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寒读书活动”每日伴读第20天:拥有天下也感伤

 宝妞 2023-01-10 发布于河南

古人用消寒图渡过寒冷的冬天,我们用消寒图去坚持做一件事情,养成一个小习惯。

今年和盈视大沛老师的新书《诗词里的中国史》相结合,每天涂色消寒图,读一章书(大沛老师伴读),吟诵一首古诗,赏书中一副古画,日日有收获。

01

涂色

图片

消寒图

连冬起九 欢奕涂色
02

读书
图片

读书内容:秦汉篇 第二集 拥有天下也感伤——《大风歌》P141-147

03

吟诵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 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吟诵:久而吟诵团 徐嘉兴

04

伴读



大家好,我们今天读秦汉篇的第二篇,《拥有天下也感伤—<大风歌>》,作者是西汉的刘邦。

故事的开篇,是皇上在他原本住的屋子里,史书上管他原本住的屋子叫沛宫,这个“宫”是宫殿的宫。宫殿的“宫”这个字,后来才给了皇宫作为专属词。一开始的时候,谁家的房子都可以叫做宫。宫这个字就是宝盖头——房顶,下面有两个口,那就是不同的隔间。刘邦不是叫沛公吗?沛公所住的地方叫沛宫。刘邦回到了自己原来住的地方,招待自己的老家人一起吃饭,这是有历史记载的真实事件。

我在145页写了这样一段话,我说古人的歌随口而来,抒发个人感情,这个表达也不是很准确,但是你跟前后文联系起来,你就能发现我在说什么。

在刘邦所处的情况下,他的歌应该是随口而来,他不能找一首现成的歌来表示自己的感情。当然,如果是两军对垒的情况下或者在朝廷当中,或者出使外国的外交大臣,要是抒发政治观点,国家利益,个人情怀,很有可能会引用《诗经》里的话来表达。但是在生活当中表达自己情感的时候,就会随口去做一首歌,没有现成的可以表示。不像我们今天要想唱歌了,就可能会唱一首明星的歌,歌手的歌,而古人的歌都是自己创作的,是在生活当中的原创歌曲,这一点是我想向大家强调的。所以刘邦此时此刻只能来自己做一首,这就是《大风歌》的来源,当然我也强调了他是向“楚辞”学习而做出的歌。

这一集我想跟大家特别强调的是,本书的写作风格。如果我们仅仅为了讲历史,那么讲到刘邦,大家可能很熟悉,要讲到很多人,比如还得讲韩信,还得讲吕后,还可以讲很多故事。但是我们在这一章当中,先强调了“斩白蛇”这个传说故事,在开篇大家可以看到,后面的主要角是刘邦与英布。英布,我们不是特别熟悉这个人,那为什么讲他而不讲韩信?这本书,每一个章节是一个完整的散文,这篇散文有几个要求,它要按照历史顺序写通史,要结合一首诗歌,还要表达一个鲜明的主题。

对于刘邦这个人,我要表达的是什么主题?那就是“守业难”,这是我要特意强调的。打天下有自己的智谋,有自己的机会,当然还有一些幸运所在。史书上写刘邦最后问他的手下:“我为什么能成功?”大家当然得拍马屁了,“因为您英明决断”等等。刘邦听完说“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也就是说,他认为他能取胜的原因是他能重用手下的能臣,就是说功劳是大家的,这是政治家的作态,不是他成功的真正原因,但很多人把他理解为刘邦成功的原因。

这只能说是刘邦成功的原因之一而已,他之所以当着手下人这么说,他的目的是要表示,你们要帮我维护好天下。他其实是担心这些手下的能臣会乱。所以史书上也记载过,他看到宫廷当中有些人坐在沙地上聊天,他问张良他们在干什么,张良说他们在谋反。刘邦说:“你没开玩笑吗?”张良说:“他们真的在谋反。”刘邦说:“那我怎么办?”张良说:“跟您打天下的人现在也在想,您会喜欢谁,会不喜欢谁,所以他们担心之前对您有过不敬,或者有过矛盾,怕您把他们给害了,所以他们想,还不如先把您害了。”刘邦就赶紧问张良如何应对。张良就让刘邦把自己最讨厌的人封一个大官,让大家就觉得自己对如此讨厌的人,都能够不计前嫌,给他一个大官做,那别人与自己的矛盾就不值一提了。

这些故事都在表现“守业难”,天下打下来了,怎么处理功臣,这是问题。所以我们看,不管是杯酒释兵权,还是朱元璋的“南京恐怖案”,这些全都是在表现开国的皇帝,对于“守业难”的反思。他们为守业都用了很多的手段,有温和的,有暴力的。刘邦也要面对“守业难”这个问题,如何巩固自己的统治,维护自己的天下,保持天下的稳定,这才是一个开国人真正要思考的事。

所以对于历史的思考,我觉得该有沉甸甸的理解,深刻的思考,绝不是简单的一件事情。刘邦的《大风歌》不是在表明自己的英勇,他亲自带兵去灭英布是很难的。我们在这一章当中能看到英布最后的死也有偶然性。刘邦斩白蛇起义,这明明是个编造的故事,是在表现他想守住这份家业,所以把自己弄成一个神灵,包括儒生后来给他制定了礼仪制度,开始叫“万岁”——“万岁”就这么来的,也是因为他要守住这份家业,维护住天下的稳定,和他灭英布是同样的原因。

《大风歌》的结尾说的是“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更体现出了本章的主题,明白了“守业难”的主题,才是真正把《大风歌》理解了。

如果我仅仅是讲历史,那么刘邦有好多故事都可以讲,甚至灭英布都不是最精彩的故事,吕后灭韩信那才是精彩。但更为重要的是,我想谈一个历史的角度,就是如何守住天下,希望大家在读这一章的时候重点关注这一点。

盈视(大沛)老师

      朱畅思,字盈视,北京市教育学会吟诵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市教育学会理事,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理事,吟诵教学法专委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吉吟创始人。

图片












05

赏画

图片

沛台实景图

明 唐寅 ,唐寅在题诗中讲述了绘制此图的原由。明正德元年丙寅(1506年),唐寅36岁时,陪同大学士王鏊游览沛台后绘此图,并赠茂化学士。沛台,又名歌风台,位于今江苏省沛县境内,相传,汉高祖刘邦曾于此饮酒放歌,后人于是筑此台以纪之。

唐寅此图纯用水墨,完全是纪实写生之作。庭院屋舍结构清晰,颇具透视感。各种树木相间杂,多用空勾夹叶,繁而不乱。近景坡石用细笔长皴,微作晕染,工劲中兼有细秀圆润,是唐寅较富特色的山石画法。远景一角山林,雾气沉沉,墨色湿润,与近景相比较,虽有近大远小的区别,但在空间位置上却有很大的随意性,反映了中国古代画家对空间处理的独特理解。整幅作品融宋代院体技巧与元人笔墨韵味为一体,呈现出劲峭而又不失秀雅的品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