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总理问溥仪想干点啥,溥仪提出两个职业均被拒,如今成热门职业

 历来现实 2023-01-11 发布于北京

1959年12月4日,已被关押十年之久的溥仪拿到了特赦令。从此,溥仪走出了抚顺战犯管理所,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出狱之后的溥仪才53岁,远远还不到退休的年纪,他回到北京跟家人团聚后,过了一段时间便觉得太清闲了也不好,想要找份工作干干。

周总理好像猜透了他的心思,在中南海会见了他,问他出来之后想干什么。

溥仪略一思索,提出了两个职业。但出人意料的是,他的要求被总理拒绝了。而溥仪当时提出的两个职业,现在都成为热门行业,让人趋之若鹜。

他提出的两个职业到底是什么?总理为何要拒绝?

溥仪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正月十四日,生于北京什刹海边的醇王府。

溥仪是道光皇帝的曾孙,他的父亲载沣是光绪皇帝的胞弟。

他的人生也确实与众不同,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慈禧太后和光绪同时命悬一线的时候,三岁的溥仪被内定为光绪皇帝的接班人。

接着,光绪、慈禧在两天中相继死去。

半个月后,3岁小童溥仪哇哇啼哭着被人抱到了太和殿,抱上了龙椅,在山呼万岁声中正式登基,成为清政府最后一个皇帝——宣统帝。

这样看来,溥仪的命确实够好的,本来不是太子的溥仪,因为光绪无后,他没有争也没有抢,天上掉馅饼,捡来了一个皇帝当。

可是好景不长,仅仅三年之后,武昌城头响起枪声,辛亥革命突然爆发。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哭丧着脸,在袁世凯的威逼下,被迫代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宣告了清王朝的灭亡,以及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君主封建帝制的寿终正寝。

溥仪皇帝宝座还没有坐稳,就从皇帝宝座上跌落,跌得鼻青脸肿,被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给淹没,成为一个“亡国”之君。

从这个意义上说,溥仪也真够悲催的。

从历史上看,皇帝一旦被推翻之后,他的政治命运就宣告终结,很难再卷土重来。

大家都以为,溥仪的一生就这样了,余生将会在紫禁城中凄凄惨惨戚戚中度过,像南唐后主李煜一样。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五年之后,溥仪竟然会咸鱼翻身,卷土重来。

1917年6月30日,张勋率领的数千辫子军浩浩荡荡开到北京城,上演了一幕复辟丑剧。在遗老遗少的簇拥下,12岁的溥仪再次走上金銮殿,登上皇帝宝座,接受群臣的朝拜。

不过,在全国人民的愤怒声讨中,这幕丑剧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仅仅12天就拉上大幕,成为笑柄。

两次登基两次被推翻,溥仪都不过是野心家们手中的一枚棋子,他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只是被人操控的提线木偶。

如果真要追究责任,应该也轮不到溥仪头上,年龄尚幼的他是无辜的,不懂得是非与善恶,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不管怎么说,这两上两下,把溥仪折腾得心惊肉跳,灰头土脸。

常言道事不过三,溥仪第二次被推翻之后,以为他不会再被折腾,要过几十年安稳日子,谁知道他的“传奇”还远远未到结束的时候。

溥仪退位时,袁世凯代表中华民国政府和清廷签订了《优待条例》,溥仪在民国成立之后还可以关起门当自己的小逊帝,民国政府还每年给他拨四百万元专款供他支配。

可是张勋这一闹腾,连累了溥仪,在1924年,控制北京城的冯玉祥大笔一挥,《优待条例》终止,各种待遇没有了,而且“永远废除皇帝尊号”,令其“自行选择住居”。

这就是说,溥仪要被赶出紫禁城,爱去哪去哪。

冯玉祥这样做的理由也很充足,就是溥仪违约在先,这样做对他违约的惩罚。

但冯玉祥政治上不太成熟,看得不长远,缺乏战略眼光,把溥仪看得微不足道,没有控制好溥仪,放松了对他的管理。

其实冯玉祥想错了,溥仪无职无权不假,帝制中国不得人心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溥仪皇帝的名分还在,作为清王朝“龙兴之地”的东北,爱新觉罗家族的影响不可低估。

