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儿问邓小平:您的一生中和谁的关系最好?邓公说出三个人的名字

 zzbjackie 2023-01-10 发布于河北

前言:

邓小平是我国二十世纪以来最关键的人物之一,在新中国建立和发展的伟大征程中起到了极为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

80年代后的中国,也正是在他实行改革开放的高瞻远瞩下,得以向伟大复兴大步迈进。

可以说,邓公将自己的所有精力都倾注到了伟大的革命事业中。

在邓小平的革命生涯里,经历过无数的人和事,他的革命事迹也被后人传颂至今。

在晚年时,女儿曾问邓小平:“在您的一生中和谁的关系最好?”

邓小平说出了三个人的名字,并向女儿讲述了自己和这三位的种种过往。

文章图片1

一、思想上的领路人——周恩来

他提到的第一位,就是我们最熟悉且敬爱的好总理——周恩来。

邓小平与周恩来的相识要追溯到上世纪二十年代。

1920年6月,年仅16岁的邓小平带着学习先进知识、挽救祖国命运的远大志向,动身前往法国,加入到了赴法勤工俭学的队伍中。

来到法国后,邓小平进入到巴耶中学开始了自己的学习生涯。

然而事与愿违,当他在这里潜心学习了5个月之后,就已经无力再去支付高昂的学费了。

这时的他连基本的生计都成了问题,无奈之下,邓小平只能选择在当地打工赚钱,至此开始了长达四年之久的勤工生活。

文章图片2

这段日子是邓小平最艰难的一段时光,因为在生活的压力下,他报效国家、救国救民的理想逐渐化成泡影。

为了生计,他不仅每天都要起早贪黑的在工厂里面做工,甚至在休息时还会去一些餐厅打些零工。

可即便如此,他的爱国热情并没有丝毫的减退。

1922年初的一天,他打工的餐厅里来了一群特殊的人,他们的长相一看就是中国人。

虽然都很年轻,但个个谈吐非凡,这些人围坐一桌,在一起商议讨论什么事情。

邓小平临近一听,才得知这些人在讨论中国时政,这让他来了兴致,便站在一旁悄悄听着。

当讨论到救国良方时,邓小平再也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插了一嘴道:

“我觉得学习西方先进的工业化技术可以救中国。”

随即又系统阐述了自己想法的缘由。

文章图片3

他说完后,这群人中的一位长相清俊、年龄稍长一些的人回答说:

“想法很好,但是在当前中国的形势下,可能缺少可行性。”

经过这人的一番解释后,邓小平醍醐灌顶,不禁对眼前这位学识渊博、思虑深远的青年产生了敬佩之意。

他赶忙询问此人的姓名。

“我叫周恩来。”

“我叫邓小平。”

在深切地握手后,两人正式相识,并成为了挚友。

在年龄上,周恩来年长邓小平6岁,因此邓小平经常称呼其“周大哥”。

从这之后,邓小平便经常跟随周恩来参加各种各样的集会,了解到了马克思、共产主义,他逐渐被这样的理论所吸引并折服。

文章图片4

这个时候,他的内心开始燃起共产主义的熊熊烈火,并坚信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

没多久,邓小平就在周恩来的引荐下加入了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为了党组织的年轻一员。

加入共青团后,邓小平开始刻苦攻读马克思主义书籍和文章,并产生了属于自己的一套成熟的观点。

他一有时间就会找周恩来交流,慢慢地,周恩来对邓小平从原本的言传身教,到可以互相讨论和解惑。

对邓小平思想的快速进步,周恩来倍感欣慰,并很快让邓小平参加到《赤光》文刊的编辑工作中来。

文章图片5

1924年,经周恩来推荐,邓小平由旅欧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正式成为了一名党员。

回国以后,两人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岗位工作,时常分隔两地没有机会相见,但他们之间的友情却始终不减。

在那个通讯不便的年代,邓小平和周恩来一直保持着联系。

在战争年代时,周恩来时常询问邓小平的安危;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也在工作上不断帮助邓小平。

两人之间的革命情谊,在经历几十年的风吹雨打后依然深厚。

文章图片6

1975年9月20日,周恩来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医生决定为他做第四次大型手术。

