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晶石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宝石品种,但在古代它一直被误认为红宝石。目前世界上最具有传奇色彩、最迷人的重361克拉的'’铁木尔红宝石'’和1660年被镶在英帝国国王王冠上重约170克拉的“黑王子红宝石”,直到近代才鉴定出它们都是红色尖晶石。在我国清代一品官员帽子上的用的红宝石顶子,几乎全是用红色尖晶石制成的。 一、尖晶石的基本性质01、矿物名称 尖晶石,在矿物学中属尖晶石族。 02、化学成分 MgAI2O4,可含有AI、Cr、Fe、Zn、Mn等微量元素。 03、晶系及结晶习性 等轴晶系,常呈八面体晶形,有时八面体与菱形十二面体、立方体成聚形。 04、光学性质 04-1、颜色 尖晶石可有红色、橙红色、粉红色、紫红、无色、黄色、橙黄、褐色、蓝色、绿色、紫色等多种颜色。 04-2、光泽、光性及透明度 尖晶石为玻璃光泽至亚金刚光泽;光性均质体;透明至半透明。 04-3、折射率、解理、硬度及密度 折射率:1.718;解理:无;硬度:莫氏8;密度:3.60g/cm3。 二、内外部显微特征01、固态包体 尖晶石内部常见八面体负晶,其内局部被方解石、白云石填充,其次可见片状石墨、柱状磷灰石时、榍石针状等包体。 ![]() 尖晶石内部的八面体负晶串珠状分布。 ![]() 白云石充填的八面体空晶及放射排列的云状物由细小的针状晶体或管状物组成 ![]() 平滑的石墨六边形小板晶,沿尖晶石的八面体排列。 02、液态包体 开放裂隙中常见的液态包体,八面体晶体包体周围可有张力裂隙形成的指纹状包体。 ![]() 流体包体形成的羽状物 三、特殊的光学效应星光效应(四射星光、六射星光)稀少,变色效应。 四、合成尖晶石及其鉴别01、焰熔法合成尖晶石特征。 01-1、折射率比天然的尖晶石高一般为1.728(天然的1.718)。 01-2、偏光镜下呈均质体的全消光,但不均匀常,常有栅格状或斑纹状异常消光。 01-3、内部包体:可见气泡呈串珠状或异型,弧形生长纹,可能有氧化铝不溶残余物。 01-4、紫外荧光:在长、短波紫外线下均有荧光,而且短波下常呈白垩状荧光。 01-5、光谱:合成的钴尖晶石在544纳米、575纳米、595纳米、622纳米有宽吸收带。 ![]() 紫红色尖晶石中的气泡 ![]() 尖晶石内过量铝引起的异常双折射.在垂直偏光下与羽毛状、网状、条状或云雾状消光呈现。 02、助熔剂法合成尖晶石特征 助熔剂法合成的尖晶石与天然尖晶石的区别。他们主要表现在内部特征,吸收光谱、荧光特征的差异。见下图: ![]() 五、尖晶石的主要产地历史上尖晶石的著名产地主要是缅甸、斯里兰卡、柬埔寨、泰国和中国,原苏联、非洲也有发现。 我国尖晶石主要产自河南、河北、福建、新疆等。 下节主讲〈碧玺宝石鉴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