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柳叶身姿,气吞山河 | 国内首张柳琴独奏黑胶唱片发行

 阿里山图书馆 2023-01-11 发布于北京

图片


文 | 麦琼


看到葛杨的柳琴音乐专辑《赤壁》喜不自胜。它是由太平洋影音公司出版的第一张专门收集柳琴现场演奏的黑胶大碟,也是大型柳琴协奏曲进入发烧音乐圈的首次尝试。

太平洋影音公司 


古典发烧圈中,近年民族器乐异军突起,是相当有吸引力的一个板块。尤其对于国人的调性旋律耳朵,民乐的歌唱性和个性化的醇美声音特性不仅是审美优势,更是骨子里的文化亲缘。柳琴,不算是普及性很强的乐器,但也算不得小众。柳琴虽然具有独特的声音特质和表现魅力,但在人们以往的印象中,往往是伴奏为主,或者在乐队中担任高音声部的助奏。演奏家葛杨的柳琴专辑《赤壁》第一次将这一民乐深闺中的柳叶身姿展现出气吞山河的气势,无异于一次大胆而惊艳的亮相。

专辑中三首大作均为近年华人民乐创作上备受瞩目的力作。其中《赤壁》以壮阔的历史画面寄托音乐意境。采用传统的中国乐曲多段联缀嵌套的叙事性结构,既有壮阔的场面摹写,也有人物内在的侠骨柔情,抒情性仍然是最动人的地方。葛杨以大开大合的技巧展示拓宽了柳琴的表现力,同时在“孙刘联盟”“初战三江口”“连环计”等段落的音乐情绪上收放自如,其演奏可谓细腻入微,显示出一个成熟演奏家的个性化品格。她的独奏紧扣音乐情节叙事的起落,有着统领乐队的大家风范。同时,《赤壁》透着明显的竞奏思维,乐队与独奏的冲突、交错中,戏剧性内容得到充分表现,也显示了独奏家与乐队对这个庞大作品的轻松驾驭。加之民族管弦乐中打击乐器的强大表现力,营造出热烈的场面与气氛,听来淋漓尽致。

《雨后庭院》和《月下歌》均为情景交融的精巧之作,但在音乐风格上迥异,一个传统温醇,一个现代脱俗。前者体现对自然的礼赞,也是悠然自得的生活哲学。音乐结构上是散文的写法,却在内里透着由散到聚,由景入情的艺术构思和中国文人的雅兴。其中间段的柳琴抒情非常吸引人,将颗粒性很强的柳琴声歌唱得如此流畅,是非常难得的审美体验。柳琴、竹笛双协奏《月下歌》是一首别具一格的现代小夜曲,作曲家专门为演奏家伉俪量身定做,本身就是别具意义的一次合作。作品的创作手法新颖,结构简洁,现代气息浓烈,调性泛化,有明显的和声性探索。更为重要的是演奏家的专情演绎,具有极强的代入感,值得一再品味。

柳琴专辑《赤壁》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唱片收集的是演奏家与乐队的现场演奏,没有在拾音和混音上做过多的刻意求工,而是尽量展示演奏现场的尚乐氛围,在听觉上有如临现场的真实性。这也就是这张黑胶唱片的可贵之处,追求的不是唱片工业的商品包装,而是对音乐的一种赤诚,更好保存民族器乐本来就不可或缺的粗粝质感。用葛杨的说法,就是“演奏家和聆听者之间存在着化学反应”。与葛杨合作的乐队皆是执着于音乐志趣的年轻国乐团。《赤壁》是葛杨与小巨人丝竹乐团(LGCCO)在台北的演出现场(2018年2月),《雨后庭院》是葛杨与台中大雅国小校友会国乐团2016年夏天的合作演出,柳琴、竹笛双协奏曲《月下歌》来自新竹青年国乐团(HCYCO)。

柳琴演奏家葛杨和笛子演奏家陈冬是一对活跃于民乐音乐舞台的伉俪,细致聆听他们的音乐,会发现总有一种强烈的创新意识潜在地影响着你对他们的音乐理解。两件乐器的互动显然不是简单的配合,而是合二为一,淡化主次分别与技巧表现,强调整体性音乐表达。其实,这也是民族器乐的可塑性所在。未来是充满想象的,相信他们在民乐新路的探索才刚刚开始,但是起点颇高,自然也拉高了人们对柳琴和民族管弦乐的期待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