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年前清朝流行的“宰白鸭”有多残忍?被自己亲生父母陷害

 紫霞照我 2023-01-11 发布于陕西

200年前清朝流行的“宰白鸭”有多残忍?被自己亲生父母陷害!郑板桥审案牵扯出惊天秘密。

在清朝流行的“宰白鸭”究竟有多残忍?连审案的人都不忍心。

文章图片1

“宰白鸭”这个职业的存在究竟是为了谁服务?

为什么这么职业残忍却又屡禁不止呢?

“宰白鸭”并不是古代的一道菜名,而是指一批有“特殊用途”的孩子。

我们都知道清朝后期的官场极其腐败,宦官勾结,民不聊生。

在福建偏远地区一带,当地的官员和富商勾结在一起,山高皇帝远,他们便成为当地的土皇帝,掌握着民众的生杀大权。

而一些富家子弟,仗着家里有钱和官员的庇护,便横行霸道,欺男霸女,有时候甚至会闹出人命来。

但是他们并不会因犯下死罪而后怕,只因他们背后有家族之称。

每当他们犯下罪,有钱有势的家族便会拿出一笔丰厚的金钱,“上供”给当地的官员。

还会拿出一部分银两,去乡下收买穷人,让他们年龄相仿的孩子去顶罪。

而犯下命案的富二代们,不仅不会受到惩罚,甚至仍逍遥法外,好不快活。

文章图片2

拿着收买的钱,去顶替罪责赴死的孩子们,就像是一只待人宰割的白鸭子一样,因此被称为:宰白鸭。

想要让宰白鸭来顶罪,不光需要财力,还需要打点人脉,买通一大批人,上至县令,下至狱卒,需要花一大笔钱财来运作官府内部,以保自己孩子能顺利逃脱罪责。

在清朝乾隆年间,潍县的一个死刑牢狱内,一个手段残忍奸杀案的凶手被锁在牢房里。

可是这凶手,竟然是一个不到十七岁的孩子!

当时已经问责,也判定了秋后问斩,可是作为知县的郑板桥,在与少年推心置腹的交流后,呆呆地坐在原地许久,他究竟发现了什么呢?

郑板桥和这位少年交谈的过程中发现,这个年纪尚小的少年,根本就不是什么奸杀犯,而是那个手段残忍的犯人花大价钱买来的“宰白鸭”。

幸好郑板桥及时发现,便对少年好言相劝,找来了少年耳朵父母,劝其回家。

只是令他没想到的是,少年父母一听到少年将真相袒露,便气不打一处来。

裤腿上还满是黄泥的父亲,抬起蒲扇般的大掌,一掌就扇的少年眼冒金星,鼻血横流。

“你个死呐哈里个!你是想害死我们一家人!还是害死弟弟妹妹?!”

郑板桥决定重审案件,没想到在开审那天,这个少年却面如死灰,一口咬定自己就是凶手,与他人无关。

后来郑板桥调查才知道,少年家里人早就把收买的钱财花光了,若是出尔反尔,根本无力偿还那天文数字的钱财。

甚至还威胁少年,若是多说一句,回家就打死他!

少年面对两难处境,心下一横,索性认罪,避免连累家人遭到买主的麻烦。

文章图片3

面对早就打点好的关系网,郑板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少年惨死,一起冤案就发生在自己面前,而凶手仍逍遥法外。

也许有人会好奇,“宰白鸭”事件这么猖狂,皇帝就不管吗?

其实在光绪年间,就有一例被成功解救的“宰白鸭”,这件事,甚至还惊动了慈禧太后。

当时民间著名大盗胡体安把当地首富给盗了,面对首富的不依不饶,胡体安便佯骗一个15岁的少年给自己顶罪。

当行刑的铡刀快要落下时,少年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于是大喊冤枉,讨好巡抚涂宗灜经过,解救了他,并提出重新审理。

但是没想到胡体安早就打点好了一切,官官相护被他玩得明明白白。

文章图片4

一个新上任的巡抚打算让少年屈打成招,没想到这事早就闹得人尽皆知,就连慈禧太后都被惊动。

为了弄清楚真相,慈禧太后派了调查专员来审理此案,但没想到此案涉及的人脉如此庞大,就连慈禧的亲信都收到了贿赂。

但幸好刑部尚书察觉此案有疑,询问才得知少年是被被骗去当了“宰白鸭”,这才让少年幸免于难。

文章图片5

在当时的那个年代,百姓遇上饥荒,人吃人都是常见的事情,把孩子送去当“宰白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所幸现在社会人人平等,不会出现权贵草菅人命的事情。

否则这“宰白鸭”的悲剧,不知何时才能结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