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东县“中国十大边疆重镇”之一,东邻不丹,西毗中印边境锡金段,南倚中、印、不三国交界的吉姆马珍雪山,是连接西藏腹地与不丹、印度锡金邦的主要通道,自古战略和商贸地位极其重要。从地图上看,它的轮廓就像一把楔子,从喜马拉雅山南坡钻出,划出了一道狭长的优美弧线。所以有人说他是面向南亚大陆的一把尖刀,可以直插印度的鸡脖子,切断印度东北部和本土联系。当然也有人认为他是像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南亚商贸的大门,自古亚东是西藏有名的国际商贸重镇,也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丝绸之路”南线的主要通道。这里我们来探讨一下,亚东是面向南亚的一把尖刀还是开启商贸之钥匙? ![]() 亚东县隶属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辖县,历史上曾隶属于帕里宗,辖下司马镇、帕里镇、上亚东乡、下亚东张康布乡、堆纳乡、吉汝乡2镇5乡。全县东西宽45千米,南北长123千米,总面积4306平方千米。 ![]() 一把尖刀 亚东县北邻康马县、白朗县、岗巴县,向南呈楔状伸入邻国印度和不丹之间。这里一眼看“三国”,区域内边境线长,对外通道多,自古就是祖国西南前哨的军事要塞,地理位置非常显赫。因独特的地理位置,2011年亚东县获得了“'中国十大边疆重镇’最具战略地位边疆名城”称号,被网友称“插入印度内部的一把尖刀”。 ![]() 喜马拉雅山固然险峻,但其中不乏大裂谷,成为西藏南下印度的天然通道,在众多裂谷中,要以亚东-帕里裂谷最为重要。这条裂谷东为中不边境的卓木拉日雪山,西为泡罕里雪山,两大山峰中断,形成一个大缺口,为西藏通往印度的天然通道。亚东河谷和山脊伴行,既有河谷南北贯通,交通要道又位于山脊之上,谁先占据则对谁有利,正是孙子兵法所说的“争地”。 ![]() 亚东-帕里裂谷 英军侵藏之刀 自英殖民者控制印度后,为开发西藏的商业贸易,更加便利地掠夺西藏,英殖民者便开始积极地探索新的便捷的通道通往日喀则、拉萨,亚东-帕里通道因密迩西藏腹心,距日喀则、拉萨最近最为便捷,遂逐渐成为英殖民者北上西藏的主要贸易通道,英殖民者的2次大规模入侵西藏,都是由此道而入,亚东-帕里通道成为西藏的命脉。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英军入侵西藏。自从签订《藏印条约》与《藏印续约》,亚东遂被英帝国强行辟为商埠。建立了进攻西藏的据点以后,因为有印度作为基地,对于英国来说控制西藏就更容易了。 ![]() 1904年,英军为打通进入中国内陆的门户,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悍然发动了第二次侵略西藏的战争。英军经岗巴入境,随后入侵亚东,企图通过曲美雄谷入侵江孜,进而直逼拉萨。在曲美雄谷,1400余名守关藏族军民,在此阻击侵华英军。藏军虽武器落后,但布防有序,英勇抗击。英军屡攻不克,就以假装谈判的阴谋得逞,凶残杀戮我藏族同胞。千余藏族英雄儿女,为保卫家乡、保卫祖国奋勇杀敌,英勇献身,慷慨就义,气贯长虹,至今有曲美雄谷抗英遗址。 断印鸡脖之刀 亚东县就像楔子一样插入印度与不丹之间,位于亚东县下亚东乡南部的洞朗与西里古里走廊的直线距离只有100公里。如果在下亚东或洞朗部署射程150公里的03式火箭炮,就可以基本上覆盖整个西里古里走廊,对印度形成极大威慑。因此之前中印洞朗对峙期间,印度媒体爆出“中国在洞朗地区修路会威胁西里古里走廊的安全”为其非法越界背书,声称担心中国借由该条公路切断印度的军事生命线。 ![]() 除了公路,连接日喀则市和亚东县的日亚铁路也处于规划之中,作为青藏铁路的支线它已被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由于铁路在快速运输大型武器装备上有着公路和航空运输无法相比的优势,日亚铁路建成通车后,内陆的物资和装备可以快速的运往前方阵地。 ![]() 西里古里走廊是尼泊尔、印度锡金邦与孟加拉国之间的狭长地带,长约22公里,东侧宽33公里,西侧仅宽21公里,这里不但是连接东西印度的咽喉之地,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铁路、公路、航空交通枢纽。因西里古里走廊形状狭长,且战略地位重要,又被称为“鸡脖子”,如果掐住了这个“鸡脖子”,就相当于扼住了印度的咽喉。 这样一来,一旦西里古里走廊的交通被切断,想要和印度东北部取得联系,印军就只能强行通过孟加拉国的领土,但孟加拉国跟印度的关系非常差,此举反而会引发另一起冲突。可以说亚东像一把尖刀,扼住了印度整个东北七邦的咽喉。 ![]() 一把钥匙 历史上,亚东是西藏有名的国际商贸集镇,也是重要的国际通道, 现在还留有不少旧时的驿站、英国人开设的邮局和其他历史遗迹。同时,这里曾经是“丝绸之路”南线的主要通道,也曾是中印之间主要的陆路贸易通道。是世界上最高的公路贸易通道,也是中印之间条件相对较好的陆路贸易通道,每年4-10月适合于行人通过。历史上,通过乃堆拉山口的贸易路线是“茶马古道”的一部分,西藏亚东便是这条线路上最大的商埠。亚东曾是中印之间重要的通商要道,是打开南亚商贸的大门一把钥匙。 ![]() “唐蕃古道”和“川、滇茶马古道”就是我国经过西藏,通往印度、尼泊尔及南亚诸国的“第五条丝绸之路”。 说到亚东,就不得不提乃堆拉山口。乃堆拉,藏语的意思是“风雪最大的地方”。历史上,乃堆拉山口曾经是“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南线的主要通道,也是中印之间的主要陆路贸易通道。位于乃堆拉脚下的仁青岗边贸市场如今繁华依旧。在20世纪初,乃堆拉山口的边贸一度十分兴旺,每天过往行人700余人次、骡马1000余匹,年进出口贸易总额1亿多银元。 ![]()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一条绵延在中国西南的商贸古道,横跨了云贵和青藏两大高原,穿越了众多的高山大河,向南的路径经西藏腹地到达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等南亚诸国,在中国西藏边境,形成了许多传统商贸重镇。地处西藏南部的日喀则地区亚东县,就曾经是这条古道的终点之一,也是最为著名的集市。讲亚东,不能不先提帕里。 ![]() 茶马古道的线路主要有两条:一条从四川雅安出发,另一条路线从云南普洱茶原产地出发 在帕里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商贾云集、人声鼎沸、在西藏屈指可数的商贸重镇时,亚东只是卓木山谷里的一个小村子,历史上曾隶属于帕里宗。而在西藏的边贸历史上,帕里曾是非常显赫的一个名字。以前这里热闹极了,有很多商人,来自不丹、锡金、印度、尼泊尔,还有很多从康区来的康巴人。不丹人主要出售大米、炒米和各种水果,锡金人和印度人大量的卖布匹,尼泊尔的佛灯油很受欢迎。生意做得最大的是康巴人,他们主要经营茶叶和皮毛。 ![]() 到了20世纪初,帕里已经发展得有些规模,成为西藏的一个“宗”,有不少大家族在此设商号、分号。西藏大宗的对外贸易基本都在此进行,各国商家云集于此,西藏有实力的大商号也纷纷在此设立分号,进行获利不菲的进出口贸易。 ![]() 帕里能有如此地位,是因为它所控制的2条要道,一条通往印度,一条通往不丹 西藏“小香港” 由于亚东地当卓木麻曲的上游支流康布麻曲和麻曲的汇合处,故亚东实际上控制两条重要路线,即一:由乃堆拉山口下至下亚东乡后,往北沿卓木麻曲河谷而至亚东,然后即可沿麻曲河谷东北行,经上亚东乡而至帕里镇。二:由亚东继续沿康布麻曲河谷北上,经康布乡直抵吉汝乡。因此,亚东向来为西藏南部咽喉,在晚清时期,亚东英军入侵的必经之地,是我国抵御英国入侵的前沿。英军入侵西藏后,亚东遂被英帝国强行辟为商埠。 ![]() 亚东所控制的2条要道 此后,英国人在下司马镇开设商务代表,还修建营房、驻扎军队,开设邮局、医院、学校、气象站等,下司马镇及其以南地区成了英国的。英、印商人利用亚东口岸向西藏输入大量商品,当时,香港、巴黎等地的奢侈品上市不久,即可在拉萨市场出现,以供西藏奴隶主贵族们享受。 ![]() 1947年印度独立后,继承了英帝国主义在亚东的所有特权,仍将下司马镇作为其租界区域。