得知这个消息后,邓小平第一时间赶到了医院,陪同在周恩来的旁边。

在周恩来被推进手术室前的最后一刻,他呼唤了一声“小平同志”,邓小平闻声走过来,周恩来用尽最大的力气说:

“小平同志,从过去这些年的工作能证明,你比我强得多。以后的工作还是要靠你了。”

1976年1月8日,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因病不治,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邓小平悲痛不已,在追悼会上,由他亲自宣读悼词,在读到“我们的总理”一句时,他几度哽咽,热泪盈眶。

文章图片7

二、革命时的铁战友——聂荣臻

邓小平提到的第二位,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聂荣臻。

他们两人的相识也是发生在旅法勤工俭学期间。

那一年,邓小平跟随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们一同前往法国巴黎。

在那里,有一批已经在此勤工俭学一年的前辈,在码头等待迎接他们。

这其中就有聂荣臻。

当邓小平到达后,聂荣臻与他握手寒暄。

这是两人第一次相见,听到聂荣臻一口四川口音后,邓小平难掩心中的欣喜,因为那同样是邓小平老家的方言。

在异国他乡遇到自己的四川同乡,这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得知邓小平是自己同乡时,聂荣臻也同样激动。

就这样,两人在异国他乡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文章图片8

在巴黎,邓小平和聂荣臻经常一起交流心得,后来,邓小平加入了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聂荣臻。

没过多久聂荣臻也加入进来了。这时起,两人不仅是同乡,又是同志,之间的关系也更上一层楼。

而聂荣臻和邓小平相差一年回国。两人回国后,都各自在异地为党组织建设出力。

1931年的时候,可能是缘分使然,两人在没有相互沟通的前提下不约而同地来到了中央苏区,相继参加到红军“反围剿”的斗争中去。

在长征途中,邓小平从中央秘书长一职调任到红一军团,担任政治部宣传部长。

此时的聂荣臻同样身处红一军团,担任红一军团的政治委员,两人又走到了一起。

他们每天都在一起工作,一起经历长征途中的磨难,在长征中相互帮扶,相互鼓励,可以说交往甚密。

文章图片9

红一军团的长征顺利结束后,邓小平与聂荣臻一同随部来到了陕北。

随后,他们就接到命令进行西征,在途经山城堡地区时,遭遇敌方一个旅的阻击。

邓、聂二人临危不乱,在互相协作下共同指挥战斗,率队进攻,在经历漫长的激战后,终于将敌方主力打退,取得了山城堡一役的最终胜利。

这场战役是三大主力红军顺利会师后,所取得的第一次胜利,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而这场胜利的背后,是邓小平和聂荣臻之间心有灵犀、紧密配合的结果。

文章图片10

后来,在西征途中还发生了一件感人至深的事。

当时,邓小平和聂荣臻率领的队伍来到了甘肃庆阳一代。由于地理和气候的不适,导致邓小平患上了严重的伤寒。

那时红军队伍的医疗能力相对薄弱,加之邓小平已经到了重症阶段,因此久久不能治愈。

由于久病不治,还有当时粮食紧缺,军医表示邓小平身体里急缺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再这样下去可能会危及到生命,需要及时补充,这令聂荣臻非常发愁。

不过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

为了促成国共合作,张学良派人向红军队伍赠送了营养品。

这批物资很快就到了聂荣臻这里,其中包括富含蛋白质的牛奶。

文章图片11

这批牛奶在与战士们平分以后,聂荣臻总是把自己的那一份也留给邓小平。就这样过了一周,邓小平才终于好了过来。

此后他在会议时还强调表示:正是靠聂荣臻的一碗碗牛奶,救下了自己的命。

新中国成立以后,邓小平在机缘巧合下住到了聂荣臻的隔壁,两位昔日的好友如今又成了邻里,实乃佳话。

两家人经常会互相串门,还会在空余时间里一起去郊游。

聂荣臻家里,经常会做四川一种叫豆花的小吃,同为四川人的邓小平也酷爱这一口,经常带着孩子过去吃。

每次他都会和子女夸赞:“你们聂伯伯家的豆花真正宗,完全是儿时熟悉的味道。”

