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激荡四百年修订版(348)盲目自信(附音频)

 沉映香 2023-01-11 发布于湖北
点击此处,边看边听
南梁国内形势一片大好,北魏钟离之败的后遗症仍在发作,陆续有人叛逃南梁。
公元508年九月二十,北魏郢州司马彭珍等人偷偷带领南梁军赶往义阳,三关戌主侯登等人献城投降了南梁,郢州刺史娄悦环城自守。
得知消息后,元恪重新起用中山王元英,以他为都督南征诸军事,统率步骑三万出汝南,前去救援。
十月,北魏悬瓠军主白早生杀了豫州刺史司马悦,自称平北将军,向南梁司州刺史马仙琕求救,归顺南梁。
当时,萧秀为司州都督,马仙琕火速向他汇报,并请求接应白早生,萧秀手下参佐都认为要先上报朝廷,批准后方可行事。
萧秀道:“白早生等着我们去援救方可自存,应该火速出兵,等待朝廷批准虽是旧制,但并非应急之策。”批准了马仙琕的请求。
之后,萧衍也诏令马仙琕去援救白早生,并任命白早生为司州刺史。马仙琕进驻楚王城,派副将齐苟儿带兵两千助守悬瓠。
与此同时,元恪委任尚书邢峦行豫州事,率兵讨伐白早生。
邢峦曾拒绝出战,元英不久前刚刚大败,如果是正常情况,他们根本没有再度领兵的机会,但在如今的北魏,元恪竟无人可用。
出发前,元恪问邢峦道:“你认为白早生是逃跑,还是顽守呢?何时可以讨平?”邢峦道:“白早生没有深谋大智,只因司马悦暴虐残忍,利用众人之怒而作乱,百姓迫于他的凶威,不得已而顺从他。即使梁军入城,受困于水路不通、粮运不继,还是会被我们抓住的。白早生得到梁朝援助,被利欲冲昏头脑,必定死守不退。如果大军前往讨伐,士民必定幡然归顺,今年一定能把他的首级送到京师。”
元恪大喜,命邢峦先出发,元英随后前往。邢峦率领八百骑兵倍道兼行,五天就到了鲍口。不久,元恪诏令邢峦为都督南讨诸军事。
十月二十六,白早生派部将胡孝智率领七千士兵在离城二百里的地方迎战邢峦,邢峦奋勇出击,大破之,乘胜长驱直入,直抵悬瓠。白早生出城迎战,邢峦又大破之,渡过汝水,围住悬瓠。
十月二十七,北魏镇东参军成景隽杀了宿豫戍主严仲贤,也献城投降了南梁。当时,北魏的郢、豫二州从悬瓠以南直到安陆诸城全部丧失,只有义阳还在坚守。
十一月十一,北魏再派安东将军杨椿率兵四万攻打宿豫。
得知邢峦屡战屡胜,元恪命元英救援义阳,元英因兵少,多次上表请求增兵,元恪不同意。无奈之下,元英先到悬瓠与邢峦一起攻城。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经历钟离大败后,元英变得更加稳健或猥琐。
十二月初十,在邢峦和元英两大名将的强攻下,齐苟儿等人打开城门出降,邢峦斩了白早生及其党羽几十人。
随后,元英带兵前往义阳,驻扎在楚王城的南梁宁朔将军张道凝弃城而逃,元英追击,斩了张道凝,稍雪前耻。
此时,北魏义阳太守辛祥与娄悦共同防守义阳,辛祥夜袭南梁军营,擒获南梁将军陶平虏,斩了胡武城,一举扭转战局。
论功劳,辛祥应当得赏,但娄悦耻于功劳在辛祥之下,便向高肇陷害辛祥。最终,朝廷竟没有奖赏辛祥。
将士们在前线浴血奋战,高肇却在后方玩弄权力,北魏即使暂时能够获胜,终究会自乱阵脚,这是南梁最大的机会。
公元509年二月,元英抵达义阳,将要攻取三关。
义阳地处大别山、桐柏山两大山脉会合处,自然形成三个险隘,称为义阳三关,东为九里关,西为平靖关,中为武胜关。
元英认为,三关相互依赖如同左右手一般,如果攻克一关,其他两关便不攻自破,攻难不如攻易,应该先攻打东关。
元英又担心南梁将兵力集中于东关,就派长史李华率领五统军的兵力去攻打西关,以分散对方的兵力,他自己亲率主力去攻打东关。
此前,马仙琕派云骑将军马广屯驻长薄,军主胡文超屯驻松岘。
二月十八,元英抵达长薄。二月二十,元英攻破长薄,马广逃到武阳,元英又进兵围住武阳。
萧衍派冠军将军彭瓮生、骠骑将军徐元孝率兵救援武阳,元英故意让他们入城,对部下道:“这座城很容易攻下,不妨瓮中捉鳖。”
彭瓮生等人入城后,元英便催促士兵发起急攻,六天就攻了下来,俘虏南梁三个将领以及士卒七千多人。元英接着挥师进攻广岘,南梁太子左卫率李元履弃城逃跑,再攻打西关,马仙琕也弃城逃跑。
得知元英亲来,萧衍派南郡太守韦睿率兵救援马仙琕,韦睿到达安陆后,把城墙加高到两丈多,又挖掘大壕沟,起造高楼。
众人一致讥笑韦睿,认为他这是向敌人示弱,韦睿不以为然道:“为将者当有胆怯的时候,不可一昧地逞勇。”
元英急追马仙琕,想要报邵阳之耻,听说韦睿到了,不敢再追,撤兵而返。随后,萧衍也下诏罢兵。
战事刚起时,元恪曾派中书舍人董绍招抚慰劳反叛之城,白早生袭击并囚禁了董绍,将他送到建康。
攻克悬瓠后,元恪命从齐苟儿等四个将领中派出两人,令扬州给南梁送去移文,以这两人换回董绍以及司马悦的首级。
移文还没到时,领军将军吕僧珍与董绍谈话,很欣赏他的文才,并告诉了萧衍,萧衍派主书霍灵超对董绍道:“现在让你回去,令你沟通两家之好,彼此休生养民,岂不是好事一桩!”
