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宁可死,也不会当日本人的走狗

 四季视野 2023-01-10 发布于北京

“太后老佛爷七十大寿,普天同庆。特降懿旨,加恩科一场,钦此!”

1904年7月的紫禁城大殿,李莲英站在慈禧太后的下侧,手拿明黄色的圣旨,用尖利的嗓音,拉开清王朝最后一次开科取士的序幕。

此前,慈禧太后仓惶西逃后,朝中的改革派重新占据了主导地位,直隶总督袁世凯、两江总督张之洞上书,要求废除科举,兴建新式学堂。

科举,这个从隋朝开始,延续上千年的人才选拔制度即将终结。

对此,慈禧太后是犹豫的。不仅是担心得罪读书人。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科举对皇家是有益的,到了殿试那一关,就是天子门生了嘛。历代皇帝,在有重大事件时,都会增设恩科收拢人心。

“我倒要看看,是不是真的无人愿为我大清效力!”慈禧迫切想要证明自己执政的合理性。

圣旨一出,各地学子纷纷赶赴京城,想要谋一个前程。紧张的角逐后,273名考生进入决赛,获取了殿试名额。

当厚厚的考卷摆上慈禧案头时,她是无比开心的,这意味着读书人还愿意为大清所用。慈禧面带笑容的拿起头名的卷子,眉头就是一皱:“朱汝珍,珍?”

眼神往下又看到广东的籍贯,更是脸色一黑。直接把卷子丢在旁边去看第二名的,霎时间喜上眉梢:“刘春霖,春雨化甘霖,状元就是此人了。”

太后金口玉言之下,大清最后一个状元,也是最悲剧的状元刘春霖诞生了。

出身农家,冒籍考试

1872年,河北省肃宁县的一户农人家里,生下名男婴。那会正值大旱,田地收成艰难。父亲便把这个男婴取名刘春霖,期望他的降世能带来一场春雨,以解灾难。

刘春霖年幼时,为了维持生计,父亲刘魁书去济南衙门当差,母亲则在知府家里做仆人。要知道在清朝,去衙门当差虽然收入高一些,但地位是很低的。

《大清会典》有载:

“四民为良,奴仆及倡优为贱。凡衙署应役之皂隶、马快、步快、小马、禁卒、门子、弓兵、仵作、粮差、巡捕营番役、皆为贱役。”

也就是说,农民虽然会受这些人欺负,但实际地位是比他们高的。最简单的表现,就是农民身份可以参加科举,但这些人不能当官,子孙也不能参加科举。

可是在刘魁书当差之前,刘春霖和哥哥刘春堂,已经在济南老家的私塾读书了,而且成绩很优秀。书不能白读,更要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刘魁书就趁自己被调到保定当差的机会,把哥俩从济南带到保定,又找了熟人作担保,这才参加了考试。

哥俩也争气,双双考中秀才,进入了保定莲池学院继续深造,刘春霖得长辈取字润琴。后来因父母相继生病亡故,刘春霖为了守孝,很长时间没有参加乡试去考举人。

直到1902年,兄弟俩又一起中举。次年参加会试,哥哥刘春堂中进士,刘春霖却落榜,只能再等三年。恰巧慈禧过七十大寿特增恩科,他只等了一年就再次参加会试。

这次会试因为北京的贡院被毁了,只能在河南开封贡院举行。刘春霖在会试中的名次是第17,取得了参加殿试的资格。

卷入重来的刘春霖,无比看重这次机会,题目也正对腹中所学。在殿试过程中发挥超常,下笔如有神助,被阅卷管拟定为第二名,也就是榜眼,第一名则是广东学子朱汝珍。

当阅卷管把拟定的名次和考卷,摆上慈禧案头的时候,发生了开头那一幕。

那么问题来了,慈禧为什么讨厌朱汝珍,而对刘春霖青眼有加呢?

