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十堰市的来历

 让快乐伴你一生 2023-01-10 发布于山东

十堰是因为在百二河上垒石为埂,拦蓄河水,共修筑十道堰,以灌溉农田而得名的。《湖广图经志》载有:“十堰,在县(今郧县) 南,因溪筑十堰,以灌田。”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十堰域属汉中郡锡县。西汉郡置沿袭秦制,十堰隶属汉中郡之长利县(今郧县)。东汉建武六年(30年)长利入锡县,隶属汉中郡,十堰域地复属汉中郡之锡县。建安二十年(215年)析汉中郡置上庸郡。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得汉中,当时十堰属上庸郡。 三国时期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蜀将孟达举郡降魏后,曹丕改房陵为新城郡,十堰属新城郡。魏明帝曹叡太和二年(228年),曾立锡郡,十堰属锡郡。三国魏明帝景初元年(237年),省锡郡,以锡县属魏兴郡。魏高贵乡公(曹髦)甘露四年(259年)新城郡复置上庸郡。此后,十堰域属魏国荆州上庸郡。西晋武帝泰始三年(267年),曾分益州与梁州,后因战乱而虚悬。但郡置沿袭三国,十堰域属荆州上庸郡。太康四年(283年)析锡县复置长利县,十堰属长利县。太康五年(284年)置郧乡县,十堰属魏兴郡。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三年(347年),桓温伐蜀,克成都,复立梁州于汉中,十堰录属汉中郡。晋安帝司马德宗义熙三年(407年),梁州刺史移治魏兴(郧乡),则十堰即在州治。南北朝时期,刘宋孝武帝刘骏孝建元年(454年),梁州侨立南北二上洛(侨陕南为北上洛,侨长利为南上洛)。孝武帝大明三年(459年),以实土划给侨郡县(土断),使二上洛定治于长利(长利今郧县)。郡属有郧乡县、锡县(汉水南岸有长利县、长利帮城及锡穴,锡在长利之西),十堰在南朝刘宋时代,地属梁州魏兴郡之长利(长利属梁州,南北二上洛属雍州,十堰在长利)。齐高帝建元二年(480年),置齐兴郡,十堰域属齐兴郡。梁武帝大同三年(537年),淅州复为西魏所有。是南朝萧齐时代,十堰属北魏淅州。南朝陈武帝陈霸先永定元年(557年),梁兴州刺史席固,以州降西魏,西魏改为丰州(州治设在均县),后移州治于武当。十堰地属丰州广福。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改丰州为均州,十堰域属均州郧乡县;仁寿元年(601年),以避太子杨广之讳,改广福为安福郡,十堰属安福郡。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废州为郡,均州改为淅阳郡和南乡郡,十堰亦改属淅阳郡。唐贞观元年(627年),堵阳、安福二县并入郧乡,十堰域属郧乡。贞观八年(634年)复立均州,十堰域属均州山南东道均州郧乡县。五代时期(907年—960年),均置均州,十堰域属均州郧乡县。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在均州置武当军,域属京西南路武当军郧乡县。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春,金人南侵,十堰境域为抗金的前哨阵地之一,抗金斗争直至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收复失地。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郧乡县为郧县。十堰域属郧县。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立襄阳路,十堰域属襄阳路均州郧县。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十堰域属承宣布政使司襄阳路均州郧县。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置郧阳府。此后十堰域属湖广布政使司郧阳府郧县。明崇祯六年(1633年)12月10日,李自成义军10余万人分别驻扎在郧县、均县境内,其中回民义军驻扎在黄龙滩。清初沿明制,设郧阳府属安襄郧荆道,府署即设郧县,县西境内黄龙滩设巡检司署,南境有花果园镇及十堰镇。康熙三年(1644年),实行行省制。十堰域属湖北布政使司郧阳府郧县。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黄龙滩始驻巡检司。白莲教起义被镇压后,嘉庆七年(1802年),郧阳府为加强地方联通协防,设塘铺29处,十堰设陆塘5处,即:黄龙滩塘、小岭塘、大岭塘、茅箭塘、茅塔塘。

       1947年12月30日,郧县城解放,隶属陕南行政公署第四专署(后改为两郧专署)。1950年3月17日,划归湖北省建制,隶属湖北省郧阳专员公署。1952年12月,郧阳、襄阳专署合并,郧县改属襄阳专署所辖。1965年6月,恢复郧阳专员公署建制,郧县复归郧阳专署。1967年,国家为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东风汽车集团),设立了郧县十堰办事处,1969年12月成立十堰市(县级市),1973年升格为省辖市。1994年9月29日,原十堰市和郧阳地区合并,成立新的十堰市。

     十堰市是一个美丽的山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道教圣地武当山。武当山是著名的山岳风景旅游胜地。有箭镞林立的72峰、绝壁深悬的36岩、激湍飞流的24涧、云腾雾蒸的11洞、玄妙奇特的10石9台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