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两国和平的具体措施之一,便是互换战俘。就这样,邲地之战中被俘的楚国公子谷臣即楚共王的哥哥终于回到了楚国,当然,回到楚国的还有在邲地之战中战死的大将连尹襄老的白骨。而同样被俘的荀国大夫荀首的儿子荀罂也回到了晋国。 楚共王很感慨,他亲自为荀罂送行,虽然两人没有握手,但楚共王很清楚,这是一个有能耐的晋国人。九年了,象荀罂这样的高级战俘并没有关在监狱里,而只是软禁在楚国而已。他所需要的一切生活用度都按照大夫级别供给,要看书给书,要喝酒给酒,甚至还配套了大夫级别的女人和车辆,待遇是不错的。 对牛人,楚共王是很欣赏的。他对荀罂说:“荀先生,楚国让你背井离乡长达九年,不知你是否因此怨恨楚国呢?” ![]() 荀罂很认真地对楚共王说:“两国交兵,外臣不济,以致被俘,这是外臣自己的过失,怎么可能怪别人呢?再说,外臣在楚国这些年里,非但没有被奴役,更没有被处死祭旗,还得到了楚国很高的礼遇,外臣在内心对楚国是感激的。” 楚共王听了很高兴,他又问荀罂:“荀先生的话,是否意味着荀先生对不谷是心存感激啰?” 荀罂却道:“大王,外臣感激的是楚国,而不是大王您。两国修好,都是为了自己的国家,让百姓得以安平。外臣这次得以回晋国,并非是大王你的恩德,而是国家的需要,互相谅解,互换俘虏而已,所以外臣并没有欠大王您的恩情,不存在感激之说。” 楚共王一怔,其实楚共王虽然年轻,论才智当时肯定不如荀罂,但他还是希望这位将来必放异彩的晋国大夫能够记得楚国对他的好,从而实现他想象中的晋楚世代和好。他继续问荀罂:“那,荀先生的意思就是不想报答楚国了?” ![]() 荀罂略一思索,答道:“大王,外臣能够回到祖国,对外臣来讲是喜事。但回到晋国后,到底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实在不好妄言。也许外臣的主公会赐外臣以死罪,那外臣也只能是无怨无悔。 如果主公宽恕了外臣,但外臣的父亲仍要惩罚我,将外臣在宗祠里处死以向列祖列宗谢罪,外臣也将无怨无悔。 无论是怎么样的死,外臣都认为这是不朽的。 但如果外臣得以苟活,而且主公也仍旧信任外臣,家父也仍旧让外臣继承家业,那外臣一定尽心履行好臣与子的职责。就算需要外臣领兵戍边,外臣也将勤勉尽职。 如果有一天,让外臣在战场上遇见了大王您的军队,那外臣也不敢因为心存对楚国的感激而放弃自己的职守,外臣也必将为了国家社稷尽忠效力,哪怕因此而战死沙场。” ![]() 楚共王听后不由感慨万分,他转过头对左右说:“诸位一定要记住这位晋国的荀先生,你们听听,他说得多好啊。个人的私情,放在国家利益上,那是不值得一提的。晋国有此良臣,我们楚国更要重视了啊。” 少年的楚共王的理想是世界和平,他也为此作了很多努力,但在当时的春秋江湖,和平,永远只是一个梦。因为晋国不会让楚国的日子好过。 那晋国又要折腾什么了呢? 晋景公也算一位有作为的晋君了。晋国叱咤风云数十年了,天下诸侯谁敢不从?但一次邲地之役,就让晋国的江湖盟主宝座让给了楚国,这是特大耻辱,他不可能一直背负这个耻辱。 有生之年,必当翻盘!晋景公是这样想的,同时做了一系列具体动作。 ![]() 首先是不断搅和世界局势。你楚国想要和平?没那么容易。所以,晋国这些年来很活跃,先后取得了对北狄、对秦、对齐等国征伐战的胜利,慢慢将中原诸侯收归于自己麾下。而楚国不得不承担起盟主的责任,不断对被晋国侵犯的国家施以援手,消耗了大量的精力。 然后是加强中央集权。晋景公处决了先縠,因为邲地之役中正是他违反军纪,私自渡河与楚决战,最后导致大败。不但处决了先縠,还灭了先氏家族,但理由不是这个,而是有人举报先縠与北狄有勾结,阴谋叛国。不但灭了先氏家族,还灭了赵氏家族,因为有人举报赵家有谋逆之心。不管有没有,灭了再说!一口气干掉了两大家族,晋景公松了口气:这样你们谁家还敢胡来? 第三是扩编军队。晋军原来三军,晋景公一口气扩编到了六军,这与天子同规格了!其实这种扩编没有多大实际意义,三军也好,六军也罢,军队还是那个军队,只是在中央集团的同时,将公卿大夫们的权力给分散了。让更多的人成为卿,大家都高兴。权力分散便意味着中央权力的集中,晋景公在位后期,晋国的中央集权又得到了加强,这对晋国是很有利的。 反正晋景公趁楚共王还年幼,做了一系列动作,令人不得不对这位史载实现晋国中兴的晋景公刮目相看。而晋景公对楚国更是搞了一个小动作,这个小动作便是派巫臣出使吴国,帮助吴国改革,还派去了一个超豪华的军事顾问团,帮吴国迅速提升战斗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