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时期的伪军—「伪第1方面军」

 金色年华554 2023-01-11 发布于江西

【伪第1方面军】

1941年1月由伪苏浙皖绥靖军改编,总司令任援道,参谋长黄其兴。总司令部驻南京,后移苏州。原所辖杭州、常州、苏州、扬州、湖州、巢县、合肥地区司令部分别改编为伪陆军第1至第7师;南通、南京地区司令部分别改编为伪陆军独立步兵第8、第9旅;芜湖、安庆地区司令部分别改编为伪陆军独立步兵第10、第11团;警备总队改编为伪教导旅。

总司令 任援道(1941.1.22.任)

参谋长 黄其兴(1941.5.6.任)

办公厅主任 王景石(1941.11.21.任)

参谋处处长 何燮桂(1941.5.8~ 1942.4.18.任)、杨紫侯(1942.5.30.任)

副官处处长 刘恺章(1941.5.8.任)

交通处处长 周公懋(1941.5.8.任)

政训处处长 董鸿逵(1941.5.8.任)

军械处处长 杨紫侯(1941.5.8.任) 黄冠军 (后任)

军需处处长 黄 震(1941.5.8.任)

军医处处长 蒋有孚(1941.5.8.任)

军法处处长 徐麟祥(1941.5.8.任)

第一师,由原杭州绥靖区改称,师长徐朴成,主要由太湖水上警察和散兵游勇组成,驻杭州、嘉兴一带。

第二师,由原常熟绥靖区改称,师长徐凤藻,1942年4月徐凤藻去职,何燮桂任师长,主要由太湖土匪和国民党溃兵编成,驻常熟地区。

第三师,由原苏州绥靖区改称,师长龚国粱,10月龚国粱去职,方面军参谋长黄其兴兼任师长,主要由国民党溃兵编成,驻苏州地区。

第四师,由原扬州绥靖区改称,师长熊玉衡,主要由地方杂牌军残部编成,驻扬州地区。

第五师,由原湖州绥靖区改称,师长程万军,主要由国民党溃兵编成,驻湖州地区。

第六师,由原蚌埠绥靖区改称,师长沈席儒,由地方游杂部队和地主武装编成,驻安徽巢湖地区。

第七师,由原庐州绥靖区改称,师长王占林,由国民党溃兵和土匪编成,驻合肥、庐州一带。

独立第八旅,旅长沈玉朝,驻南通地区。

独立第九旅,旅长陈炎生,驻南京地区。

另外,还编有教导旅,以任援道长子任祖萱为旅长。

独立第十团团长杨英,驻芜湖。

独立第十一团团长刘迈,驻安庆。

1942年1月17日,将独立第八旅、独立第九旅和1个独立团编成该方面军第九师,以陈炎生为师长。同年4月,该方面军序列为:

第1方面军总司令:任援道 驻南京,下辖:

陆军第1师 师长: 徐朴诚 驻浙江余杭

第1团 团长: 徐云舫

第2团 团长: 李建勋 驻浙江嘉兴

陆军第2师 师长: 何燮桂 驻江苏武进

第4团 团长: 曾祥熹 驻江苏武进漕头

陆军第3师 师长: 黄其兴 驻南京

第3团

第11团 团长: 龚治中

陆军第4师 师长: 熊育衡 驻江苏江都

第7团 团长: 邵增

第8团 团长: 黄天民

陆军第5师 师长: 程万军 驻浙江吴兴

第5团 团长: 孙子卿 驻浙江吴兴南浔

第6团 团长: 柳柏忠 驻江苏江阴

陆军第6师 师长: 沈席儒 驻安徽巢县

第9团 团长: 王连铮 驻安徽巢县

陆军第7师 师长: 王占林 驻安徽合肥

第10团 团长: 刘朝山 驻安徽合肥

第17团 团长: 王雪如 驻安徽寿县

陆军第9师 师长: 陈炎生 驻江苏镇江

第33团 团长: 王老虎

第34团 团长: 吴廷阶 驻江苏丹阳

第35团 团长: 徐湘 驻江苏金坛

教导旅 旅长: 任祖萱 驻江苏吴县

第1团 团长: 牟新我 驻江苏太仓沙溪

陆军独立步兵第10团团长:崔深山 驻安徽芜湖

暂编陆军独立步兵团团长:罗义辉 驻安徽芜湖

1943年3月29日,伪军事委员会将该方面军编成第二、第三军2个军,将所辖8个师及1个教导旅缩编成4个师和1个独立团,分驻于南京、杭州、天长、合肥、扬州等地,总兵力15000余人。

总司令 任援道(1943.3.29.任)

参谋长 黄其兴(1943.3.29.任)

办公署主任 王景石(1943.3.29.任)

参谋处处长 杨紫侯(1943.3.29.任)

副官处处长 刘恺章(1943.3.29.任)

交通处处长 周公懋(1943.3.29.任)

政训处处长 董鸿逵(1943.3.29.任)

军械处处长 黄冠军(1943.3.29.任)

军需处处长 黄 震(194.3..3.29.任)

军医处处长 蒋有孚(1943.3.29.任)

军法处处长 路象乾(1943.8.10.任)

第二军:军长徐朴成,副军长兼参谋长何燮桂,辖:

第一师:师长程万军

第二师:师长任祖萱

第三军:军长任援道兼,辖:

第三师:师长熊玉衡

第四师:师长王占林

方面军总司令部直属独立团(团长黄迈)

伪第1方面军自编成之日起,就配合日军“扫荡”新四军,并参加苏南地区第1至第4期“清乡”,在1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构筑300公里长的封锁线,设置大小检查所60多个,与新四军较大的战斗有10多次。1941年11月28日随日军分3路奔袭驻苏南溧阳县的新四军第6师第16旅,即塘马战斗。第6师参谋长兼第16旅旅长罗忠毅、第16旅政治委员廖海涛等270余名抗日将士在这次战斗中牺牲。1943年至1945年又多次向新四军第7师沿江支队、含和支队进攻,第7师干部战士英勇反击,歼该部伪军千余人。1944年10月23日,新四军第6师第16旅在溧阳县的周城、南渡、社渚发起反“扫荡”战役,全歼伪第2军第2师第4团,俘团长、副团长以下600余人。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第一方面军仍有近2万人,其编制情况没有大的变化:

总司令任援道,参谋长黄其兴,作战地域:苏南、淮南、皖中。

第二军:军长徐朴成

第一师:师长程万军

第二师:师长任祖萱

第三军:军长任援道(兼)

第三师:师长熊玉衡

第四师:师长王占林

此外,还有教导旅、独立旅、特务旅等。

1945年8月12日,国民党政府委任任援道为南京先遗军总司令,负责京(南京)、苏(苏州)一带治安,所有伪司令官原统辖之军警、保安团以及江苏省、南京附近各种部队统归其指挥。同时,任命徐朴成任苏浙先遣军第一路总指挥,程万军任苏浙先遣军第一路第一纵队司令,任祖萱任苏浙先遣军第二师师长,熊玉衡任南京先遣军第三师师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