阴差阳错,高中状元

南方历来都是文教兴盛之地,朱汝珍的文章也的确更胜刘春霖一筹。但人有时候,不得不相信冥冥中的命运安排,他倒霉就倒霉在名字里有一个珍字。

看到这个珍字,慈禧就想起了支持光绪反对自己的珍妃,那个后被自己下令推到井里溺死的女人。

洋人一直是支持光绪,反对慈禧的。把他留在北京,慈禧大概率是回不来了,所以对珍妃是恨之入骨。

这还罢了,朱汝珍又是广东人,一个个人名浮现在慈禧的脑海里,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

洪秀全差点把清朝给灭了,康有为梁启超跟光绪一伙,要不是袁世凯告密,差点就把慈禧给解决了。孙中山就更不用说了,一直活跃着。

“广东人不可信……”慈禧嘟囔了一句,把朱汝珍的卷子扔到一边,接着看刘春霖的。

先看到籍贯是河北肃宁的,这可是天子脚下。然后是名字,刘春霖,春风化雨、普降甘霖。当时又是大旱之年,在加上代表肃静安宁的肃宁之地,结合起来就是大好的兆头。

“状元一出,让我大清春风化雨,肃静安宁啊。”喜欢扮观音的慈禧本就迷信,很自然的就把这个逻辑给自恰了。认为这是自己七十大寿,上天送来的礼物。

“一甲第二名,广东朱汝珍!”

“一甲第一名,河北刘春霖!”

古代放榜是倒着念的,前面那么长的名字没有自己的。刘春霖本来已经失望之极,以为自己又落榜了。直至听到最后,才知道自己是当科状元。

“爹、娘,儿中状元了!”刘春霖无比激动,放声大喊,泪如雨下。围观的众人只有掩不住的羡慕,第二名的朱汝珍不知道自己经历了什么,得了榜眼倒也欢喜。

入翰林,留学东京

历朝历代的状元,除了那些背景深厚或者天纵奇才的。正常路径都是先入翰林院当个编修,熟悉下公务流程。然后哪个职位有了缺口,再去补缺。

只是当时的清朝可没有这个条件,如果不改革制度,大清不会变强,依然是谁都能来打一顿的局面。

任是慈禧面对这样的压力,也不得不妥协,派大臣出去考察,看看哪个政体最适合大清。派出去的除了满族的亲贵大臣,还有一批留学生。

刘春霖就在其中,他被派到日本东京政法大学,算得上学贯中西了。

好歹是个状元,万中无一的人物。所以刘春霖到了日本后,大学里那些喜欢中国古典文化的教授对他很尊重,经常三五成群的来找他讨论。

这可是刘春霖的专业,折服了许多日本学者。

从那会到现在,全世界范围内主流政体,就是共和跟君主立宪。刘春霖经过仔细的分析后,毫不犹豫地站到了君主立宪这一派。

皇帝还在,自己还是状元嘛。

历经数职,大清气尽

刘春霖学成归国时,他被安排到咨政院当议员。

在西方,咨政院是很重要的,很多决策都需要议员们同意才能正式执行。不过在大清,这就是个花架子,人微言轻。

就像刘春霖刚上任不久,湖南巡抚杨文鼎为了敛财发行国债,就根本没有经过咨政院。刘春霖带头反对,被载沣一句“不要多管闲事”给打了回来。

刘春林不服气,接二连三地上书。把载沣惹毛了,直接打发到福建当提学使,后来又历任直隶政法大学提调、北阳师范学院监督等,都是一些没什么实权的职位。

没实权,代表的就是没什么钱。大清几十年来不是内乱就是外患,动不动赔个几亿两,哪里有钱给那些边缘官员发俸禄。

所以只靠俸禄的话,刘春霖的日子是没法过的。

不过作为状元,刘春霖无论文章还是书法,都是当时一绝。早在没有考中状元之前,他就在北京为慈禧太后抄写过佛经,在书法界很有名气。

有了状元光环后,刘春霖的字更是求者众多。他缺钱的时候,就让朋友把自己写过的文章印成字帖,然后去上海这些地方卖掉,销路很通畅。

刘春霖卖过给慈禧抄的佛经,自己殿试时候写的文章,还有专门给人练字用的,跟现在学生们临摹的字帖是一个性质。

刘春霖的书法特征是小楷,辨识度很强。在他的字帖大卖特卖的时候,有的商人就搞起了盗版生意。自己的书法市场被破坏,刘春霖被激发了版权保护意识,还请求官府出面保护自己的权益。

除此之外,刘春霖还在字帖的首页印上自己的半身像,最后一页印八个字:“版权所有,翻印必究。”从这个角度看,他算是搞版权保护的先锋了。

正当刘春霖一边当官一边卖字,日子过得滋润时,代表清王朝结束的声响,在武昌响起。

刘春霖这个大清的状元,成了无根之木。

他,接下来何去何从?