因此,这就埋下了隐患,为溥仪再次复辟无意中提供了便利。

在这一点上,冯玉祥就不如东北王张作霖看得远。

张作霖虽然是土匪出身,但是政治眼光独到,在清王朝土崩瓦解之后一直在通过各种手段向溥仪示好,隔三差五往溥仪的账上打钱。

在张作霖看来,溥仪就是一笔政治遗产,或者说溥仪是一张牌,打得好的话,胜过百万雄师。为了取得溥仪欢心,张作霖在天津租界拜见溥仪,甚至屈尊给这位过气的皇帝下跪。

同样看到溥仪有利用价值的,还有日本人。

日本人对中国东北虎视眈眈,一直想把东三省分裂出去,由于东北是爱新觉罗的发祥地,如果利用好了溥仪,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让东三省“独立”。

有了这块遮羞布或说吉祥物,比日本人直接在那里建立一个傀儡政权,或者直接吞并东北说起来要好听得多。

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派鹿钟麟带兵入紫禁城,逼溥仪离宫的时候,溥仪刚刚结婚两年,身边拥有皇后婉容和皇妃文绣两位佳人相伴。来到天津居住的溥仪面临着一个难题,那就是两个老婆的花销太大,自己的囊中羞涩,入不敷出,整天伤透了脑筋。

这时候,张作霖和日本人为了各自的目的,及时雪中送炭,为溥仪解了燃眉之急,溥仪也很感恩戴德。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时候,日本人打得最起劲,那时候溥仪还没有出生,对此当然不知情。

其实日本人帮助溥仪是假,侵略中国才是真实目的。可惜溥仪有奶就是娘,鼠目寸光,把日本人当成了自己的救命恩人。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特务土肥原贤二迫不及待将溥仪从天津租界挟持到沦陷区东北,很快便再次将溥仪推上皇帝宝座。

由此可见日本人的深谋远虑和冯玉祥的失策,如果溥仪在民国政府的“保护”之下,丢失“吉祥物”这样的事情是不会发生的。

不管怎么说,溥仪这时候已经25岁了,具有独立民事行为能力。如果说前两次当皇帝自己是受人摆布,这一次完全是自己做主。

说到底,还是溥仪一直没有打消恢复大清国的念头,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不惜借助强盗的势力,在他看来这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

1934年,溥仪正式改国号为“满洲帝国”,改年号为“康德”。

“康德”是康熙和德宗光绪的缩称,拿意图非常明显,就是恢复大清帝国的昔日荣光。可是溥仪很快就明白,自己不过是日本人手中的一个傀儡,无论内政外交,溥仪根本没有决断权,事事都要日本人首肯,自己不过是一枚橡皮图章而已。

甚至溥仪连起码的人身自由都没有,只能在“紫禁城”活动,不能走出半步。就连负责保卫溥仪安全的人,后来也换成了日本人。

溥仪的卫队本是他从满族青年中精心挑选出来武士组成的,他们个个身怀绝技,武功高强。最关键的是,他们对溥仪忠心不二,死心塌地。

因此,溥仪自然而然将自己的安全寄托在这支战斗力超强的“护军”上面。他不遗余力投资为“护军”配置精良的武器,给他们的物质待遇也很高。

其实这支队伍人数只有几百人,即使武器再好战斗力再强也不过是支卫队,根本无法完成别的使命。

然而日本人对此却难以容忍,处心积虑想搞垮它。

1937年6月28日,日本士兵在“大同公园”跟溥仪的“护军”发生冲突,日本人以此为借口,解除了这支卫队的武装。

从此之后,日本关东军负责“保护”溥仪的安全,这个伪满洲国的皇帝只能战战兢兢地活着,再也没有安全感。

由此看来,别看溥仪一生当了三次皇帝,每次看上去都风风光光,但是他一生命运始终掌握在别人手里。

因此日本战败,伪满洲国寿终正寝之后,溥仪在苏联的战俘营和后来的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了教育,明白了自己对人民犯下了大罪,而且自己这半辈子活得实在窝囊。

