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悲鸿最爱的一幅畫《天目山紀事》

 馱夫 2023-01-11 发布于福建
徐悲鸿 天目山纪事 1935年作


有人说,观红叶在香山,赏秋景在天目。

意思就是,只有天目山丰富多彩的秋色,互相辉映,才能组成一幅绚丽、完整的秋景画面。


徐悲鸿 天目山纪事(局部)

天目山的秋色与别处不一样。如果北京香山的秋色,万山红遍,映天醉地,是一杯“红酒”;那么天目山的秋色,黄里透红,红中染绿,绿中渗幽,就是一杯天庭落下的五彩缤纷的“鸡尾酒”,同样醉倒天地。



徐悲鸿 天目山纪事(局部)



1934年秋天,徐悲鸿为弥补二十个月来对学生授课的欠缺,亲自带队中央大学艺术专修科学生到天目山写生,孙多慈便在这其中。在这次写生中,孙多慈与徐悲鸿的“慈悲之恋”越发热烈。



徐悲鸿 天目山纪事(局部)



此幅取用西画中焦点透视的原则,忽视远景的描绘,仅以数笔松散的淡墨表现出远山的模糊影像,进而使视觉焦点集中在近景正在写生的少女身上。画中景色与徐悲鸿天目山写生的作品场景类似,而正在写生的少女又有孙多慈的影子,可以判断此作是徐悲鸿对天目山写生时的甜蜜回忆。



徐悲鸿 天目山纪事(局部)



整幅将西画中的造型方法和中国画的笔墨相结合,既有准确生动的造型,又有灵活多变的笔墨,乃为一幅结合中西画法精髓的写实主义佳作。



孙多慈 自画像


孙多慈(1913-1975),女,安徽寿县人,画家。端庄秀美,颇具艺术气质。出身于寿县的书香名门,其父孙传瑗在东南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麾下担任过秘书。

1933年,孙多慈与徐悲鸿产生感情。全面抗战爆发后,孙多慈与徐悲鸿的联系一度中断。在朋友的劝告下,孙多慈与时任浙南政府教育厅长许绍棣结识。后因其父坚决反对她与所爱的老师徐悲鸿恋爱,又因徐悲鸿尚有家室之累,于是1940年孙多慈与许绍棣结婚。1949年,孙多慈随丈夫许绍棣前往台湾,日益精研绘画,成为知名画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