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野名将率部刚进村休整,村民就赶紧围上来:你们犯了兵家大忌

 金华303 2023-01-10 发布于江苏

众多周知,115师是八路军的三大主力师之一。

也是最先从陕北出发,渡过黄河跟日军交战的师,是名副其实的八路军第一师。

除了对日军开了第一枪之外,115师的“第一”更多是以不断涌现的高级战将和辉煌的战绩中体现出来。

文章图片1

在战绩方面,八路军115师抗战八年驰骋于祖国的大江南北,一共作战2万余次,歼灭日伪军50万余人,可谓是战功彪炳,功勋卓著。

而到了战争时期,根据中央决定115师经过几次大规模的整编,最后决定部队统一整编为13个主力团,自此115师的番号就此消失在长河中。

但是回顾115师的辉煌历史,战绩是其一,成材率更是八路军其它两个主力师所不能比的。

其中在大授衔时,八路军115师一共走出了3名元帅,2名大将,12名上将,35名中将,还有115名少将。

八路军115师成材率之所以如此之高,除了抗日战争火与血的淬炼之外,也离不开115师历任几位师长给全师灌输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坚定的战斗精神。

而方明胜少将就是贯彻其中精神的佼佼者之一。

方明胜,原名方庆顺,湖北省黄陂县(今武汉市黄陂区)塔耳岗大埠乡侯家田村人。

跟新中国大多数开国将领一样,小时候的方明胜家境贫寒,但思想觉悟极高,对于共产党的“打土豪分田地”、“人民当家做主”的主张深表认同。

于是他在自己的家乡黄陂县自发组织了一支游击队,并亲自担任队长。

虽然一手创立了游击队伍,并在自己的家乡屡次有所斩获,但方明胜却一直渴望加入红军,并投入到党的这个大家庭当中。

1930年,红二十五军为了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鄂豫皖苏区,正好从黄陂县经过,去往大别山山区。

红二十五军是一支极具传奇色彩的英雄部队,这支部队又被称作“娃娃军”,干部战士主要由红军家属和烈士子弟组成,年龄大致都在13到20岁左右。

文章图片2

战场上,红二十五军很好地继承了红四方面军“狠、硬、快、猛、活”的战斗作风,往往干部都和普通战士一样带头冲锋,因此战斗力极为强悍。

闻讯后的他喜出望外,一大早就率领游击队在行军的必经之路上等待。

于是在红军刚来的第一天,方明胜得偿所愿地加入了红军,而鉴于他政治思想稳固,游击工作做得好,徐海东将他调到75师223团一营二连担任连长。

徐海东“徐老虎”的眼光是出了名的毒辣,不仅让敌人闻风丧胆,而且很善于内部挖掘人才,这次方明胜算是连升三级直接升任为连长了。

有趣的是,后来的开国上将刘震也是被徐海东从大头兵直接连升三级提拔为连长,不过这是二年后发生的事情了。

加入到红军建立的鄂豫皖苏区,苏明胜的考验也才刚刚开始。

红二十五军虽然作战勇猛,但在国民党无休止的围剿中也暴露出武器落后、兵力不足、战斗能力良莠不齐的短板。

很快新的苏区在国民党炮火的侵袭下,摇摇欲坠,而很多战士都牺牲在反围剿的过程中,而作为连长的方明胜更是几经负伤,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很久。

红二十五军的境况,中央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后来中央为了强化红二十五军的战斗力,特意委派程子华担任红二十五军军长,前往鄂豫皖苏区进行指导工作,并带来了战斗方向的改变。

红二十五军成为北上抗日先遣队的第二支先锋队,准备破而后立,从鄂豫皖走出去再开辟一个新的根据地——鄂豫陕苏区。

这是一个极为艰难的过程。

文章图片3

1934年秋,除去一部分战士和重伤员留在鄂豫皖保存革命火种之外,包括很多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救治和康复的战士,合计2900余人从何家冲出发,踏上前往陕北的长征路。

而方明胜就是其中一个。

他在此前的反围剿中,腿部中弹还没有彻底康复,所以只能骑在马上开始了急行军。

可是这一路走来,伤口不断地被摩擦、挤压,很快他就被疼出了一身冷汗。

潺潺流下的汗和伤口的血混合流到了胯下战马身上,成为了名不副实的“汗血宝马。”

但就算这样,他这一路依旧一声不吭,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情况已经受到了特殊照顾,而很多受伤的战士只能艰难步行,保证自己不掉队。

而这一路上这群平均年龄只有十七、八出头的童子军,精神得到了极大升华,在白天行军打仗之余还自己学会了织草鞋,缝衣服等。

而红二十五军的三位主将,徐海东、程子华、吴焕先为了能尽快到达陕北,能最大限度地保存这支红军火种,每战必冲锋在前,身先士卒,而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一个接一个的噩耗。

1934年12月10日的庾家河战斗打响。

军部正在开会,突然遭敌人包围,庾家河镇四面环山,情况十分危急。

就在这生死存亡之际,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和副军长徐海东各率领1个团(红25军下不设师,直属3个团和一个手枪团),在不同方向的敌人展开浴血较量。

