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虎门烟云怀古

 一叶知秋9818 2023-01-10 发布于广西
  

虎门烟云怀古

文/梓楹

每一段江河都是一段沧桑的历史,每一个景点的背后都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虎门因为承载了一段抵抗外族入侵的悲壮历史而彰显出厚重的民族气节。

虎门地理位置恰好扼住珠江出海口的咽喉,与珠江对岸的大角山连成了防守珠江和广州的第一道防线,清朝曾在这里部署了近代南中国海防最密集的炮台。虎门以其丰富的人文历史,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序幕,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使这个珠江口岸边的虎门名扬中外,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觉醒。

著名的虎门炮台旧址就在横跨珠江口的大桥边,它由威远、靖远、镇远炮台和南山顶炮台及蛇头湾炮台组成,位于珠江入海口东岸威远岛的临江最险处。这些炮台由山顶、山腰和山脚的炮位组成立体的交叉火力网,固守海路进入广州的咽喉要道,成为近代虎门海口的重要防御体系。

位于珠江入海口东岸威远岛的威远炮台,临水贴浪,正控珠江主航道,1835年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为加强中路海防力量所建,是虎门海口防务的主要阵地。包括威远、镇远、靖远、南山顶、蛇头湾、定洋诸炮台,属于虎门要塞的第二道防线,为广州海路险隘关防。

威远炮台与镇远炮台、靖远炮台相连,是珠江咽喉的锁喉骨,炮台雄伟壮观,炮台平面呈半月形。全台有券顶暗炮位40个,沿台面上还有4个露天炮位,是鸦片战争时期虎门炮台中规模最大、配炮最多的一座指挥台。整座炮台背山面海,内有广阔的平地回旋,构成了立体的海防防御体系,被誉为“南方海上长城”。

据史料所载,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2月26日,英军强攻威远,数百官兵与英国侵略者进行英勇战斗,壮烈牺牲,炮台陷落后被毁。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再建,咸丰六年(1856年)10月16日,再次被英军摧毁,至光绪八年(1882年)由总督张树声奏准修复。经常性的维护使炮台在今天仍雄姿英发。今天的威远炮台,已经成为虎门镇一处旅游景点。

据说当年全由林则徐亲自试炮,都能打到对面的山脚。在炮台内部设有火药局、炮台巷道等建筑,现在保存还很完好。整座炮台背山面海,内有广阔的平地回旋,结构严谨,险要壮观。威远炮台之旅在主炮台即露天炮台上告一段落,主炮台上放置着当时威远炮台最先进的大炮,它朝向虎门入海口,保卫着祖国。

在长虹般壮丽的虎门大桥下,与海岸线连成一体的威远炮台,无疑是东莞最壮观的人文景观之一。站在主炮台的台墙上眺望江面,细细的雨幕中,广阔的江面得风平浪静,只有小小的浪头不时拍打墙下的礁石,我闭眼细听着,脑海中仿佛浮现出当年爱国将领们在炮台上慷慨激昂、浴血奋战的情景。金戈铁马的岁月早已逝去,然而炮台依然屹立在虎门入海口,仿佛在向后人诉说着不朽的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