(西欧/印欧西支基因)
    Q系是美洲基因,又称为印第安基因。

in

对比南北方汉族DNA基因构成,一个突出的特点主干基因都是O系(东亚-南亚基因),都占到了70%以上,其中北方汉族占比73%,南方汉族占比71%。说明汉族虽历经多次民族融合,但因为巨大的人口基数,主干基因始终保持稳定。

但现代汉族携带白种人基因总量都达到了15%左右,尤其是K系新几内亚基因占比很高,北方汉族占11%,南方汉族中则占到12%;北方汉族中所包含的白种人基因还有2.3%的R系阿尔泰基因R1a,2.3%的J系阿拉伯基因。南方汉族中所包含的白种人基因还有1%的R系阿尔泰基因R1a,1%的F系斯里兰卡基因。白种人基因主要分布在西亚和欧洲,这也反映了中国历史上通过丝绸之路和西亚地区的交往。

南北方汉族共有的基因还有C系东北亚-澳洲基因即所谓的蒙满基因,但南方汉族中的C系占比更高,达到9.5%,北方则只有4.5%。说明蒙满游牧民族融入汉族在地域分布上的差异。

北方汉族拥有而南方汉族没有的基因包括4.5%的Q系美洲基因、2.3%的C系突厥基因。这恐怕主要来自历史上的中亚地区,因为中亚民族大多数都是白黄混血。南方汉族拥有而北方汉族没有的基因包括4.5%的D系西藏基因,1%的N系极北基因。说明南方地区和青藏高原的来往以及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南亚地区的人员交流。

N系和Q系应该来自北方游牧部落,D系西藏基因应该来自南方的百越。汉族中具有一定比例这些地区的基因跟历史上和从匈奴到百越再到蒙古等南北方不同民族的融合有很大关系。

综上所述,汉族的主要来源于3000年前中原的周人,父系DNA上高频的O系是汉族的主体,Q系基因后来并入汉族基因,其他如C系、D系、K系、N系、R系、J系都有部分分支在汉族中出现。汉族在扩散过程中,融入了大量土著民族的成员,但庞大的人口基数让汉族的遗传结构没有发生巨大变化,而融入进汉族血统中的各个少数民族,由于人口基数相对于汉族过小,使得外来的基因对汉族遗传结构没有造成根本的改变。

总体来说,汉族是一个以古汉族主干基因为主体,同时融合了大量周边民族以及历史上来华的其它民族血统的血缘加文化民族。它既是从远古到现代一脉相承的血统民族,也是融入了巨量北亚、中亚、南亚甚至是西亚民族血统的文化民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