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叔敖的施政,使各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大大促进了楚国国家富足和百姓生活改善。在极短的时间内,楚国出现了一个“家富人喜,优赡乐业,式序在朝,行无螟蜮,丰年蕃庶”的全盛时期。 这样的盛景,令人想起了管仲。想当年的齐国,在内忧外患中,齐桓公正是任管仲为相,全面进行改革,迅速崛起成为中原第一霸主。而现在的楚国,也正是因为孙叔敖的改革和教化,使楚国迅速摆脱内忧外患,一举成为经济和军事强国。 楚庄王非常高兴,尤其是青铜业的发展,这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楚国本就盛产青铜,但大量的铜矿由于生产效率低下,开采不力。而现在国家的青铜堆积如山,楚庄王便有了好大喜功的想法:咱大楚青铜如此之多,那便用点掉吧。于是,他找孙叔敖商议,推行币制改革,将原来的铜币一律铸大铸厚。 ![]() 是的,这也是展示咱大楚国力所在,让各诸侯看看,大楚国力雄厚如此,所使用的钱币也比你们的大。 孙叔敖迟疑了一下,没有当场反对。有的事,要让领导尝试尝试后才知道利弊所在。 原来,楚国市场上流通的通行货币是一种贝壳形状的铜币,叫做“蚁鼻钱”,这种铜币重量轻体积小便于携带。楚庄王本就不懂经济,却好面子。他认为,楚国现在国力强盛了,处处都要体现大国风范,其中一个风范便是大气。所以在这个铜币上,楚庄王下令改铸成大币。 这下引发了一系列的动荡。首先是商人们有想法了:国家到底要搞什么了?会不会借此来剥夺我们的利益啊?下一步会不会将我们的商业都收归国有?等等,反正楚庄王是不知道的,币制改革是经济改革中最敏感的改革之一,没有特殊情况,你动这个货币做什么? ![]() 然后是老百姓有意见了:原本的蚁鼻钱多好使啊,轻巧方便,现在改成大币,太不方便了,还不如不用这玩意儿,大家还是按祖先的那样,用我的布换你的盐,用我的米换你的油。这叫什么?以货易货,不要货币这个一般等价物了。 这就意味着商业走向萧条,楚庄王的这个换币行动,完全失败了。孙叔敖将相关情况向楚庄王作了汇报:“大王,请治臣罪。因臣施政失当,同意大王改变币制,导致市场混乱商业萧条,这都是臣之过。臣恳请大王恢复原来的蚁鼻钱以安民心以宽商贾。” 得,这个孙叔敖,别看从政才几年,却已经学会了官场上一般人最难学到的一套:将领导的责任主动揽到自己的身上。 楚庄王还有什么意见?马上恢复币制,于是,一切又正常了,市场又繁荣了。 这便是孙叔敖在抓经济促发展上的具体作为,史料记载,楚国在孙叔敖的执政下,百业俱兴,人民安定,国库充盈,城无盗贼。楚庄王笑了,群臣服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