激战中,徐海东的左眼底打进一颗子弹,从颈后飞出,当场昏死,5天后才苏醒过来。

而程子华军长拿着望远镜的双手则被一颗子弹直接打穿,尤其是左手动脉血管被打破,鲜血直喷,虽然及时救治捡回了一条命,但双手落下了终身残疾。

红25军处境异常险恶,最终在政委吴焕先的指挥下,经过殊死冲杀,才突出重围。

文章图片4

部队屡遭险情,在两大主将双双重伤的情况下,政委吴焕先扛起了大旗,稳定了局势。

但却令众人没想到的是一个更大的噩耗在等着他们,那就是政委吴焕先的阵亡。

1935年8月,被誉为红二十五军的主要缔造者,被称为红二十五军“军魂”,曾任红二十五军第73师政委、红二十五军军长的吴焕先,在甘肃泾川四坡村附近南渡汭河作战时中弹牺牲,年仅28岁。

政委吴焕先的牺牲在红军内部陷入了悲痛之中,而方明胜在心底却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仰,并暗暗将政委的遗志作为其此生奋斗的终极目标。

后来在全军上下的众志成城下,红二十五军历时一年冲破了重重险阻,终于到达陕北。

而红二十五军在此刻创造了一个奇迹。

就是在红军长征和敌人围剿的过程中,红军总人数不降反增,从长征伊始的2800余人增长到了3700余人。

文章图片5

而经过长征的铁与血的淬炼之后,方明胜也是逐渐露出了峥嵘。

到了抗战时期,方明胜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9团连政治指导员,山东纵队第4旅12团营长,鲁中军区第10团营长,带领着部队驰骋于齐鲁平原,打得敌军闻风丧胆。

后来在解放战争时期,方明胜被任命为鲁中军区警备旅1团团长。

虽然官升了,但他依旧在战场身先士卒,奋勇杀敌,而他麾下的警备一团作为鲁中军区的精锐,甚至被称为了“方桑部”。

这“方桑部”正是由团长方明胜和政委桑子的姓,各取一字组合而成。

而在此期间也是发生了一件趣事。

1947年,蒋介石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派出大军向解放区大举进攻。

为了粉碎蒋介石图谋,山东解放区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策,派出主力部队主动转移到外线作战,暂避锋芒,只留少部分精锐部队留在根据地坚持敌后作战。

谁都知道留在根据地意味着什么,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方明胜率领部队留在了根据地牵制敌人,避实就虚,展开敌后游击战。

几个月的时间,方明胜和政委桑子桢出色地完成了牵制任务,并一路率军冲破了敌军的围追堵截,来到了瑙河流域蓼坞一带作短期休整和补充。

部队刚到蓼坞,身为指战员的方明胜就亲自带着几个参谋人员上山勘察地貌、地形。

经过慎重决定后,他随即命令团部和二营驻扎在蓼坞,一营进驻佛村,三营驻守井筒,三地互为犄角,攻守相望。

命令刚刚下达,方明胜回到团部后不久,团部随即就被一群村民熙熙攘攘的围住了,警卫员无奈只能进屋报告:

“团长,外面好多村民非要见你,说井筒不能驻守,还说你犯了兵家之大忌。”

“噢,有这回事?”

这个地点是他谨慎选择的,团长方明胜虽然感到莫名其妙,但还是对警卫员说:

“请乡亲们进来!”

刚进来就看到一个上了年纪的老者领着众乡亲走了过来,边走边拄着拐杖大声道:

“方团长,井筒驻不得啊?”

后来在方明胜的细问下,老者才说道,井筒就好比一口井,住井筒不吉利乃兵家大忌。

而另一名老者甚至说:

“自古道,井筒井筒从不驻军,谁住井筒,困于井中。”

方明胜此刻哪里还不明白,这明明就是迷信之说。

而这也难怪,在抗战时期全国各地农村的“迷信”情况十分普遍,而中央甚至做出了对华北根据地乡村“迷信”的治理。

而蓼坞虽然不在华北,但情况跟华北农村并无二致。

考虑到乡村的信仰民俗,并在其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政治立场、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

方明胜决定采取迂回的方式:

“乡亲们,井筒之地只不过是貌似于井筒,它是困不住人民的军队的,谢谢乡亲们的好意。”

方明胜是好不容易才劝走这群半信半疑的村民,他深知自己只能打上一场漂亮的硬仗才能打消乡亲们的疑虑,彻底攻破这井筒和迷信之说。

而这场硬仗,并没有让他等太久。

1947年10月初。

国民党王耀武部所属第96军45师213旅的2个团及杨大山匪部和王连仲的'还乡团'3个大队约5000余兵力向方明胜的蓼坞偷摸了过来。

驻佛村的1营2连连长张文德,指导员赵吉三带队出操,发现了敌情,立即抢占了有利地形,并派人向营部汇报。

敌人见被发现,遂不再遮掩行踪,当即派出1个团包围了2营和团指挥部,另外1个团包围了佛村,3个还乡团包围了井筒。

拂晓战斗正式打响,敌人趁着优势的兵力向我军发出了疯狂的进攻,双方在一个狭小的区域内反复拉锯血战。

激烈战斗从拂晓一直持续到上午10点左右,双方僵持不下,敌人增兵,企图阻止1营向蓼坞靠拢。

面对敌人的增兵,政委桑子贞忧心忡忡的问团长方明胜:

“团长,敌人增兵了,我们是打还是退?”