北洋招揽,再度出山

刘春霖没地方去,新旧交替时,各方都在争夺蛋糕,没有人有功夫关心他这个大清状元。无奈的刘春霖只好回到老家隐居,继续靠卖字为生。

后来孙中山为了尽快实现革命,把大总统的位置让给了手握兵权的袁世凯,才换来短暂的平静。袁世凯当上总统没多久,就在手下人的吹捧中,起了复辟帝制的心思。而最支持帝制的人,自然是清朝遗老们。

作为大清状元的刘春霖,接到了袁世凯的招揽。

刘春霖是激动的,他认为袁世凯是大清的继承者。所以在接到消息后,发自肺腑的写下:“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两句诗,以表对袁世凯的知遇之恩。

刘春霖出任总统府内史兼中央农事试验场场长,前者的工作还是编修的活,每天编写一篇历代皇帝的言行让袁世凯学习。这对刘春霖来说很轻松,其它时间都投入到了农事试验场上。

刘春霖本就是农民家庭出身,又在日本留过学,对种植技术有不错的见解。他走马上任后,开办了农业科学讲习所,招了100多个学员。只是在那个历史环境,根本没有发展基础科学的土壤,事情不了了之。

在北洋政府任职的过程中,刘春霖做过两件后悔终生的事情。

第一件是上表劝进袁世凯称帝。

当时袁世凯的大儿子袁克定为了当太子,把家里看的报纸都变成了假的,上面都是拥戴他爹当皇帝的内容。还串通府里的下人,制造各种祥瑞,让本就有心思当皇帝的袁世凯蠢蠢欲动。

只是当皇帝的阻力不在老百姓,而是各省有军权的手下。当袁世凯隐晦的表达出想做皇帝的意思后,各地督军纷纷表态支持,一时间劝进表无数,其中就有刘春霖的。

很难讲刘春霖是被逼的,作为一个皇权教育下的状元,拥戴帝制是骨子里的观念。

这从他晚年后悔的第二件事就看得出来。

袁世凯复辟失败后,辫子军的首领张勋,用五千兵马开进北京城,拥立已经退位的溥仪复辟。当时北京城的大清遗老们,都赶紧把藏起来的官服去朝拜,刘春霖也找出藏了好几年的官服去磕了头。

从这一点上看,刘春霖从始至终都是支持帝制的。

至于后悔的原因,当然是袁世凯失败了,而溥仪毫无节操的投降了日本人。

张勋被段祺瑞赶走后,刘春霖仍然在北洋政府任职。历任直隶省教育厅厅长、直隶自治筹备处处长等。在徐世昌掌权的时候,还代表他去山东主持孔子大成节的典礼。孔子可是读书人们的祖师爷,能主持仪式的刘春霖,自然是声名大噪。

只是袁世凯去世后的北洋政府,早已是分崩离析,各方勾心斗角,毫无为国为民做事的心思。

一腔报复得不到施展的刘春霖,辞官再度归隐。只是顶着状元公的头衔,他欲静,而风不止。

不认溥仪,不屑日本

刘春霖1928年辞官回家,后来的时间里,他用写字换来的钱,在当地办了很多个学堂,用来启发民智。教书育人,才是他最喜欢做的事。

直到1931年,刘春霖平静的生活被打破。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为了更好统治东三省,建立了伪“满洲国”,把溥仪扶植成傀儡皇帝。可傀儡政府也是政府,总需要官员来装样子。

伪满政府的总理郑孝胥把注意打到了刘春霖身上,派人请刘春霖出山。

当时,刘春霖住在北京西智义胡同,使者到来后宣读了溥仪所谓的“诏书”。曾经跪拜过溥仪的刘春霖却神色淡然,回绝道:“鄙人年事已高,难以胜任,你等另请高明吧。”

投降了日本人的溥仪,他刘春霖是打死不认的。

郑孝胥得到回报后,并没有死心。在他看来,如果能说动刘春霖,溥仪的权威会大大增加,会有更多心向大清的人来投效,所以决定亲自出马。

郑孝胥此次来寻,显得更加诚心。他先是通过刘春霖的几个好友,知道了刘春霖喜欢喝茶后,重金买了几斤顶级好茶,才登门拜访。

两人见面后,郑孝胥没有直接说请刘春霖出山的事情。而是跟他谈论书法文章,后者自然知道郑孝胥的来意,陪着他虚与委蛇。

直到郑孝胥图穷匕见,殷切说道:“润琴老弟,你可是慈禧老佛爷钦点的状元,而今大清国在满洲浴火重生,皇上特派我来请你去担任要职,如此厚恩,岂能辜负?”

