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传千古!七种彭祖食疗菜的做法

 一葉一如来 2023-01-11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彭祖食疗菜的烹调方法

文/周濯街

彭祖善于烹调,讲究饮食。屈原在《楚辞·天问》云:“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东汉)王逸的注和(宋代)洪兴祖的补注中,说彭祖能做一手好菜,烹调的野鸡汤,味道鲜美,帝尧品尝后,甚为满意,便把彭城封给他,因其道可祖,故谓之彭祖。

图片

彭祖长期与老百姓融洽相处,精通不少民间医疗养生之术;他善于烹饪,常食桂芝、鹿角等,这与他“老而有少容”,能享尽天年,均是密不可分的。彭祖作为烹调的创始人,受到代代厨师们的尊重,厨师奉篯铿为其祖师,代代有传人,彭祖所首创的名菜做法,虽然不少失传,但也有不少流传下来,羊方藏鱼、雉羹等菜流传至今,不仅列为高级宴席珍馐,而且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爱。

1.羊方藏鱼

图片

这道菜因将鱼置于割开的羊肉之中同炖,故此得名,羊方藏鱼系彭祖古典菜,始于彭祖,此菜世代相传,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原料:

主料:鲜羊肉(肋方)一千克,鳜鱼一条六百克。

配料:熟火腿五十克,香菇四片,青菜荚两棵,蒲菜头四十克。

辅料:原汤(煮羊肉原汤)一千三百克。

调料:食盐五克,姜盐汁四十克,料酒十克,花椒四十粒,大茴两朵,桂皮十二克,老姜十二片,白酒少许。

制作:

(1)先将羊肉煮至断生,四面修齐,从侧面用平刀推进一洞,用姜盐汁(十二克)抹擦均匀,稍腌,再把鳜鱼刮鳞去内脏洗净,剔除骨翅,鱼肉切成大片用姜盐汁(十二克)拌匀,稍腌(鱼骨备用)待用。

(2)用腌制过的鳜鱼片填入羊肉洞中,铺平后用竹签封口,火腿煮熟后切片,蒲菜截断,香菇去梗,与青菜荚一起焯水待用。

(3)火上置锅,倒入原汤六百克,放入鱼骨,打火烧煮约五分钟,见汤呈白色,捞出鱼骨,把汤另倒一处,稍停,倒入砂锅中(弃净底渣),再把羊肉放砂锅中,使汤浸过羊肉,同时下食盐、白酒、老姜、花椒、元茴(后面几种香料装沙袋中),大火烧开,揭去浮沫,移文火温炖(在炖的过程中酌情适量加汤),至酥烂为度,拿出香料袋,配上青菜、蒲菜头、火腿片、香菇,溜进白酒,起锅即成。

特点:原汁原味,滋味浓醇。

技法:属清炖,味道以鲜为主,一般用于高档筵席,除用砂锅上桌外,亦可用汤盘,四季皆宜。

以上制法属于传统技法,今法多是把鱼片藏羊肉下面蒸,将鱼头、鱼尾分别置于羊方上下,以表羊方中有鱼,加上材料,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形状美观,更胜一筹,另有鱼腹中抱羊块的烧法与爆炒鱼羊肉法,另有一番风味,不过,这均出自“羊方藏鱼”的变化。

2.麋角鸡

图片

麋角鸡是彭祖食疗菜之一。麋角即麋鹿(俗称四不像)头上的角,据《列仙传》上说:“(彭祖)善和滋味,好恬静,惟以养身治生为事,并服麋角、水晶、云母粉,常有少容。”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初生的麋角入药,功力胜过鹿茸。”彭祖的食疗养生术,被先秦道家继承,传至清代道家厨师刘勤膳并有发展,本世纪初,徐州玄观、真武观中的道士与城隍庙的当家,都奉彭祖食疗菜为养生佳品,地方豪绅也纷纷效仿。

原料:

主料:麋角四克,母鸡一千三百克。

配料:鲜猪肋肉一百克,香菇六片,菜心四棵。

辅料:鲜汤一千五百克。

调料:陈皮四克,花椒四十粒,大葱白四段,老姜四片,食盐四克,料酒十克。

制作:

(1)先将母鸡烫过,退净毛,撸去嘴爪老皮,从左肋下开刀,除去内脏洗净,剁去爪,剔除管丁骨与腿骨,经沸水焯过清洗干净,香菇、莱荚,均经沸水焯过待用。

(2)把麋角洗净,猪肋肉切条,从鸡左肋填入腹中,陈皮、花椒、大葱、老姜均装入袋中,与鸡同放砂锅中,倾入鲜汤,大火烧开,小火温炖至酥烂,再放入食盐、料酒、香菇、菜荚整形离火,捡去料袋,原锅上桌即成。

特点:营养丰富,医、食兼优。具有温肾壮阳、生精补血、补髓健骨、壮气大补之功效。

3.雉羹

图片

雉羹亦称野鸡汤。当时的烹饪技术创始者彭铿,为帝尧制此羹,开辟了中国烹饪之道,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屈原《天问》诗句:“彭铿斟雉帝何飨”,首将羹加载史册。因此羹源于上古,被誉为“天下第一羹”。据《扈从赐游记》说,清朝皇帝每年“秋狝大典”,都要在淡泊城殿特赐王公大臣“野鸡汤”一器。据《大彭烹事录》记,雉羹被历代皇帝视为珍品。雉羹至今仍是高级筵席上的珍馐美味。

原料:

主料:野鸡一只(一千三百克),稷米一百五十克。

配料:水发香菇三十克,熟爆腌肉四十克,青菜心三十克。

衬料:黄蛋糕两片。

辅料:清汤两千五百克。

调料:食盐六克,白胡椒粉二十克,葱姜汁三十克,料酒十克。

制作:

