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淡淡的年味

 微言喜语 2023-01-11 发布于江苏


    散文 / 许忠学

        都快到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了,金城兰州的年味还是很淡,被新冠疫情折腾的疲惫不堪的人们,虽然都在没精打采的购物,办置年货,但是脸上还是丝毫没有一点由衷的喜悦之情,只有那些懵懂的小孩子们聚在一起放着小鞭炮和“地老鼠"炮,给即将到来的新年带来了一点淡淡的年味。


        兰州城自解封以后,大街小巷上依然是冷冷清清,行人稀少,外出的人们都严紧地戴着N95口罩,人们比实行"静默"封控的时候更加自觉规矩、更加小心翼翼,更加畏惧恐慌了。街道里到处张贴着促进复工复产的告知书,但是大部分的门店还是“锁子看门",只有蜘蛛们绻曲在门框上的蜘蛛网上冻的瑟瑟发抖。人们似乎遗忘了季节的轮转,更是遗忘了在疫情肆虐之下还有个什么新年!    


        记得儿时,山窝窝里的故乡,每到农历腊月二十以后的年味是多么的浓烈,大人小孩都在兴高采烈、蠢蠢欲动,各自准备着自已的新年。父亲忙前忙后准备采购年货,磨麦面、宰鸡杀猪;母亲和邻居们合伙赶着连夜做豆腐,挂粉条;白天张罗着整理屋子,用旧书和旧报刊糊土墙。满村子里每家每户都陆陆续续贴上了朱红色的春联,牛圈猪棚上都贴,大门的上方挂上了红艳艳的灯笼,整个村庄充满了节日来临前的温馨气氛。外地的游子们都冒着风雪,急匆匆地往家里赶,孩子们早已在妈妈的木箱子里窥视自已新年的新衣服了,村子里噼里啪啦的爆竹声此起彼伏,点燃着新年来临时的喜庆和庄严。


      虽然那时物质极度匮乏,人们缺吃少穿,但是浓浓的年味和香香的节日味,全都跟着年关脚步的来临而如期而至,温馨的乡情乡音开始到处弥漫着,充满每个人的感官。直到大年三十的除夕夜,吃上欢乐的团圆饭,家家户户其乐融融,一家人坐在土炕上,在欢笑中守岁,续着方桌上祖宗像前的香火,烧着黄表纸,虔诚的守护着祖宗先人,度过旧年的最后一个晚上,满腔热情地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等候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人们都抢着给村头的方神庙和家神庙里上新年的头一支香,人山人海,炮火连天,锣鼓喧天,大年初一的日子到了,新年就在人们的祈盼中健步而来。从初一到正月十五,人们开始有次序的拜年活动、酝酿耍社火的事宜……忙得不亦乐乎。人们繁忙着,欢乐着,喜庆着,依恋着……几百年来,循规蹈矩,年复一年,人们从未厌倦过,每到年关,内心总是涌起深深的眷恋,纵然走到天崖海角,也割舍不去那魂牵梦绕的浓浓年味。


       再看看如今腊月里的金城兰州,年味好像始终正走在深冬的路上,潇潇风里跨越了瘟神的层层阻隔,已变成了峥嵘岁月里的几点斑驳,随着孩子们燃放的爆竹声,似乎在不知觉中,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里,渐染上了几分淡淡的年味,也多了几份热闹,但人们大多数的时间还是闷在家里,疫情的阴魂不散,人们总是不得开心颜。


      虽然,今年的生活对于金城兰州的每一个人而言,还是晨起月落间无尽的沉闷循环,人们在与疫情的搏斗中走过了春夏,走过了秋冬,在四季艰难的往复里,继续轮动着下一个年轮。但这悠悠漫长的人生路上,纵有相似的风景,却无相同的岁月。正如村上春树所说的那样:“暴风雨结束后,你不会记得自己是怎样活下来的,你甚至不确定暴风雨真的结束了。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就是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早已不再是原来那个自已了。”当我们长时间沉浸在郁郁寡欢之中,今天的我们,已经斑白了耳边的鬓发,疫情还在肆虐,当医院和药店里都买不到一粒止咳消痰药的时候。


      在瘟魔的笼罩下,人间的热闹,好似不属于每个人自己,城市的繁华,也远而缥缈,寂静的乡村,更加寂寥冷落!可当我看见那黄河中山铁桥、东方红广场和雁滩公园里挂起的红灯笼和红兔的艺术灯饰时,还有那久别的大街小巷的店门口,贴起了红色的迎春春联时,我才忽然发现,浓浓的年味,谁也阻挡不住,眸中泛起的盼念里,是一家人的团聚,还有一份爱的归宿!



      作者简介:许忠学,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人白草坪人,中共党员。曾任过教师,教育工作者,乡镇干部,党委政府秘书,税收管理员,市直机关工会和党务工作者等,现已退休,居住兰州天庆嘉园水云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