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进过青楼嫁过都军,离婚后创立锦江饭店,被周总理宴请:论大女主,我只服她

 高天明月图书馆 2023-01-11 发布于江苏
图片
作者:袁今夏
来源:诗享读书会(ID:shixiangdsh)

1923年,鲁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做了著名的《娜拉走后怎样》的讲演。

鲁迅认为:由于缺乏独立的经济地位,娜拉出走以后,“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同时警醒大家,“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意思很明确,妇女只有获得与男性同等的经济权和社会地位,才能真正得解放。

也就是在同一年,董竹君在成都东胜街一带,创办了“富祥女子织袜厂”。

这是她的第一次创业,此后她不仅创立了赫赫有名的上海锦江饭店,更是中国女权运动的先驱。

谁是董竹君?可能有人要问了。

其实,她的原生家庭很不幸,可她的人生却比许多人精彩万分。

从卑微的卖唱女,逆袭成锦江饭店的女总裁,她漂漂亮亮活到了97岁。

她的传奇经历,甚至被著名导演谢晋,拍成了电视连续剧《世纪人生》。

她的一生,可以说是对鲁迅对女性解放态度的最好注解。

图片

1

董竹君从出生那天起,拿到的就是一张张烂牌,而她的头脑却永远清醒着。

1900年,董竹君出生于上海洋泾浜的一处贫民窟

而她开始的本名,并非清新脱俗的“竹君”,而是比较随意的“毛媛”。

父亲是黄包车夫,母亲是佣人,一家人生活艰难。

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家中的弟妹先后不幸夭折。

而她也在13岁那年,因为父亲病重欠下高利贷,被家里抵押给了上海的一家青楼。

董竹君成了这里卖唱不卖身的“清倌人”,因为嗓音好、容貌美、上过私塾,她很快成为众星拱月的头牌。
虽说不卖身,但青楼从来就由不得自己。
图片
图 | 13岁时的董竹君

父亲曾答应只待三年就接她回家,她一度信以为真。

不料,老鸨看中了她这棵摇钱树,早就幻想拿她的初夜卖个高价。
家境贫寒又沦落青楼,两张烂牌足以绑架她的全部人生。
然而,小小年纪的董竹君头脑无比清醒,宁死也不愿沦为娼妓,一直想逃离。
恰在此时,当时的四川副都督夏之时,闯入了她的生活。
夏之时曾支持孙中山武装讨袁的二次革命,革命失败后,他以妓院为掩护,继续反袁。
革命青年夏之时,发现卖唱女董竹君也爱读书,他们就这样相识了。
夏之时后来成为了董竹君的丈夫。
只是,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图片
图 | 1912年的四川副都督夏之时

两人日久生情,英雄想为美人赎身,却遭到了美人的拒绝。

她想靠自己逃出妓院,这样日后才不会被丈夫拿捏,被奚落为“你是我花钱买来的”。

董竹君开始装病、哭闹,被妓院的人关起来,由人轮流看守。

她渐渐取得了看守的信任,有一天趁看守外出,飞奔下楼,拦了一辆黄包车赶往夏之时的住处。

她不顾一切,来到了夏之时身边。

夏之时有点不敢相信眼前这个女子。

那是董竹君第一次靠自己赢得了自由。

1914年,夏之时的原配夫人阎氏病逝,26岁的夏之时与14岁的董竹君结为夫妻,婚后两人一起逃往日本。

短短几年,董竹君从身世凄惨的卖唱女,成了身份显赫的督军夫人。
可以说,董竹君的幸运并非遇到夏之时,而是她永远都清醒着,知道女人要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只能靠自己。 

