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有句话说得好:能掌控自己情绪的人,比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现代人生活在高压力、快节奏的社会中,饱受各种情绪问题的困扰。为什么情绪对我们的影响如此之大呢?这些情绪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张德芬在《情绪自由,人生更轻盈》中提到:“目前我们生命中的困境,让我们痛苦纠结的人、事、物,真的都是我们自己内在原来就有的情绪感受带来的。我们只是找个身边的或是看得见的人、事、物挂靠上去,然后发泄出来而已。” 只有管好自己的心,调理好自己的情绪,我们的人生才能不被外界干扰,才能活出自己的幸福,活得通透自由。她说,越来越看不惯老公了,生活习惯不好,工作不上进,对孩子也不关心,总之,就是没有一处能让人满意的。闺蜜夫妻结婚多年一直恩爱,为什么现在会有如此多的埋怨和不满呢?跟闺蜜仔细一聊才知道,原来是闺蜜的职业生涯出现高光时刻,她被升职加薪了,薪水一下子比老公高了很多。她一方面觉得自己很优秀,有足够的优越感,另一方面她觉得对比自己,老公作为一个大男人,赚钱不多,自然是不合格的。闺蜜嘴上没有嫌弃过老公,但心底的情绪却无比真实地体现在言行上。如此一来,日积月累,就会变成各种对老公的不满和挑刺。其实,她老公还是原来那个人,并没有改变,变的是闺蜜自己。如果她觉得自己收入高了,就看不起老公,开始找茬,她只会离幸福越来越远。按照张德芬在书中提到的方法那样,学会扪心自问:为什么对这样的生活感到不满?是什么阻挡了自己的快乐?如果认为家里是女强男弱,就不会幸福,那不妨看看其他类似的家庭,人家是为什么可以过得很快乐?他们的相处模式是什么样的?当我们碰到困扰和烦恼时,不妨认真问问自己,到底是什么让我们感到压抑和不痛快?《情绪自由,人生更轻盈》中提到,有些人明知道自己处于痛苦中,她也知道如何摆脱痛苦,但她就是没有动力,没有行动。就像张德芬举的例子一样,你的手正在被火烧,你需要人告诉你把手拿开吗?如果你自己不走开,说明你被烧得还不够,那就等你被火烧得够疼了,你自然就知道把手拿开了。第一步,看到你自己正处于痛苦中,承担这份受苦的责任,面对痛苦。我有个同事,体型肥胖,她办了健身房的年卡,本以为要撸起袖子,好好减肥,哪知道,年卡办好后,一直没有去过。于是继续抱怨自己肥胖,不敢吃饭,看到其他人穿着有型的衣服,一脸艳羡。明知道这份工作没有前途,自己不喜欢,却一直硬着头皮干了很多年。明知道熬夜刷手机伤身体,让人颓废,依然捧着手机不愿意放下。对很多人来说,要是承受的苦痛不够多,就不会有意愿解决问题,让自己走出痛苦。所以,我们要学会面对自己的痛苦,如果你愿意沉浸其中,你也要分析一下,这些痛苦有没有带给你附加价值?有没有让你获得成长?一旦当你决定,要彻底摆脱痛苦,相信我,全世界都会来帮你。走出痛苦的根本原因是我们愿意承担自己的责任,愿意利用各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当我们的意志足够坚强,我们才能真正走出痛苦。
03 及时修正自己的情绪地图关于情绪的产生,有这么一个公式:情绪C=事件A+反应B打个比方,你出门办事,却没有赶上你要搭乘的那趟火车,从而导致你的事情可能无法办理了。如果你认为自己倒霉,错过火车,耽误正事,你就会不停地自责懊恼,沮丧失望。这就是你对没有赶上火车这个事情做出的反应,最终决定了你的情绪。反之,如果你的反应不那么激动,不那么消极,你的情绪就会不同。你可以第一时间改签,通知对方你的情况,调整事件和计划。如果你做出这一系列反应,你的情绪一定不会有太大波动,也不会怨天尤人,一肚子火气。明白了情绪产生的机制,我们就要学会在反应B上做功课。因为事件A是无法控制的客观事件,只有我们的反应能在掌控之中。《情绪自由,人生更轻松》中提到:当外面碰到困难,问题,阻碍,麻烦时,我们要知道,这是我们的“地图”出了问题,不是外在的疆域有问题。 第一步,我们要承认自己有一套固定的做人做事的准则和看法,这些看法有可能是错的。我们要认清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性格和脾气,有什么样的处世原则,然后还能分辨出其中不对的对方。所谓惯性情绪,就是指碰到一些事情,我们就容易生气,愤怒,或是恐惧等。比方说,愤怒这个情绪,我们会因为老公忘记自己的生日感到愤怒,也会因为同事不尊重自己感到愤怒,还会因为孩子不听话愤怒等。找到自己的惯性情绪后,第三步就是学会接受自己不喜欢的情绪模式。比如你不喜欢自己老生气,老发火,这就是你的情绪模式,你碰到事儿后,对这种情绪尤其敏感。那么,当事件A刺激到你后,你的反应B就容易带来愤怒的情绪C.我们可以试着接纳情绪,跟它和平相处,接受这个情绪下各种不舒服的体验,然后再去应对外界的人和事。做到这三步后,还有最后一步,那就是不断更新自己的认识,建立一个更好的情感支持系统让我们的想法不断升级。打个比方,我们知道对孩子发脾气是不对的,我们就要有意识地去改。我们可以多和其他有亲子教育经验的人多交流,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把自己对事情的认知层面扩大,不再局限在自己有限的知识里。多和其他人沟通交流,多观察身边那些情绪处理得当的人,他们是如何处事的,我们才能更新自己的情绪地图。张德芬在《情绪自由,人生更轻盈》中告诉我们,向内探求,看清情绪的真相,我们就会发现很多情绪的根源来自我们的原生家庭和童年的遭遇。只有我们学会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回归到爱和自由上,我们才能释放心底的负面情绪,体会轻盈的人生。 情绪不是洪水猛兽,我们只有认真地感受它,接纳它,让它像流水一样,经过我们,然后离去,我们才能不被俗世困扰,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让宁静平和,愉悦喜乐常驻心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