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国兴:话说“年味”

 妙趣横生 2023-01-12 发布于黑龙江


话说“年味”

温国兴

     还有十多天就是癸卯年新春佳节了,这是中国人一年之中最为重要的节日,只有过了春节,新的一年才算正式开始了,因此人们格外地重视。过去人们盼着过年,那股欢喜劲甭提多高了。可如今,年味在中国社会已经越来越淡化了,还有十多天就过年了,人们的心情还很平静,街上鲜见川流不息的采购年货大军,倒是南来北往的旅游者充塞了街衢。只有那些在外务工的游子们,他们可能人心惶惶,此时正忙着准备返回家乡,同守在家中的父母或妻子儿女团聚。而大多数人则把过年当成了平常日子一样,那种对年的期盼逐年地减退了。

    记得在我们小的时候,人们对于年的渴望实在太强烈了。孩童们盼着过年,是有着实际意义的。一是过年可以穿新衣裳,平时穿的都是旧衣裳,穿带补丁的衣服很常见。过年了,就是再穷的家庭也要给孩子做一身新衣裳。实在做不起新衣裳,也要像电影《白毛女》中的杨白劳那样,为女儿扯上二尺红头绳。二是可以吃好吃的,平时吃不上饱饭,吃糠咽菜,过年怎么也能吃上一顿饺子。在凭票供应的年代,过年了可以增加一些供应量,豆油、白面都比平时多一些,还供应一些花生果、瓜子之类的。孩子们盼着过年,眼巴巴地想着吃上那些平时吃不到的东西。三是可以放鞭炮。愈是生活拮据的人家,愈是盼着过年,盼着过年日子就能好起来。他们不把日子不好归因于社会或其他因素,而是认为财神爷不肯眷顾,因此过年的时候,要对财神爷格外地恭敬,把改变命运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财神爷身上。而放鞭炮据说是接财神的最主要形式,万万马虎不得。

    对于中国广大的贫苦民众来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第一次的解放;然而,解放后人民的日子并没有摆脱贫困,对于我们这些在新中国长大的人来说,我们的童年和少年饱尝了饥饿的滋味,因此在我们的童年和少年产生过强烈的盼望过年的情结。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程度地提高,虽然说社会上的贫富差距加大了,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春节的期盼也就越来越淡化了。我们告别了短缺经济,现在可以说什么物资也不缺少了,有些人会感叹道,什么也不缺,就是缺钱。由于物资不再短缺,所以置办年货的热情便悄然退却了。过去在过春节前要买肉、买鱼、买油、买面、买新衣裳、买鞭炮。因为在平时是买不起这些的,或者说买不到这些。而如今呢?一年四季买什么东西都很方便,人们是不会大包小包往家里买这些东西的,因为储存是一个难题。虽然现在依然是严寒的天气,但是毕竟春天快到了,寒冬严酷的天气只能做最后的挣扎,是强弩之末,买那么多需要冷冻的食品,只能塞满了冰箱,放在阳台上眼瞅着要开化无法储存了。衣裳也是,现在人们很少赶在春节前集中买衣裳了,看好什么衣裳,谁还会管过年不过年的,早就下手买了。现在城市中禁止燃放鞭炮,人们感叹,缺少鞭炮,年味更淡了。现在又有人提出建议,政府应该允许在春节期间燃放鞭炮,让人们找回那渐行渐远的年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燃放鞭炮人们的看法是不尽相同的。由于燃放鞭炮严重地污染环境,为本已嚣张的雾霾为虎作伥,人们实在难以忍受雾霾的袭扰,在这种形势下,人们的环保意识在自发地增强。许多人是赞成禁止燃放鞭炮的,这是人们环保意识增强的表现。

   少买年货,不在过年买新衣裳,不放鞭炮,所以年味就淡了下来。其实,年味的淡化是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一种表现。我们完全没有必要非要在过年那一天饕餮一顿,我们在平时想吃就可以吃。我们完全没有必要非要在春节那几天展示自己漂亮的衣裳,我们平素就可以把自己打扮起来,尤其是爱美的姑娘。放鞭炮污染环境,荼毒空气,是一种应该摒弃的风俗。那种浓浓的年味,就这样在移风易俗中淡化了。对于年味的淡化,我们一点不应觉得可惜,而应该为之欢呼。

    年味淡化了,我们的春节可以向更有文化品位发展。我们可以利用这几天休假,外出旅游,走亲访友,锻炼身体,欣赏文艺,陶冶情操。我们还可以做很多事,让春节过得更高尚、更时尚、更舒畅。传统意义上的年味淡化了,而从我们内心升腾起来对生活的憧憬则更美好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很美好,谁还在乎过年那几天吃什么、穿什么吗?年味淡了,就让它淡下去吧!




文化范儿平台欢迎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