图片

图 | 1914年,上海日租界,与夏之时的文明婚礼照

图片

2

无论是爱情还是婚姻,董竹君追求的始终是人格独立。
在日本生活的四年中,他们曾有过一段风花雪月般的美好生活。
董竹君努力学习,完成了在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全部课程。
同时,她也改掉了原名毛媛,取名竹君,与夏之时生下了大女儿夏国琼。
相爱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童话的结尾依然是童话
夏之时来自旧式大家庭,虽然经过革命洗礼,但是婚姻观念依旧很传统。
他爱董竹君,但十分霸道,夫权思想很重。
他支持董竹君学习,但禁止她与其他男子接触,更不让她去有男同学的学校读书。
董竹君喜欢音乐,她却怀疑怀疑妻子爱上了吹奏音乐的男人,经常冷嘲热讽。

图片

图 | 日本读书时期,董竹君与女儿

再后来,夏之时必须回国参加护国战争。
临走时,他交给董竹君一把手枪,严肃警告她:“如果你做了对不起我的事,就用它自裁。
来自霸道总裁沉甸甸的爱,让董竹君内心很受伤。
不久,董竹君从日本回到丈夫的老家四川,开始了旧式大家族的日常。
青楼出身被婆家看不起,以及大家族成员间的勾心斗角,都令董竹君苦闷不已。
夏之时完全变了,他已经与董竹君在思想上彻底貌合神离了。
1919年春,夏之时被昔日部下熊克武骗到成都,失去兵权,从督军变成了一介闲人。
为了逃避现实,他开始抽鸦片、打麻将,脾气越来越大,甚至开始打骂妻女。
一次,两人因小事吵架,夏之时一怒之下冲进厨房,拿起菜刀追着砍她。
而后,董竹君患肺病避居三个月,夏之时从未去探望过她。
图片

图 | 全家福

夏之时还有着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董竹君连生四女后,终于生下了儿子。

他不愿让女儿上学,董竹君则希望女儿接受良好的教育。

为了支持女儿的学业,董竹君在苦闷的环境中,开始创业。

1923年,先后创办了'富祥女子织袜厂'和出租黄包车的'飞鹰公司'。

因为决策果断,经营有方,企业蒸蒸日上,董竹君的经商能力初步显现。

然而到了1929年,四川局势混乱,董竹君的两家企业被迫关闭。

董竹君净身出户,带着备受轻视的四个女儿离开四川,去了上海,开始了和夏之时的分居生活。

夏家坚持要将儿子留下,年仅三岁的儿子便被留在夏家,从此母子分别十七年。

《肖申克的救赎》中说:有一种鸟儿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

为了尊严和自由,董竹君再次逃离了囚笼。

图片

图 | 董竹君的子女长大后,唯一一张团圆照


图片

3

 不要低头,王冠会掉,坏人会笑。

分居后,董竹君得到了真正的独立,但也面临着极为严峻的经济困难。
夏之时不但不按约定支付妻女生活费用,还讽刺董竹君:
“如果你不弄得走投无路,带着四个孩子跳黄浦江的话,我手板心里煎鱼给你吃”。
她没有低头,咬咬牙,把所有苦涩都咽到了肚里去。
为了生活,她最常去的地方是典当行,当金银首饰,当绫罗绸缎,当大女儿的提琴……
通过变卖家当,又联合股份,1930年,董竹君在上海闸北开办了民族企业——群益纱管厂。
当时,成立于上海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深刻影响了董竹君,她开始与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建立联系。
她一方面艰辛创业,一方面协助地下党展开地下革命事业。
不幸的是,1932年1月,“一·二八事变”淞沪战争爆发,群益工厂被日本飞机炸毁。
图片
图 | 左二,董竹君大女儿国琼
祸不单行,1934年冬天,董竹君父亲也去世了。
那段时间,与夏之时正式离婚后的董竹君,面临着母亲病重、父亲去世、失业、欠债、捕房勒索等重重难关,绝望无时无刻不在吞噬着她。
每天深夜来临时,她的泪水就止不住地流:
四个女儿还很小,要是她不在了,女儿被父亲带回四川,或者和她当初一样沦落妓院,那将是多么悲惨!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她别无选择。
为了节约开支,她带着家人搬到偏远处,租下美华里二十号一栋小楼。
一家人只挤在一间屋子居住,其余房间再次租出当二房东,二次出租的收入支付房租后还能剩余十七元。
在不辞辛劳的苦心经营下,她渐渐还清了欠款,生活好起来了。
没有天降男神,没有一夜暴富,靠的是磨命般的筹划和忍耐。
海明威说:“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图片