刘春霖冷笑一声,拂袖而起,厉声说道:“如今君非昔日之君,臣也非昔日之臣,岂能随汝而毁我之誉。”

言罢,拿起郑孝胥送的茶叶丢出门外,随后大声道:“送客。”

郑孝胥,只好灰溜溜地离去。

可刘春霖没想到的是,六年后的“七七事变”,日本人到了他的家门口。

为了保全身家性命,甚至趁机得到荣华富贵。北平城里部分人当了汉江,刘春霖的同学王辑唐就是其中一个。在日本人的授意下,他成立了“华北政务委员会”。

这个委员会是让那些汉奸做中间人。有什么脏话都让这些人去干,老百姓会恨这些人更多。

日本人给王辑唐任务,是把北平城里有影响力的名流都拉进委员会,刘春霖是首要目标。

“包在我身上。我跟刘桑是同科进士,还都在日本留过学,交情匪浅。”王辑唐信誓旦旦的打下包票后,就带着重礼,坐着日本军车到了刘春霖家里。

出来迎接的刘春霖,看到王辑唐的架势和他头上的军帽,心里就是一阵烦恶。虽然不能拒之门外,但也没给什么好脸色。

王辑唐倒也不以为意,读书人们,总要拿拿架子的。见面落座后,就笑呵呵的说道:“润琴兄的才能远在小弟之上,还望出山为我维持政务啊。”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这点本事都这么风光,您这个状元公肯定能混得更好。

听完王辑唐的来意,刘春霖再也压不住怒火,连平时惯用的客套话也不说了,直接把茶水泼在王辑唐的脸上,咬牙说道:“我宁可死,也不会当日本人的走狗!”

王辑唐没想到刘春霖情绪这么激烈,一点转圜的余地都不给,等回过神来,刘春霖已经不见踪影,只好恨恨离去。

“哼,我倒要看看你的骨头有多硬!”上车前,王辑唐看着刘府的大门,目露凶光。

惨遭劫掠,郁郁而终

在国人面前威风八面的王辑唐,到了日本主子那里,像条狗一样哭诉:“那刘春霖不识抬举。不仅把我送的礼物给扔了,还破口大骂!”

听完王辑唐添油加醋的话,日本人恼羞成怒,派了一队宪兵去了刘春霖家里大肆破坏,把他多年收藏的文物和书籍劫掠一空。

“你们这些禽兽!”刘春霖破口大骂,心如滴血。带队的日本军官阴森地笑着,用刺刀把刘春霖全家人赶了出去,还派兵堵门,不让他们回家。

后来还是刘春霖的朋友花重金托人找关系,才让刘春霖及家眷回家,并且追回一部分财物。

此后的刘春霖闭门谢客,只有在国人有困难的时候才会出来。

比如1933年夏天,黄河泛滥导致冀、鲁、豫三省受灾。刘春霖就和当地的爱国友人筹措“河北移民会”,在内蒙建立河北新村,帮助1000多受灾的民众转移了过去,费用都自掏腰包和募捐而来。

在刘春霖晚年之际,一直在为教育、文化的发展和保护奔走。直到1944年,在家里心脏病突发去世,时年72岁。

自此,中国再无真正的状元。

写在最后

看完刘春霖的一生,你会发现,如果拿他跟同时代的诸多人物比较。好像没什么闪光点,也没什么值得称道的大功绩,更像是在时代洪流中漂浮的一叶扁舟,人生充满了动荡与不安。

但刘春霖,绝对称得上是一个有气节的读书人。

效忠清廷、袁世凯,乃至在张勋复辟时向溥仪叩拜。刘春霖前半生做的事情,是一个皇权教育下的传统读书人,很自然的选择。

可当溥仪投降日本后,他就不再认这个皇帝了,对日本人的招揽更是不假辞色。除此之外,他还一直在兴办教育,在能力范围内为解救灾民,算得上品行无亏。

不可否认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那些力挽狂澜,改天换地的大人物、大英雄,与此同时,也需要刘春霖这种有气节,有专业能力的中流砥柱。两者缺一不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