文章图片12

聂荣臻晚年时身体欠佳,身患重病。

这时的邓小平也正值退休,这个时期的他经常足不出户,闭门谢客,唯独聂荣臻,他会时常前去看望。

邓小平总爱称呼聂荣臻为“老兄”,还时常提及他们之间的往事。每每说到这些,聂荣臻都会笑得合不拢嘴。

据聂荣臻的家属后来回忆:他生病期间依然为工作操劳,每遇不顺就会暗自神伤,唯有邓公来时,他才会发自内心地露出笑脸。

这足以见得,他们之间的革命友谊之深厚。

文章图片13

三、生活里的倾诉者——李富春

邓小平提到的第三位,是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李富春。

李富春比邓小平早几年前往法国,当邓小平加入到《赤光》文刊的编辑工作时,李富春正担任着该杂志的主编。

让邓小平意想不到的是,作为革命前辈的李富春,和自己交谈起来没有丝毫架子,甚至有一些自来熟。

李富春经常夸奖邓小平:撰写的文章在思考问题的角度上,十分新奇且尖锐,总能抓住重点,是难得的人才。

两人在一起工作时,经常会讨论一些国家大事,久而久之,两人的关系也好了起来。

文章图片14

起初,邓小平还总称呼李富春职位,称他为“李书记”。

但是这样的称呼令李富春很不满,他觉得这样显得很生疏,认为革命同志之间应该更亲近一些。

鉴于李富春年长邓小平四岁,邓小平便称呼他为“大哥”。这一声大哥,一叫就是几十年。

后来,李富春和蔡畅结为革命伴侣。

两人的婚礼办得很简单,只叫了几个平日里的好友一起吃了顿饭,这其中就包括邓小平。

由于邓小平称呼李富春为“大哥”,于是便称呼蔡畅为“大姐”,他们之间的友谊,也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日益亲密。

文章图片15

李富春、蔡畅夫妇二人也是把邓小平当作弟弟看待,在生活上对他多加关照。

当时邓小平生活拮据,经常吃不上饱饭。

得知这些后,李富春便嘱托蔡畅:“拿钱去集市上买些新鲜的肉和菜,做的香一点,给小平补一补。”

蔡畅对这个弟弟也很上心,得知邓小平是四川人,还专门做了麻辣口味的饭菜,邀请他来家吃。

其实,直到多年后邓小平才知道,他们两口子平时是完全吃不了辣的。

文章图片16

在他和卓琳的婚礼上,李富春还帮了一个小忙。

因为当时的条件不好,邓小平和卓琳的婚宴摆的很简单,只是简单做了一桌子家常菜,备了一些酒。

但邓小平不胜酒力,这在当时是众所周知的。

不过出人意料的是,婚宴当天,邓小平和每个宾客都碰了杯,而且每一杯都是一饮而尽,一整晚都没停下来,喝到最后却没有醉意。

这让婚宴上的众人都倍感诧异。

在婚宴结束后,张闻天才在回去的路上和众人解释道:

“小平同志今天之所以喝不醉,那是因为李富春把他的酒全部换成了白开水!”

说完众人一齐哈哈大笑,看向李富春,李富春也尴尬地笑着。

文章图片17

在生活上,李富春是方方面面都照顾着邓小平。

新中国成立之后,邓小平的工作越来越繁重,也越来越艰难,这经常使他感到苦恼。

于是一有时间,邓小平就会到李富春家和他谈心,排泄忧虑。

李富春也总是不厌其烦的开解他,给他提建议,讲方法,两个人的友谊在工作之中也逐步升华。

在两人心里,对方早已情同手足了。

1975年1月9日,李富春因病情发作而不幸逝世。

追悼会上,邓小平代表中央为其致悼词,高度评价了他卓越的一生。

文章图片18

结尾:

说完这三人后,邓小平也向女儿讲了毛主席。

在他的心里,毛主席不仅仅是自己朋友,更像是自己的老师。

在革命时为自己指明道路,在工作时为自己循循善诱,是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启蒙导师之一。

说到这里,邓小平的眼角已饱含热泪了。

这泪水中饱含着的,是对这些革命同志们、和与他们一起经历过的革命岁月的无限怀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