于是,萧衍亲自召见董绍,赐给他衣物,又令舍人周舍好生慰劳,且对他道:“战争多年,百姓生灵涂炭,财物毁坏,我们不以先提出与魏朝和好为耻辱,近来也有信给贵国,但是一点答复都没有,您应该把我们的意思完整转达一下。现在送您回国,等待您的好消息。”又对他道:”您知道自己为何没有死呢?因为得到您是天意。建立君主完全是为了百姓,凡在君主之位者,岂可不想到这个呢?如果贵国想和好,我们立即把宿豫还给你们,你们也应当把汉中还给我们。”
萧衍的话非常诚恳,可见一个帝王的担当,尤其是在占尽便宜的情况下还能主动求和,实属不易。回到北魏后,董绍将南梁求和之事汇报,盲目自信的元恪却不同意,又在荆州主动挑起战争。
三月,北魏荆州刺史元志统率七万大军入寇潺沟,驱赶威迫各蛮族,群蛮全都渡过汉水来投降南梁,雍州刺史吴平侯萧昺接纳了他们。
州郡里身份地位较高的官员都认为蛮人屡次带来边患,不如乘此机会把他们除掉,萧昺道:“他们走投无路来归附,如果把他们杀掉,此乃不祥之事。况且,北魏来侵之时,有他们做屏障,不亦善乎!”
于是,萧昺打开樊城接受了前来投降的蛮人,又命司马朱思远等人在潺沟攻打元志,大获全胜,斩首一万多人。
事到如今,即使元恪不想和,他也无力再打,南北再次休战。
凭借元英的个人能力,北魏最终收复了义阳,元恪并未反思义阳为何会丢失,不仅没有反思,反而主动挑起战争,这才有了荆州之败。
对外战事接连失败,身为一国之君,最应该做的是卧薪尝胆,即使不想复仇,也应该励精图治,但元恪却一头扎进了佛教。
十一月十五,元恪在式乾殿为众僧以及朝臣讲解《维摩诘经》。
中书侍郎裴延为此上疏,委婉劝说道:“汉光武帝和魏武帝虽然戎马倥偬,但未曾废弃书籍,先帝迁都行军,手不释卷。陛下升上法座,亲自讲解佛法奥义,在场之人无不尘蔽俱开。然而,《五经》是治世楷模,处理世务应首先研读,臣恳切希望陛下佛经与儒书互读,孔学与释教兼存,如此则内外都能周全,教义和世务都能通畅。”
对此,元恪置之不理,继续沉醉于佛经之中,又一个佛系治国达人。
当时,佛教大盛于洛阳,除中原僧人外,从西域来的僧人有三千多,元恪为此修建了永明寺一千多间禅房来安置他们。
处士冯亮以聪慧著称,元恪让他和河南尹甄琛、沙门统僧暹选择嵩山形胜之地修建闲居寺,极尽岩壑土木之美。
在元恪的大力推广、言传身教下,北魏远近都受影响,无不信奉佛教,到元恪晚年,各州郡共有一万三千多处寺院。
目睹元恪的所作所为,北魏朝野更加离心离德。这一年,北魏宗正卿元树来投奔南梁,萧衍赐予他邺王的爵位。
元树是拓跋弘之孙,元禧之子,连他都叛逃北魏,可见北魏的人心涣散到了何种地步。
当时,元树的哥哥元翼担任青、冀二州刺史,坐镇郁洲。之后,元翼也密谋率全州投降北魏,因事情泄露而被杀。
公元510年三月十四,元恪新添一子,名为元诩,生母胡氏是司徒胡国珍之女,入宫后封为充华。
胡充华刚入宫时,和她身份一样的嫔妃们照例替她祷告道:“愿生诸王、公主,不要生太子。”因为北魏一旦确立太子,就要杀其母。
对此,胡充华很不以为然,宣称:“我的志向与你们不同,岂能害怕一身之死而让国家没有继承人呢?”
胡充华怀孕时,嫔妃们都劝她把胎儿打掉,她不肯,还私下里发誓道:“如果有幸生下男孩,排行应该是长子,儿生我死,死亦无憾。”
在此之前,元恪屡丧皇子,由于年纪渐长,他对元诩特别重视,谨慎护理,放在别宫中哺养,连高皇后和胡充华都不得接近。
当一个人连自己的性命都在所不惜时,这个人一定是个狠人,胡充华就是这样的狠人,将在北魏末年掀起滔天巨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