直到1954年,中印二国签订《关于中国西藏地方政府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印度才从亚东撤走他的武装和商务人员,自此,亚东及下司马镇结束了殖民统治,回归祖国。 1964年初边贸停止前,县城的两条长街两边全是店铺和摊点,除了本地和外地商人外,还有印商46户,尼商26户。1962年之前还未设海关时,对出入境货物实行“三不政策”,即不检查、不登记、不收税,这“三不政策”一直执行到1961年。那时,从帕里镇到下亚东乡以及通往境外的春丕山道上马帮不绝,沿途马店、商店随处可见。 那时,印度主要进口羊毛、动物皮革、牦牛尾巴等货品,出口衣物、烟草、肥皂、劳力士手表甚至是分解的汽车,他们由此换回成袋的中国银币。下司马镇又有西藏“小香港”的美誉也由此而来。 ![]() 亚东县城中路 重启中印边贸 随着中印关系的改善,两国边贸也逐渐迎来了春天。1984年中印双方签署了贸易协定。1988年,两国签署《关于恢复边境贸易议定书》。1991年,两国签署《关于恢复边境贸易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同意通过里普拉克山口开展边境贸易。1992年,中印两国签署《关于边境贸易出入境手续议定书》。至此,中印边境贸易在中断30年后终于得以恢复。为进一步扩大边贸,中印两国在2003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时,签署了《关于扩大边境贸易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同意增开乃堆拉山口。 后因印度军方反对而搁置,几经波折终于在2005年4月11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印度总理辛格在新德里会谈时双方对乃堆拉山口开展边境贸易的备忘录的执行情况表示满意,并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印度共和国联合声明》,这次访问后不久,锡金首席部长查姆林得到来自中央政府的精神:乃堆拉山口将于9月份正式开放。 但是,由于双方硬件建设一直未能跟上,开放时间一推再推。直到2006年,中印双方重新开启乃堆拉山口,这条古商道重新焕发活力,不仅为中印边境贸易的主干道,还是印度香客北上朝圣的重要路线。根据中印双方达成的协议,乃堆拉山口的边境贸易每年只能开放4个月,从每年的6月1日开始至当年9月30日结束。 里普列克山口和什布奇山口,由于气候、交通等客观条件恶劣,此通道每年仅有几十万美元的交易额。一旦走乃堆拉山口,拉萨经亚东至加尔各答等印度洋港口的距离就可缩短至约1200公里,这对中印两国的对外开放和双边贸易都相当有利。作为第三条贸易通道的亚东口岸开放后,比普列克山口什普奇山口的硬件条件都优越很大,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有关人士预计,在乃堆拉开放初期,就能够使锡金邦转口的贸易价值至少达到每年2亿美元左右,随着青藏铁路、川藏铁路、日亚铁路的建成通车,从中国内陆运往拉萨,再通过乃堆拉转往南亚的物资数量和种类将不可避免地剧增,中印边境贸易的潜力不可低估,中国西南与南亚连成一体的局面也很有可能会出现。 ![]() 亚东县下司马镇一隅 总结:今日的亚东是我国与不丹、印度进行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要道。如果印度汇入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改善交通基础设施,物尽其流,加强民间交流,国与国之间共同发展,是中印人民之福,这样亚东就是打开中印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一把钥匙。当然如果印度抵制“一带一路”,联美抗中,东进,航母演习……无不以中国为假想敌,那么亚东自然就是插入印度的一把尖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