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一个陌生男人的善意揣测 | 每日好诗

 寻梦向天歌 2023-01-11 发布于甘肃

图片

陈志莲
图片 

一个看不出年纪的男人

坐在小饭店门口的木椅上

这本是司空见惯的场景

引起我注意的不是他的红色安全帽

和深蓝色工作服,而是

他在一张巴掌大的纸上

写写画画(周围的人都捧着手机)

是计算一日收支,给将出生的孩子起名字

还是记下要给父母买的药?

或者,我想大胆揣测一下

有没有可能,他正在写一首诗

你看,此刻的他,多么投入

身后的高楼正拔地而起

一束斜阳照过来,黄昏披在他身上

万物有着金色的触须

这,多像一首诗的开端


图片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对陌生人持有戒心甚至怀有古老的敌意,但这首诗的作者却对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报以善意的揣测,有意或无意之间回应了荷尔德林的“诗人何为”之问:诗人的天职,在于对庸常生活场景的“诗的发现”,在于对普通生命状态的“人的观照”。
我们应该见过这样的场景——饭后,民工有了短暂的小憩时间,他们或坐或卧,刷着抖音,打着瞌睡。“这本是司空见惯的场景”,作者却在其中发现一个“异类”——玩手机的人堆里,有个人在纸上“写写画画”。作者抓住这一细节,抓住这个心灵为之一动的瞬间(“心动即诗”),这就是“诗的发现”。
这个陌生男人可能并无特别之处,他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是一个普通的父亲或者儿子。他虽“看不出年纪”,但“红色安全帽”“深蓝色工作服”暴露了他的身份,他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担,在“巴掌大的纸上”精打细算,为将出生的孩子和年迈多病的父母而打拼。这种贴近底层并与之平行、共情的视角,乃是对“人的观照”。
不过,这首诗的出彩之处,并不在于这两点,而是诗的后半部分。正是由于“诗的发现”和“人的观照”,这首诗最终实现了“意义的延伸”——作者没有在中年危机式的抒写中纠缠下去,而是选择跳出窠臼,使诗歌有了光明的走向和希望的寄托。作者猜测这个陌生男人“正在写一首诗”,这时,诗人和写作对象发生了身份互换。“身后的高楼”其实是有待完成的诗歌作品;一束阳光照在这个陌生男人的身上,像是在为诗人加冕。

特邀点评:陈巨飞

诗人简介

陈莫,本名陈志莲,另有笔名半朵悠莲,80后,湖南邵东人,现居上海。2017年底开始习诗。湖南省诗歌学会会员,上海金山区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湖南文学》《散文诗世界》《文学报》《当代教育》等刊物。曾获第九届中国(海宁)·徐志摩微诗歌大赛奖,获第九届“月河·月老杯”全国爱情诗大赛奖,获中国诗人小镇“上河杯”爱情诗征文大赛奖等。有诗歌入选多种年度选本。

      专家简介

     陈巨飞,1982年生于安徽六安,现居合肥之东。中国作协会员,安徽文学院签约作家。先后参加第八次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诗刊》社第三十四届青春诗会和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先后获得安徽诗歌奖、李杜诗歌奖、中国青年诗人奖、十月诗歌奖。著有诗集《清风起》《湖水》和英文诗集《夜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