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浮图缘》:人们都在自我合理化中生活

 寒武幽兰 2023-01-11 发布于山东

初看看热闹,慢下来才在品味其中的道理。看着剧中人物的生活和面貌走向,我生出一份感慨,那就是:人们都在自我合理化中生活。其实这事是再自然不过了,每个人都得为自己的言行找到合适的理由,人们才能就着这个理由生活下去,如果没有这个理由,人们就无法面对自己,尤其是当自己无法符合理想中的自己时。

《浮图缘》里,对此表现最过明显的有两人,一个人是福王/皇帝慕容高巩,一个是李萍如李美人,另外的,步音楼的躺平、肖铎纯良天性与复仇暗黑的抗争、彤云的保守、曹春盎的萌动,都属于自我合理化之列。

首先说,慕容高巩的自我合理化是一种“精神胜利法”,能屈能伸,亦有强大的破坏力。

这个人真的是这部剧中最不简单的一个人。太祖皇帝十七子夺嫡,除了已经尚未成功且去世的先帝以外,慕容高巩是唯一一个从夺嫡之乱中存活下来的王爷。

“唯一”说明什么,他很能装,用“灯笼王爷”与世无争的外表来骗得上位者对他的放心。剧中有一个特别让人震惊的场面就是,他居然向奉命看管王府的士兵下跪,他身上有着那种突破自我尊严底线的退让,这种退让,不断地在他的“自我合理化”精神模式中生成一种愤恨,而这种愤恨,在他通过扮猪吃老虎的方式上位后,形成一种巨大的反弹的破坏力量。

能突破自我底线、伤害自己的人,就不要指望他对别人有所体谅、就不要指望他对别人能够坚守原则底线了,这才是福王这种人最可怕的地方。

而反过来,福王凭什么能不断突破各种底线呢?是因为每次突破底线之后,他都告诉自己他是对的,或者他身边的嘴替太监孙泰清都会告诉他他是对的,别人都该臣服于他。拿他对步音楼求而不得这件事来讲,他为此感到痛苦时,孙泰清都会立马告诉他,他是上位者,他是至高无上的人,所有人都应该听命于他,包括步音楼。在这种强盗式的自我合理化逻辑里,他的自我是最大的正义,他的自我是最大的中心,所有违背他自我的事情,都是该死的事情,都是不能存在的事情。

所以,哪怕他是一厢情愿,哪怕他很明白步音楼并不喜欢他,他也一定要步音楼成为他的人,他得不到,谁也别想得到。

在他对步音楼的痴缠这件事上,其实,个人觉得他其实只是把步音楼当做他想象中的一个寄托而已,他真的爱她吗?如果他真的爱她,他又岂会一次次不顾步音楼的想法,一味地去满足自己的占有欲和控制欲呢?他最爱的,不过是他自己而已啊!他从小受欺,他一定不止一次地想要救赎小时候那个弱小而无法反击的自己。

在皇陵时,管事刘公公欺侮步音楼,他赶到时,虽然说是为女主出气,但最后的结果是,把那刘公公给杖毙了,这是他反击的端倪初露;在上元节时,有细作扰乱了灯会,肖铎等人已经把人擒拿住了,他居然开始发疯了,他当着女主的面,拿剑一刀一刀活活砍死了细作,他满脸是血时,告诉女主,他是皇帝了,他有能力保护她。这不要说女主,任何一个正常人,看了都心惊胆战。慕容高巩哪里是用自己的能力去爱啊,他明明就是打着自我合理化的旗号去作恶,去用以前别人施加伤害给他的方式反击回去。

他读兵书、练习骑射,他限制藩王的弟弟和妹妹合德帝姬的相爱,他慢慢开始整理朝堂,培植自己的势力,找一个听话的人去分肖铎的权力,确实是在朝着一个正常的帝王方向发展,但我们讨论的不是他做帝王的合格分数,而是他作为一个人是怎样的分数。他践行着自认为应做之事、他遵循着自认为合理之法,他意识不到自己的偏颇和狭隘,他只认为唯有靠着这些东西,他才能心安理得地生活下去。

我突然觉得,其实世界上大概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像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自我否定、精神自戕的人,极其稀少,甚至无人能在精神自我否定中生存,无人能生还于这样绝对的杀局。

那么再想一下李美人,她认为女主承诺过她“有她在”,女主便需时时刻刻守护她,她的这套逻辑不也是自我合理化吗?正因为她认为她自己作出的委身刘公公的选择是对的,她才在偷听到女主和侍女说女主自己没那么下贱到委身太监时,她才觉得十分冒犯,她才一下子把这事情捅给了刘公公。说到底,这套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合理化逻辑驱动着她,让她觉得,哪怕她自甘堕落了,别人也得认为她是纯洁无暇的,否则就得死。结果,她不就是听了步夫人的挑唆去害女主去了吗!

但回过头来想,步音楼、彤云、肖铎、曹春盎这些人,他们就没有自我合理化吗?一定有,而且十分浓郁。

但步音楼他们的自我合理化和福王、李美人的自我合理化是不同的,步音楼他们的自我合理化是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对自己和自己认可的人进行规训,是对自身以及认可之人的发展有益的自我合理化,并未凌驾于他人之上。

比如步音楼在看清后宫形势的情况下,就比较佛系,并不想去争宠宫斗,只想过自己自由自在的小日子;比如彤云就会在形势危急、出于对主子安全的考虑下,劝谏步音楼放弃与肖铎的情,去皈依世俗意义上的飞黄腾达;比如肖铎认为即使他自己置身黑暗,他也保留有一颗赤诚之心;再比如曹春盎,即使明白他喜欢的人热望子孙后代的福气,他依然会去情不自禁地关心彤云的境况,他认为他自己是真挚地喜欢一个人,而不是只想得到那个人。

所以,这一比,就非常明显,人们都在自我合理化之下生活不假,但这自我合理化的内容造就了人与人的区别,成全了高尚和背离的分野。

自我合理化是件中性的事情,是不同的人才赋予它不同的意义。那么我们就要学会从这自我合理化的内容中筛取善的事情、好的事情去做,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满足自己的愿望,但前提是,不妨碍他人做自己喜欢事情的权利,不对他人造成伤害。

其实,自我合理化的同时,也要想到他人合理化。你要允许别人和你不同,你要允许你喜欢的人不喜欢你,你要允许别人有追求自己想要生活的权利,这才是“自我合理化”这件事本来的样子。

我们的确要在“自我合理化”中生活,但我们也别只看到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合理化”。

以上,共勉。

END

文|京华

图|京华

编辑|京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