(1)先将野鸡宰杀褪毛,除内脏清洗干净,放沸水锅中烫透捞出洗净。另用砂锅着清汤(两千克),放入野鸡小火煮至烂捞出。再把野鸡捞出剔去骨,随即撕成丝,复下砂锅中待用。

(2)把稷米淘净放入砂锅中,与野鸡同熬,再下精汤(五百克),同时放入食盐、胡椒粉、葱姜汁。文火熬至鸡酥,大火收汁,米烂滋出浓汁时,再把爆腌肉、香菇、青菜心切丝分摆上面,浇入料酒。另把黄蛋糕刻“雉羹”二字,放人砂锅居中,原锅上桌即成。

特点:

滋味浓郁,鲜香宜人。此菜制法是因循古法。如今因雉、稷购之不易,改用母鸡与薏苡米熬制,亦不减古法,别有一番风味。

图片

(编者:雉羹的另一种烹饪方法

食材

主料:野鸡1250克

辅料:枸杞子5克 香菜5克 稷米150克

调料:盐6克 料酒10克 味精2克 胡椒粉10克 葱汁15克 姜汁15克 香油5克

做法

1. 将野鸡宰杀退毛,去内脏清洗干净,焯水去血沫;

2. 枸杞洗净泡透;

3. 取砂锅,放入野鸡,加入清汤,上火烧开;

4. 改文火将鸡炖烂,捞起去骨;

5. 将鸡肉撕成丝后再下入砂锅;

6. 把稷米淘洗干净,放入砂锅与野鸡丝同煮;

7. 同时入精盐、料酒、胡椒粉、葱姜汁,用文火将稷米熬烂;

8. 下入味精、枸杞子,砂锅离火;

9. 淋香油,放上香菜叶即可上桌。

4. 饣它(音shá)汤

图片

在徐州,至今仍流行喝“饣它汤”,据考证饣它汤的原始做法就是“雉羹”,是雉羹的别称。其做法如下:以野雉(今多用家鸡)、稷米(今用脱皮麦仁或薏苡米)入水,文火熬煮,待雉骨脱落肉化为细丝,稷米溶化为汁,再以二十四味佐料调味,鲜美喷香可口。据传,当年乾隆皇帝巡视徐州时,喝了此汤连连称赞:“好汤!不愧是天下第一羹。”

5.云母羹

图片

云母羹为彭祖食疗菜之一。云母,是云母族矿物的总称,商业上多称“千层纸”,工业上用途广泛,其中白云母石可供药用。云母羹即选取白云母石为主要原料。配以薏苡米同熬成羹,故此得名。

原料:

主料:云母粉三十克,薏苡米六十克,鲜猪肉九十克。

辅料:鲜汤两千克,熟芝麻粉五十克。

配料:姜汁二十克,食盐三克。

制作:

(1)先将薏苡米捡净杂物洗净,放沸水锅中焯过,鲜肉洗净切丁,也经沸水焯过待用。

(2)把薏苡米、云母粉、鲜肉丁、芝麻粉、姜汁同放砂锅中,倾入鲜汤,大火烧开,小火熬至汤汁滋浓味厚时,着食盐。原锅(或盛于品锅中)上桌即成。

特点:滋浓味鲜,清香醇郁。具有下气、补中、止血、虚损及开胃等功效。

6.彭祖益寿鸡

图片

制作方法是:取本地鸡一只,宰杀后退毛,然后整鸡取骨,洗净待用。再把银杏、山茱萸、于术、茶叶均用开水烫过,将瘦肉、核仁、笋干、香菇切成方块丁粒,加调料拌均,装入鸡腹内。然后将鸡颈倒口处用竹签别住。锅内放入清水将鸡焯一下,捞出放入碗内,再加临安(今杭州临安)三宝(编者:老三宝是“茶叶、笋干、山核桃,新三宝是银杏、庾肉、猕猴桃),加清汤,调料入笼,蒸熟取出,加入泡好的绿叶装饰即成。其特色特点是:精刀细剔、汤清味鲜、众宝汇聚、强身健体。

7.彭祖营、卫宴

图片

彭祖是我国养生之道鼻祖,食疗烹任先师。营、卫即营气和卫气,两气均系由饮食谷水之精华而产生之气。

(编者:营、卫是中医基础理论名词,来自一部中医理论著作《黄帝内经·灵枢》,简称《灵枢》,《黄帝内经》则是现存最早最重要的一部医学著作,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奠基之作。营气与卫气从性质、功能和分布进行比较,则营属阴,卫属阳,所以常常称为“营阴”、“卫阳”。)

营气运行于血脉之内,营养周身穴位;卫气运行于血脉之外,具有捍卫躯体、抗御外邪侵入的功能,故得名。彭祖营卫宴是继承彭祖养生思维,发展彭祖药膳及引导养生术,并汲取道家饮食文化之精华,赋予彭祖菜系以新的文化内涵的结果。

图片

彭祖营、卫宴有三种,每种二十余道菜点和面点,共计开发六十余道。以其中一种为例:凉菜八道、干果四碟、小菜四碟、热菜八道、汤羹一道、点心四道、果盘一道。凉菜代表为油炸松仁、糖糟虾米、炸知了、蝈蝈等;热菜代表为蟹黄烧鱼片、云母炖鲫鱼、白抓麋角鸡、金玉烧羊肉、淮夷糖醋鱼、拔丝银杏等;汤羹糁或鳝鱼辣汤;点心代表为彭城葱油饼、中华一字酥、双色混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