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在的人,都不仇富了吗?”

 漂在一座城 2023-01-10 发布于上海

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

这是 漂在一座城 原创的

462篇文章

一个恍若隔世的词

▼ George Natsioulis 作品 ▼

中国的语言系统里,很少会推崇“有钱”。

你看那些俗语,什么“财不露白”,什么“富不露相”,什么“闷声发大财”,都告诉有钱人要低调。

大家不会觉得说,我家里有钱,我要搞得人尽皆知。

尤其是前些年,八零九零理想主义的年代余晖仍在,仍然会有很多人对财富的看法十分传统。

“仇富”是一个社会新闻里的高频词汇。

大家看到有钱人的第一反应不是羡慕,不是抱大腿,不是去当“老奴”,而是仇恨。

那时候,相对应还有个极度贬义的词,叫“拜金”。

这几年好像也不怎么提了。

在一档叫做《非诚勿扰》的相亲节目里,有个女嘉宾说出了“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面笑”的名言,然后被唾骂了好多年。

这句话在当年说,那就是拜金,就是爱慕虚荣。

但要是在现在,估计连朵水花都激不起来。

毕竟跟“老奴”们相比,这种发言简直清纯得犹如一朵白莲花。

时代变了。

以前在一场纠纷中,有错的一定是有钱人,因为他们是强的一方,肯定是强者欺凌弱者。

但现在,大家却更倾向去相信有钱人。

理由一般都是:

“他都这么有钱了,他还需要XXXXX?

仿佛有钱可以掩盖掉很多问题

或者说,有钱本身,就是一种美好的品质。

同样是眼神空洞,穷人就是麻木不仁,有钱人就是清澈的愚蠢。

钱是个光环,遮住了上帝也遮住了眼。

▼ George Natsioulis  作品 ▼

记得去年,有个美术学院的女生做了个行为艺术。

假扮名媛,白吃白喝白嫖了二十一天。

她就像《百万英镑》的主人公一样,她靠着高仿的奢侈品包包,只花了十几元的钻石戒指,淘来的闪闪发光的珍珠项链,在漫展当coser换来了免费的机票,没花一分钱,在北京生活了21天。

还不是住桥洞风餐露宿那种生活。

而是混入头等舱、出入拍卖现场、在海底捞和拍卖会上蹭吃蹭喝、用奢侈品店的包装袋装食物的21天。

她把这个作品叫做“瞬间所有制”。

这个作品本身是有一定的反思意义的。

但最讽刺的是,这个女生本身,就是个有钱人。

她不需要假扮名媛,她本来就是。

乘坐飞机头等舱、出入奢侈品店、参加拍卖会,这本身就是她的日常。

这21天,她看似没有花一分钱,但事实上,她的前半生,已经被金钱的河流浸泡透了。

曾经的经验告诉她,到这些地方,摆出这样的姿态,就是会受到礼遇,就是能免费获得这些资源。

所以她才能坦然自若地去“扮演”。

如果是一个山村来的孩子,她根本就不知道头等舱休息室会有免费的食物,也不知道如何到那些高档场所白嫖,更不知道怎么混进拍卖会然后被奉为上宾。

她在面对金钱和财富时,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怯懦。

而这位扮演名媛的名媛,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正常地仿佛吃饭喝水。

她只是在扮演她自己。

整个行为艺术看下来,你会觉得“卧槽,还真的是这样”。

然后就没了。

这不是一个,很早就已经被定论的事儿了吗?

▼ George Natsioulis  作品 ▼

从“仇富”到羡慕有钱人,归根结底,是这个社会有钱了。

或者说,是真正的有钱人更有钱了。

就像万柳书院,或者上海的汤臣一品,明晃晃的几十万房价在那里,让人做梦都不敢在梦里买一套。

差距太大了。

以前仇富的心理大约是,别看你现在仗着自己有钱欺负我,你给老子等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但等到差距已经大到这种程度,用几辈子都填不平的时候,大家就躺平了。

既然累死我都追不上,那我索性不追了。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

普通人靠着正常的途径,成不了有钱人了。

然后有钱人就被神话了,因为彼此差距太大。

就像古代的农民只会想象皇帝顿顿都吃肉夹馍,种地都用金锄头一样,差距过大的时候,对方于你而言,与神明无异。

因为他的世界,你无法想象。

就像我们这些工资几千块的人,也无法想象住在几十万一平方的房子里,是种什么感受。

所以等这些住在“万柳书院”的“神明们”,突然在网络上“下凡”了,才会有那么多的“老奴”。

因为这个差距大到,很多人已经不认为对方和自己是平等的了。

经过社会捶打的人,很难真正去相信“人人平等”这件事。

你坐劳斯莱斯,我逛奥特莱斯;

你穿阿玛尼,我吃土豆泥;

你住大别野,我住隔断间。

你告诉告诉我,什么叫平等。

什么,TM的叫平等!什么TM的叫TM的平等!

既然不相信有平等,自然也就不相信对方和自己是同一阶级,甚至是同一物种。

那纳头就拜,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心理负担。

▼ George Natsioulis  作品 ▼

首先,仇富肯定是不对的。

钱当然不是敌人。

有钱人也不是。

但更不要神化它。

万柳的少爷们,能开个直播就收到几十万礼物,归根结底,是因为很多人把有钱人神化了。

给神上供,很正常。

但问题是,要把有钱人的钱,和有钱人本身分开。

有钱能使鬼推磨。

但归根结底,钱只是钱,它没有意识,没有感情,没有形体,更不会割韭菜。

你所崇拜的钱,也可以不是钱。

它只是恰逢其会地,在这个时代表现为钱,又因为各种原因,造就了这些有钱人。

或许换个时代,你也是个有钱人。

我们崇尚钱,归根结底是想要更好的生活,以及更高层次的自我价值实现。

这个时代,挣钱越来越难,上升的渠道越来越窄。

但崇拜有钱人,就好像你到寺庙里拜佛,却把穿着袈裟、每日给佛像扫灰的老和尚当成了真佛,每日供奉。

然后老和尚靠供奉的钱,既享受了真佛的待遇,又享受了俗世的乐趣。

有很多办法可以让你有钱。

但只有一个办法不行。

那就是当一个信徒。

还是个拜错了真神的信徒。

-

 不一定人人如龙 

 但只求众生自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