面对不屈的抗争,上帝也不忍关上所有的门窗。

一天,一位来到上海的四川商人李嵩高,前来拜访董竹君。

原来,他听说董竹君带着四个女儿离婚的经历后,钦佩之至。

他愿意以自己弟弟占600元股份为条件,资助董竹君2000元,助她创业。

终于在1935年3月15日,董竹君创办的精品川菜馆“锦江小餐”正式开业。

董竹君对高档川菜进行改良,创造出了符合上海人口味的新川菜,再加上服务周到,经营有方,很快在市场上大获成功。

上海滩的政要和头面人物,都来这里用餐,大佬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都是常客。

尤其是上海青帮大佬杜月笙,还帮董竹君扩大了店面,“锦江小餐”升级后更名为“锦江川菜馆”。

1936年,喜剧大师卓别林到访上海,曾在锦江川菜馆品尝香酥鸭子,并赞不绝口。

1936年初,董竹君又置办“锦江茶室”,雇佣了许多贫穷家庭的女孩。

此后,“锦江”名号响彻上海滩,董竹君已是上海滩最成功的女老板。

这一年,她才35岁。

从卑微的卖唱女到凭自己立足上海滩的女老板,她独自走了23年。

有人面对生活的泥沙,只会无力地陷入其中;有人却能将粗粝的沙石孕育成珍珠,闪耀出生命中最精彩的光芒。

图片

4

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更强大。

建国后,“锦江川菜馆”与“锦江茶室”合并为“锦江饭店”,董竹君成为锦江饭店的女总裁。
为了支援新中国建设,董竹君还捐出了自己十五年的经营所得,及私人住宅。
1953年时,周总理设宴招待董竹君,感谢董竹君为党的工作辛勤付出。
锦江饭店作为新中国第一家国宾馆,招待过500多位国际首脑。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和周总理就是在锦江饭店签署了影响世界的《中美联合公报》。
 
图片
图 | 周恩来总理接见董竹君

然而,命运的风霜却没有就此停止。

十年动乱时,董竹君已经67岁了,仍被诬陷,不幸入狱。

她在狱中受尽折磨,一关就是整整五年。 

70岁生日时,她在狱中给自己写了首诗,铿锵傲骨跃然纸上:

辰逢七十古稀年,身陷囹圄罪何见。
 
青松不畏寒霜雪,巍然挺立天地间。
这才是女王、女神、大女主啊,凭一己之力将人生中的所有惊涛骇浪全部掀翻在地,即使身陷囹圄也保持体面。
13年后,她正式平反,此后人生再无风雨。
80多岁时,她开始拿起笔,反复斟酌,用8年时间,写出了40多万字的自传《我的一个世纪》。 
她在自传里写到:“我从不因被曲解而改变初衷,不因冷落而怀疑信念,亦不因年迈而放慢脚步。
97岁时,她在接受《读书时间》栏目专访后,与世长辞。
她的四个女儿一个儿子,都被她教育得很好。
她用亲身经历,诠释了女性要寻求真正的解放,应该走一条怎样的路。

图片

现实生活中,女性听得最多的话,仿佛总是那么几句: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女人最好的年龄是20几岁。”

“读那么多书or拼命工作有什么用,将来都是要回家生孩子的。”……

看了董竹君的故事,你也许会明白:

这个世界,女人常常见到的、听到的,往往并不是世界的全部。

我们被灌输,我们被塑造,但那往往并不是我们人生真实的高度。

愿你永远不做没有底气说“NO”的娜拉。

用恋爱脑搞事业可以,不要做恋爱脑。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
2. 湖北卫视纪录片《大揭秘·董竹君的世纪人生》
3. CCTV10纪录片《我的一个世纪》
4. 董竹君自传《我的一个世纪》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享读书会原创发布。作者:袁今夏。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和剧照,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