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16岁荣立二等战功

 京都闻道阁 2023-01-11 发布于北京

京都闻道阁作者索引总目
文丨季阳林

海军某部原联调办主任何锦伦的入伍经历有些特殊,特殊的经历有些特殊原因。
1936年12月,何锦伦出生于广州市普通的工人家庭。父亲何启培是一名思想进步、追求革命理想的海员,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省港大罢工,担任海员工人罢工纠察队队长。他原在轮船公司远洋船上当轮机工人,经常到东南亚各港口。后经党组织安排,以开小汽轮为掩护,接送秘密搞革命活动的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等同志和在黄埔军校读书的共产党员及进步学生,往返于黄埔岛和市区之间。
1927年12月11日,何启培参加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领导的广州武装起义。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大屠杀,到处搜捕、残害起义的共产党人和劳苦大众。危急时刻,徐向前、聂荣臻等同志从陆路转移,何启培开小汽轮秘密把叶剑英等同志从海上安全撤离广州。随后弃船,和几位起义的共产党员化装惑敌,奔赴海陆丰,参加彭湃同志领导的革命运动。
为避免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捕,何锦伦的母亲带着儿女回到广州市郊的番禺乡下老家避难。因父亲会开轮船,党组织派他到汕头轮船公司,以开电船客轮为掩护,做地下党的联络工作,接送往返延安、上海、广东、香港、江西等地的热血青年和革命志士。航线都在内河的珠江、韩江等地,工作相对稳定,他们的家便从广州郊区的番禺乡下搬到了汕头海边。

母亲是位很朴实的家庭妇女,虽没有文化,却非常支持父亲革命工作,经常抱着幼小的何锦伦或带着他姐姐作掩护,为父亲送口信或情报。父亲等人在屋里开会,她在门口望风。许多仁人志士提着脑袋、自带干粮闹革命,为人民求解放。抗战期间,父亲何启培积劳成疾,患肺痨病逝世。失去经济来源的母亲给人家洗衣服,艰难地支撑着这个四口之家。但生活太难了,地下党便把年龄最小的何锦伦送到慈善机构开办的孤儿院。孤儿院有饭吃,何锦伦很高兴,但特别想家想妈妈。3年后,姐姐哥哥逐渐长大,能干活挣点钱补贴家用了,母亲才把他从孤儿院接回家。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当月,广州解放,叶剑英任华南军区司令、广东省军区司令兼广州市第一任市长。他不忘革命有功人员,派工作组寻找广州起义同志的后代。市寻访组到汕头登门,何锦伦的母亲不敢承认自己的真实身份:“我不认识叶司令,不认识叶市长”……
这次来访,改变了他们一家的命运,14岁的何锦伦被送到部队。上初中没多长时间的何锦伦是戴着红领巾、背着书包跟着工作组的同志入伍的。他以为入伍像上学一样可以经常回家,没想到进了部队门,一干就是一辈子。

何锦伦入伍后,政府把他们一家人接回广州,姐姐和哥哥被安排到广州的军工厂当工人。
何锦伦被分配在中南军区海军汕头巡防区干训班,一共10多个毛头小子,都是广州起义的后代,最大的16岁,最小的只有12岁。平时叽叽哇硅,打打闹闹,一上课,都老老实实认真听讲。给他们讲课的是老红军、老八路,亲切叫他们为“红孩子”。主要讲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我军的宗旨,国民党及其军队的残暴罪行等。幼学如漆,记得深刻。特别是领导讲的“红孩子要把革命红旗一代一代传下去”这句话,终生不忘。在人生的起跑线上,集中3个月政治学习,为他们定向、前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52年9月20日,国民党“福建反共救国军”闽南地区指挥部第1纵队146人,偷袭占领了广东省南澳岛东南的南澎岛,疯狂残杀我守岛干部和拥护共产党的大批鱼民。为了夺回该岛,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海军汕头巡防区炮艇中队,奉命掩护和支援陆军第41军1个加强营进行登陆战斗。时任汕头巡防区司令部见习无线电报务员兼文书的何锦伦积极报名参战,被分配到炮艇中队1号指挥艇。10月14日13时,艇队对南澎岛之敌进行火力侦察,掌握了攻击目标。19日17时,艇队1、3、4、5号艇与陆军载炮火力机帆船、人力风力船组成编队,由南澳岛深澳湾启航,浩浩荡荡,开赴前线。敌人发现,枪炮齐发,弹雨落在海面,激起了无数的水柱和浪花。
1号指挥艇冲在最前面,始终是敌人岛上和海上巡逻艇集中攻击的目标。艇长命令狠狠打击敌艇,战斗异常激烈。1号艇的25炮和机枪,猛烈射击压制敌人火力。战斗中1号艇炮位两位同志负伤,火力明显减弱。艇长焦急:“怎么搞的?”有人回答:“缺炮弹”。艇长命令:“快,快搬炮弹!”弹药箱在舱底,要靠人工搬到甲板上,再运到炮位。听到“快搬炮弹”的喊声,炊事员、帆缆兵等战友急忙去搬炮弹。当时何锦伦在报务室,立即对报务员说:“我去”。得到允许,他马上冲上甲板,抱起炮弹箱就“冲”。他瘦小,抱起50公斤左右的炮弹箱,非常吃力。炮艇只有几十吨排水量,且是木质结构,浪高摇晃,何锦伦没“冲”两步就摔倒了,差点儿滚到海里。“小何小心,抓住!”他全然不顾,爬起来,跪在甲板上,用力向前推炮弹箱。敌人的子弹在头上嗖嗖地飞,战斗越来越激烈,需要的炮弹也越来越多。何锦伦只有一个念头:赶快运,消灭敌人!一直俯身跪在甲板上,像羊顶架似的把炮弹箱拼命往前推。一趟又一趟,一箱又一箱,直到战斗结束,他都不知道双膝什么时候磨出了血。
20时扺达南澎岛,艇队掩护陆军登陆兵登陆成功,23时艇队进入警戒区巡逻警戒。20日9时,全歼岛上之敌。此次战斗,毙敌第1纵队少将司令黄颂生,上校副司令陈志山以下106人,俘敌纵队政治部主任高学谦以下37人。
战后总结,炮艇队16岁的何锦伦年龄最小、作战勇敢,受到广泛好评,荣立二等功。1953年春,被推荐出席参加中南军区海军英模代表大会。

1957年10月,何锦伦考入南京海军军械学校兵器系海军火控指挥仪火控专业班学习,获本科学历。1962年1月,分配到海军机关,在海军装备修理系统工作几十年,先后任指挥仪技术员、助理员,武备处处长等职,海军大校军銜,高级工程师技术职称,1998年退休。
1997年12月11日,何锦伦应邀专程从北京赴穗参加广州起义70周年纪念活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接见了他们。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召开的纪会大会会场,面对巨大的纪念横幅,一排排纪念花篮,他在心中默念:“红孩子要把革命红旗一代一代传下去!”

读完本文顺便点下面的“在看”,以资鼓励!您的“转发”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