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现代人的幸福感普遍不强?你需要知道幸福的底层逻辑

 鱼白书生 2023-01-11 发布于江苏



现代人,似乎越来越不幸福了。
物质条件在不断变好,生活也更加便利,但为什么,觉得幸福的人,越来越少了呢?
你也许会说,因为攀比,总想着跟别人比较,所以生活不幸福。
不仅喜欢比较,还欲壑难平,有房的想换大房,有车的还要换豪车。
如此一来,活着就只顾看到别人的好,只顾在物质的漩涡中起起落落,确实谈不上幸福。
诚然,我们不幸福的原因确实跟这些因素有一定关系,但本质原因不在于此。
刘小播在著作《幸福的底层逻辑》中提到:“我们在思考幸福的时候,理性就占据了我们的思想,而有时候,理性就是幸福最大的敌人。就像一个小孩在快乐玩耍的时候,你问他'作业做完没有’一样让人扫兴。”
寻找幸福前,先搞清楚幸福是什么,不是什么,比找不幸的原因更靠谱。


01 幸福到底是什么?

如果你问我,幸福是什么?
我的答案很简单,就是白天有说有笑,晚上睡个好觉。
别觉得这个答案是我在敷衍,这是我的心里话。
每个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和标准,很难统一具体的形式。
但《幸福的底层逻辑》一书中,作者刘小播将幸福和人生哲学放在一起讨论。
他认为,哲学就是人类对重要问题的不断追问。
比如,我们不断地追问什么是幸福,那么幸福就是一门哲学。
只有用哲学方式来思考,才能更理解幸福。
好比,我们常说的吃饱穿暖就是幸福,这背后对应的就是人类的基本欲望被满足的幸福。
人类有四大欲望:生存欲望、群体依恋欲望、自我实现欲望、精神欲望。
它们之间呈现递增的关系,越向后,越难满足。
一个人越在意哪种欲望,就越需要满足它,否则,他就感到不幸福。
打个比方,有些人喜欢购买奢侈品,豪车,名牌服装和包包,为什么他要这么做?


其实他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他需要这种精神上的满足。
于是,通过购买豪华物质,他向外界和别人在展示一种信息:我有钱,有本事,可以过这种奢华生活。
你们赶紧来夸我,快表扬我。
在这类人的观念中,获得他人认可的方式只有炫富和得瑟。
所以,他的幸福感就来自那些物质。
反之,有些人的幸福则来自内心,和物质无关。
所以幸福是什么?
就是你渴望的东西实现了,你的需求被满足。
但是问题又来了,只要需求被满足,就幸福了吗?


不一定。
刘小播提到,只有行为跟价值观统一,才是真的幸福。
对于这话,我的理解就是,要回归内在的真实需求,要清晰地认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让自己的言行跟真实的自我相匹配。
比如,你骨子里是清高的人,但迫于周围的攀比环境,你也跟风买豪车,买包包,跟周围人打成一片,其乐融融。
貌似你很幸福,你在自己的圈子里混得很好。但如果你内心并不认可这种生活方式,你的幸福感维持不了多久,当物质的新鲜感褪色后,当新的物质需求浮现时,你又会感到不幸福。
所以,哲学中永久的话题就是:认识你自己。
你是什么样的人,你最渴望的是什么,你最在意的是什么。
想清楚这些,你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去找你的幸福。



02 幸福是个主观认知

我们常说一句话,子非鱼,焉知鱼不乐。
你总以为邻居家穷,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定不幸福,其实邻居一家自我感觉幸福感十足,因为虽然他们物质差了点,但一家人和和美美,平安健康,所以他们就觉得幸福。
这就是对幸福的认知差异。
古希腊哲学家认为:带给我们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
说白了,你的看法,决定了你幸不幸福。
我的同事小康,跟她先生是异地夫妻,两口子少则半个月见一次,多则半年才碰面。
同事们都觉得这种状况不好,夫妻两人的感情会受到影响,婚姻也不稳固。
但小康和她的爱人,都很适应并且享受着这种异地生活的模式。


他们每天固定时间通话,都能最大程度地保持自己的喜好和追求,彼此少了日常摩擦,见面时更加甜蜜,感情也很好。
所以你看,幸福不就是“自以为是”吗?
你的认知丰富与否,决定了你的幸福感有多少。
你觉得背负房贷是痛苦的压力,你即便住上了大房子,也过得郁郁寡欢。
反之,要是你觉得房贷是动力,可以促使你好好赚钱,你就会享受这个拼搏奋斗的过程,你通过努力,住上大房子你就会感到很幸福。
因此,面对同一件事,那些认知更丰富,更高级的人,他可以从更多角度,发现事件本身蕴藏的更多价值点。
这些价值能让他对幸福体验得更敏锐。
想成为一个认知丰富高级的人,就要摆脱二元对立,不要认为世界非黑即白,非此即彼。
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包罗万象,五彩斑斓。
同样的,幸福也是一个广泛的话题,它包括了一个人的情绪,欲望,价值观等。
这些内容共同组成了我们对幸福的感受。


03 幸福是中庸的处世态度

书中提到,要在感性和理性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也可以称之为黄金分割点。
一个纯感性和纯理性的人,往往都是不幸福的。
幸福是感性和理性的完美结合,两者有个黄金比例。
我觉得幸福就是一种中庸的生活态度。
凡事过犹不及,恰到好处才懂幸福的真谛。
就拿我的日常生活来说,晨跑在十公里以内,我的体感最舒适,一天的工作节奏也最好。
因为十公里的距离不会耽误太多时间,早起半个小时就够了。
跑完人不会疲惫,一天都是活力满满。
这个距离就是最佳距离,适合日常晨练。


但是,要是一大早跑完21公里,我不仅要起得特别早,跑完人还累,这一天的工作和生活节奏都会受到影响。
所以推而广之,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拿捏分寸,不要过度。
对物质的追求,适可而止,不必大富大贵,衣食无忧就可以喊停。
对事业的打拼,也应适度,那种牺牲健康来搞事业的人就得不偿失。
情绪的宣泄,也是如此。
在我看来,七分甜三分苦,最能衬托甜的真滋味。
幸福不是没有痛苦,没有挫折,而是痛苦和快乐交替上升,挫折和顺利动态转化。


刘小播的《幸福的底层逻辑》一书,从哲学的角度,剖析了人生中的六大课题:生死,自由,道德,权力,成功,财富。
这六方面都跟我们的幸福感息息相关。
不过,我觉得对普罗大众而言,如果对哲学感兴趣,倒是可以细读这些内容。
反之,仅仅想搞清楚什么是幸福,如何能获得幸福,不妨参考这三句话:
幸福是你的主观感受,你觉得好,就好。
幸福不是拥有的多,而是失去的少。
没有痛苦的衬托,再多甜蜜都没有意义。
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

喜欢今天的文字,点亮【赞】+【在看】,【分享】给更多人看。

 END

关注我,每周带你高效读完一本书。

作者:鱼白,一周一本书,分享知识和快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