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 ![]() 九里亭 九亭镇和九里亭街道名称的来历,源于九里亭。九里亭本来仅是一座极其普通的六角凉亭,1978年3月该地建立新的人民公社时,以该亭名取名九亭人民公社。1984年2月改为九亭乡。1993年7月上海市政府批准撤乡建镇,改为九亭镇。2015年7月,九里亭街道从九亭镇析出,设立街道办事处。 ![]() 九里亭 九里亭这座六角凉亭原在蒲汇塘北岸。古时从泗泾镇到七宝镇沿泗泾塘、蒲汇塘走水路十八里(华里),中间没有自然村落。农耕时代水路运输全靠人工拉纤,纤夫连续拉十八里实在太辛苦,为了让纤夫在中间歇歇脚,当地的乡绅便出资在十八里路的中间建造一座凉亭,并取名九里亭,意为往泗泾九里,往七宝也九里。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在九里亭北侧由高僧法耸建资庆庵,由于已有九里亭,附近百姓都叫九里庵,对资庆庵名字倒是很陌生。此庵屋宇有数十间,并有明末书画大家题“花雨缤纷”横额。 清末状元陆润庠题“佛寺广大”匾额及张季等人的手书墨迹。清同治初(1862年),曾毁于太平天国革命战争。清末,九里亭由于年久失修被毁,后由泗泾乡绅沈梦虎重建。抗日战争初,资庆庵遭日军战机轰炸,日军占领后被烧毁,历经六百余年、名播远郊的九里庵,从此影迹无踪,九里亭幸存。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九里亭因年久失修自行坍塌。1984年,原九里亭所在地九星大队建九里亭村,2004年,撤村建九里亭居民委员会。 2002年,九亭镇政府出资在九里亭原址按原样复建九里亭。2005年,因轨道交通9号线过境,复建的九里亭被拆除,2006年移建于九里亭居委会办公地大院内。 摘录自《松江老地名与地方历史文化》 编辑丨李晨虹 毕亦辰 审核丨叶⿰草 来源:“图溯上海”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