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京都文艺】作者:饶晓辉《母爱悠悠》总1381期2023年11期③

 新京都文艺 2023-01-11 发布于江西

喜欢常来看看!这里有您更精彩!

(点上面播放按钮可赏听音乐哦) 

母爱悠悠
作者:饶晓辉


家居在赣东农村一个靠山的村子里,年逾八十的老母亲独居乡下,虽说儿女们都已在小城安家,但她坚持说在乡下生活更安逸些。母亲生性勤劳,一年四季都会栽种一些适时令的新鲜蔬菜,经常“接济”我们。说真的,有时母亲打电话要我们去乡下拿她种的菜吃,对于这往返车油钱都不够的菜,看到她老人家每每洋溢着的幸福笑脸,我们做儿女的倒也乐此不疲。

我的母亲祖籍四川仁寿,幼年随父母生活在东乡。(外公系南下正营级转业军官,当年随同前国家副主席王震将军在东乡红星开发红垦事业,后调入南昌江西洪都机械厂任县处级干部,在江西工作直到离休)。其实,母亲本应生活在条件优越的家庭,但在东乡生活期间结识了同在东乡一中读书的父亲,从此便改变了她的人生命运。我的父亲是从学校应征的特招兵,数载军旅后,复退回到地方,被安置在当时的东乡县电影公司工作。据说那时每月才几十块的工资,加上物价高涨,生活已是捉襟见肘,父亲冲动之下辞去“铁饭碗”,一家人回到乡下老家生活。后来,原东源公社(现岗上积镇)成立了电影放映队,父亲被聘去做了一名乡村放映员。母亲因为读过东乡一中,这在当时算是个了不起的文化人。那时候,由于乡村学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有关部门便安排母亲在村小当了一名民办教师。因为当时赚的工资是和村民一样的计工分,所以,农村人都习惯称之为“赤脚老师”。后来,由于我们兄妹几个陆续来到了这个世界,家务缠身,母亲要照顾我们,便没有办法再去学校上课了。从此,母亲也就成了正儿八经的农村人。上山砍柴,下地干活,有时饭粒都还没有咽下肚,就得紧赶大伙的步子出工挣钱,真是难为母亲。每每谈及母亲的过往,乡邻乡亲无不替母亲惋惜,但更多的是投去赞许的目光。

是啊!母亲实属不易。由于父亲患病,英年早逝,是母亲含辛茹苦把我们兄妹几个拉扯成人。一个本该生活在“高干”家庭的千金,却成了名副其实的村妇,落差之大,令人扼腕,但母亲的真、善、美,更让人动容!

如今,母亲的背也弯了,背上的故事也弯了我的思念;母亲的眼模糊了,眼里的牵挂也模糊了我敲门的视线。四海为墨,写不尽我对母爱的无限敬仰;千言万语,诉不完我对母爱的无限热爱。我惟有拜托清风越千山万水,捎去我的思念,吹过母亲的菜园,吹进母亲的心坎。

 “拉着妈妈的手,泪水往下流,这双手虽然粗糙,可是它最温柔;拉着妈妈的手,幸福在心头,千万别松开这份最美的守候……”午夜的窗外,远处传来刘和刚老师《拉着妈妈的手》这首经典歌曲。是啊!拉着妈妈的手,千万别松开这份最美的守候。因为,妈在家就在,有妈才有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