所以他在监狱里好好改造自己,不断学习各种知识,打算悔过自新,重新做人。

1959年,溥仪终于等来了特赦的消息,他踌躇满志,准备将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发挥余热,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周恩来总理好像猜透了溥仪的心思,在1960年1月26日,总理特意将溥仪和他在京的亲人请到中南海,请他们吃了一顿“年夜饭”。

周总理之所以把时间提前安排,是为了避免与溥仪家族自行安排的除夕晚宴发生冲突。

总理这样做用心良苦,就是要为特赦后的溥仪营造良好的家庭和家族环境,让他开始新的生活。

周恩来还趁着溥仪的七叔载涛在场,主动提出让溥仪“还得结婚”,而且还说让七叔负责为溥仪“张罗张罗”这件事,这让溥仪听了十分感动。

他的妃子文绣因为夫妻生活不和,于1931年登报与其离婚。皇后婉容则因为出轨自己的侍卫而被溥仪打入冷宫,之后整天吸食鸦片搞垮了身体,在抗战胜利不久后病逝。

这一来,溥仪成为单身汉。

总理一见面就提出要为溥仪找对象,这让溥仪感到心里暖暖的。

接着,总理又问溥仪:“你想做什么工作?”

周恩来身为一国总理,每天日理万机,还在百忙之中关心他的生活和工作,让溥仪十分感动。前面说过,溥仪在战犯管理所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为出狱后的就业早做准备。如今见总理问他,溥仪当即表示自己早已有考虑,想要成为一名医生。

溥仪有这样的想法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有原因的。溥仪小时候身体不好,经常生病。而皇帝掌握着全国最好的医疗资源,太医的医术非常精湛。久而久之,溥仪从太医那里学到了不少医学知识,久病成医,变成了半个医生。

在战俘管理所,溥仪又读了不少医学著作,因此他认为自己只要稍加进修,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

然而周总理考虑之后,却不同意溥仪的选择。

常言道,“人过三十不学艺”,溥仪已经50多岁了,半路学医非常艰难,万一在给病人诊治的过程中出了什么差错,以溥仪的身份,会造成不小的政治影响。

想当医生的想法被周总理否定之后,溥仪接着又说:“总理,我可不可以到故宫当解说员?”

毕竟故宫就曾经是溥仪的家,溥仪3岁就到了故宫,在那里生活了十多年,他对那里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对文物的来龙去脉也如数家珍。

如果让溥仪当解说员,根本不需要培训,肯定讲解得十分专业,还生动活泼,至少不会发生把皇帝像挂错的情况。

但周总理略作迟疑,再次拒绝了溥仪的这个想法,毕竟去故宫的游客太多,成分复杂,溥仪身份太特殊,他如果出现,围观的人肯定太多,会影响故宫正常的参观秩序。

而且溥仪当时已经五十多岁,当解说员一站有时就要几个小时,他的身体恐怕吃不消。

再说了,溥仪当伪满洲国皇帝也犯下不少罪行,万一有人借着游览的名义为难于他,肯定会影响他的人身安全。

其实这两个职业直到现在都是非常热门的职业,很受毕业生的推崇。医生救死扶伤,待遇又高,故宫解说员那也算是在编人员,工作清闲,受人尊敬。

两种职业虽好,只不过不适合溥仪,因此总理还是打消了溥仪的这些念头。其实周总理早就想好了适合溥仪的工作,那就是让他先到植物园里工作。

植物园人不多,非常清静,对于溥仪也是比较安全的,而且植物园空气新鲜,有利于身体健康,益寿延年,也无需抛头露面。

溥仪一想,确实不错,就点头同意了。从1960年初到1961年初,做了一年园丁工作,然后又被调到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担任专员职务。

结束了半生的漂泊,溥仪终于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直到1967年离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