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7月,国民党以10万大军向华中野战军进攻,以7个旅的优势兵力,集中在狭小的正面,向海安城进攻。 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认为,固守海安,倾力与敌决战,正中敌人之计,若放弃海安,保存有生力量,更能掌握战争主动权,有是决定主力撤出,只“以一部在海安实施运动防御”。 ![]() 华野“以一部在海安实施运动防御”的任务,落到了七纵。七纵只有3个团。粟裕对司令员管文蔚说:“不要地盘,只求歼敌。” 为此,管文蔚对3个团的兵力作了周密部署。 7月30日上午,敌三个旅采取宽正面、齐头并进的战法,向七纵阵地发起攻击。55团与敌接触后,顽强抗击4个小时,主动撤至周家庄。当晚,该团派出两个排,插入敌后袭扰,搅得敌人惊慌失措,互相开火,整夜枪声不断。 次日上午,敌人以飞机掩护,对七纵阵地轮番冲击,均被打退。午后,敌人在飞机、炮火掩护下,向七纵三个团连续冲锋9次,丢尸败退。 8月1日拂晓起,双方继续激战。当晚,七纵主动向后面的阵地转移,与跟踪之敌且战且退,又转至海安城外三里庙。 战斗中,七纵打打走走,转来移去,弄得敌人欲战不能,欲罢不能,被折腾三日,伤亡骤增,气得敌军师长、旅长们破口骂娘。 ![]() 8月2日下午,敌人像输红眼的赌徒,以8架飞机对七纵阵地和海安城狂轰滥炸。随后,老天爷又下着倾盆大雨。由于城外新筑工事大部垮塌,七纵于黄昏时分全部进入城内防 守。 粟裕见七纵已给进攻之敌大量消耗和严重打击,完成了运动防御的预定任务,下令管文蔚放弃海安,连夜撤出。 海安防御战,七纵作战灵活,打得勇敢,仅用两个团又两个营——3000兵力,连续战斗4天,抗击敌7个旅约5万余人的攻势,以伤亡200余人的代价,杀伤敌3000余人。 有趣的是,敌将占领海安后,立即向敌第一绥靖区司令官李默庵报捷:”共军被歼三万人,国军49师师部率105旅和新7旅占据海安。”李默庵得意地宣告: “苏北共军大势已去。” 为了扩大地盘,李默庵急忙调整部署。8月6日,他下令新7旅留守海安,其他各部主力撤出海安,快速向东推进。各部还未进入新的战位,李默庵又对部署作了调整,除105旅留守李堡外,令其他各部开往泰州、黄桥一线,他这么匆忙频繁调动,就使得右翼的105旅突出来。 ![]() 粟裕立即发现了歼敌良机,决定在运动中歼灭李堡之敌。 8月10日晚,1师向李堡发起攻击。 此时李堡镇内一片混乱,刚来换防105旅的新7旅19团尚未摸清方位,电台未沟通,电话未架好。解放军就发起了突然攻势。敌军只好仓促上阵,乱开枪瞎打炮。次日凌晨,1师3旅两个团先后突破防线,攻入镇内,与敌展开巷战。敌19团在与1师近战白刃肉搏中大部被歼,残敌逃往杨家庄,与余敌会合。在3旅配合下,1师1旅于11日中午攻克杨家庄,守敌除105旅旅长刘玉山率少数随从逃跑,余敌皆被全歼。 李堡激战时,新7旅旅长黄伯光率旅部和1个团正往李堡而来加强防务。华中野战军6师18旅和七纵两个团,早已在敌必经之地陆家尖作好伏击准备,设下了既深又大的口袋。中午,黄伯光进入了伏击圈,解放军迅速发起总攻,经过半小时战斗,就将该路之敌大部歼灭。残敌渡河南逃,又被6师16旅截歼。敌新7旅旅长黄伯光仅领着300余人向西南柴湾方向逃窜。 李堡之战,华中野战军干净利落,前后不到20个小时,歼敌一个半旅共一万余人,其中俘敌105旅少将副旅长金亚安、新7旅少将副旅长田从云以下5100余人,赢得苏中战役第四战的胜利。 ![]() 李默庵在三战皆败后,为何仍然分散兵力,以致李堡之战败得更惨? 李堡战役结束后,1师在俘虏中查出敌少将副旅长田从云。1师副师长陶勇得悉,为了解敌人内部情况,命令部下带来田从云,亲自与其谈话。 陶勇问道:“你们怎么一下把兵力撒得这么散?” “海安打得正热闹,贵军一下子不见了。谁知你们到哪里去了!各部向上报,消灭了多少多少,算起来有两三万。上面说'苏中共军已经一败涂地,主力1师、6师下海北逃’,忙着要我们占地方,说是巩固收复区。地方这么大,兵就这么多,一撒开可不就散了?!” 陶勇说:“我们这次过来,难道你们一点也没有觉察?” “消息失灵嘛。我们一过来,老百姓躲得老远,耳不聪,目不明。”田从云叹了口气又说:“老百姓躲倒罢了,遍地是民兵,分不清哪个是兵,哪个是民,到处打冷枪,到处将我谍报人员捉得一干二净。去一个被捉一个,去两个捉一双,唉,成了睁瞎子,哪能不打败仗。” 敌军在李堡败得这么惨,司令官李默庵是预料不到的。战后,为了开脱罪责,他将新7旅19团团长介景和作为替罪羊。以“警戒搜索疏忽,导致部队吃亏”为由,撤了他的职,以军法处治。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战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传奇将领纪实》一书记载了此战的前后经过,该书曾名列中国军事畅销书热卖榜第八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