而方明胜则断然道:

“不仅要打,还要狠狠地打,不打的话我将失信于人们。”

真不愧是红25军走出来的铁血悍将,临近中午,方明胜跟政委桑子贞双双亲赴战斗第一线,沉着指挥,神速调动,采取了反迂回包围战术,内外夹攻,分割歼敌。

激战一天,毙伤敌300余名,俘敌600余名,缴获轻、重机枪20挺,步枪、冲锋枪200余支,小炮、掷弹筒10多门,步枪子弹2万余发。

这一仗,以少胜多,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鼓舞了淄川人民,受到了鲁中军区的表彰,对稳定淄东形势起了决定性作用。

解放军打了大胜仗,井筒的迷信之说自然也是不攻自破了,而蓼坞的老乡们高兴了,于是又编了一首歌谣:

“解放军真英雄,不信鬼来不信神,破除迷信驻井筒,敌堵井口遭惨败,我军胜利扬威名。”

而到了战争的后期,方明胜已经战功赫赫,升任为第3野战军第35军第104师师长。

文章图片7

而他的传奇却还在继续。

1949年4月21日,方明胜师长与师政委严政率领第35军104师在渡江战役中率部第一个打进南京城,且第一个打进蒋介石的总统府。

当日晚,解放军渡江东、西突击集团发起战斗后,第35军各师发起了强大攻击,严政与师长方胜明率第104师一举攻占了浦镇敌前沿阵地。

23日下午,第104师第一梯队第311团进抵长江北岸,但此时却遇到了一个大问题就是渡船不够。

十万火急,听闻消息的方明胜和政委严政商量后,为了将《迅速渡江,占领南京》的方针进行到底,即可组织侦察班前往南岸敌人阵地夺取船只。

经过挑选,由战斗模范、团作战参谋杨运久担任此行班长,侦查排长史成德担任副班长,组成“十勇士渡江夺船侦察班”

每人一长(冲锋枪)一短(驳壳枪),夜幕降临后,在311团团长牟汉光,政委桑子贞的带领下来到了江边。

两位团首长分别向十勇士敬酒,而十勇士也倾囊向团首长缴纳了党费,作为身后事,一番简短的壮行仪式后,十勇士义无反顾的驾驶小木船驶向了南岸。

而南岸的敌军早就被吓破了胆,看见解放军的小船以为大军压阵了,纷纷弃阵而逃。

而十勇士也是不负众望,很快就找到了一条可载30人的小气船和一艘可装300来人的火车大渡轮。

不到午夜,十勇士侦察班便带着一大一小的两艘船和一大帮船上的员工回到了北岸。

10小时后,方明胜就率领104师全部到达了南京下关码头。

24日凌晨,师长方明胜和严政下令以312团为先头,从挹江门突进南京城。官兵们争先恐后,一路直奔蒋介石总统府。与此同时,其他各团也直插南京市中心。

而到了这里有了一个很大的争议。

有的战史说解放军占领南京最先占领总统府的师312团的特务连,或者有些影视为了突出节目效果,变成了部队的高级将领带领战士占领了总统府。

而这都不是真实发生的。

文章图片8

真正最先占领总统府的是35军311团7连才是最先占领总统府的“第一连”

当时35军311团7连3营营长张书舜带领战士吃过早饭后,奉命向市区进发执行警戒任务。

而当时,他们并不太清楚进入市区后各部队防区的划分情况,在得知总统府就在西面长江路时,于是张书舜就带领7连和营部火速在上午10时占领的南京总统府。

一直到了当天下午,一名干部带领40余名战士来到了总统府,并告知张书舜营长,这里并非7连防区,请火速撤离。

张书舜在得知情况下,马上跟团部进行了求证,在得知事实的情况下,离开了总统府并交出了防区。

所以历史上真正最先占领总统府的是35军311团7连才是最先占领总统府的“第一连”。

其实不管拿下南京总统府的是特务连还是7连,总归是方明胜35军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方明胜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兼军分区司令员,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师长,浙江军区宁波军分区司令员,浙江省司令部军区副参谋长[副兵团职]。

在1955年授勋时意外的只授勋为大校军衔,而跟他一起搭档的的第35军104师师政委严政则被授予少将。

而方明胜在1964年二次授勋时才被授勋为少将。

对于军衔一事,方明胜则是看得很开,他常说自己已经是一个无比幸运的人了。

而对于自己的戎马生涯所做出的成就,方明胜将军在晚年是这样说的:

“我是幸存下来的人,我对先烈报以崇高的敬意,这一切功劳和荣誉应该属于革命先烈,属于支援我们民族解放事业的人民大众,属于党和毛主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