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觉得孩子应该多补课,还是超前学? 其实,不同情况应该区别对待。分孩子、分学科。 1 数学补课比超前学更重要。 数学是逻辑严密的学科,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就像搭一个纸牌屋,如果底层的知识有问题,之后的知识也很难学会。 小学的数学,还可以很轻松考90多分、100分。但是一到初中,很多孩子的数学成绩就会直线下滑?因为之前的基础知识不扎实。 每一个年级的数学知识,是新知识的地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对于数学来说,夯实基础比盲目超前学更重要。 你数学上课听不懂、跟不上,不是知识有多难,而是因为你之前的前置知识缺项太多。你的欠债太多了,你必须先还债,补上短板,才能更快学会新东西。 至于数学的预习,前提条件是你必须把前面的知识都学会了。而且某种程度上来说,你把前面知识都补齐了,就是预习。比如,你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所有特征,你就能够很容易理解长方形。新知识只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多了一个条件而已。 对于数学来说,补课就是预习,夯实基础就是进步,查漏补缺就是胜利。 2 语文英语,课外比课内更重要。语言类学科,练习比学习更重要。 有一句话叫“功夫在诗外”。语文的核心是阅读量,英语的核心是单词量。这些量的积累,需要长年累月的练习,不是可以短期突击的。所以,语文和英语不存在补课之说,非常适合超前储备,大量储备。 你的阅读量越多,你的语文越好;你的单词量越多,你的英语越好。 所以,语文和英语的预习,都没有那么重要,因为远远不够。语文应该做大量的课外阅读,读的书越多越好,种类越丰富越好。如果你每天能够背一首诗,一年300多首,所有教材中的诗词足够背两遍;英语的单词学得越多越好。假设你能够每天学会10个单词,一年365天3650个单词,足以完成高考单词量要求。 语文和英语,考验的是持之以恒的功夫。 3 针对不同的孩子,应该有不同的方案。 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建议80%的时间用来补课;成绩中游以上的学生,可以用更多时间预习;对于学霸来说,所有的事情都应该是面向未来的。 这就像一个追击问题。成绩落后的学生,你的第一目标,应该是利用假期时间补课,让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赶上优秀的同学。这样在下学期,你们才有机会站在同一起跑线。 如果你好高骛远、急于求成,也跟学霸一样超前学,你根本学不明白,效率低、效果差,劳而无功。而且开学的时候,老师又要讲一遍,你这是重复浪费时间,该补的课还没有补。 正视自己,是一切进步的开始。 学习就像龟兔赛跑,不怕慢就怕站,更怕反复绕弯路、走岔路。 假期这段时间,只要你一步一个脚印,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你也有希望追上优秀的学霸。 4 补课的核心是刷题吗? 如果你的重心是补课,你一不要从头到尾看课本,二不要买来很多卷子盲目刷题。这两种都是低效的努力。 你最应该做的只有一件事:从错题中学习。 补课的核心是——哪里不会补哪里。你在上学期的作业中、考试中出现的错题,就是你的知识盲点,已经帮你找到了你哪里不会? 这时候你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找到自己的问题到底在哪里?你只有精准定位问题点,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学习,然后通过看书、请教同学和老师,把问题真正解决。 怎么证明自己真正学会了,把该补的课都补上了?很简单,就是找到和你错的题同类型的题,再做一遍,能够做出来说明你真正学会了;如果做不出来,说明你根本没有学会。 不要随便看看答案,就以为自己会了,这是一种能力错觉,是自己欺骗自己。人是最容易欺骗自己的。 你现在自己骗自己,考试的时候就一定会露马脚。 5 假期应该多补课、还是超前学? 数学建议多补课,其他学科建议多扩展;基础差的学生,建议多夯实基础,学有余力的学生,建议提前预习。 无论怎么做,都要目标明确、计划科学、方法得当,不能当作任务应付了事。如果孩子的心不在这,不管是补课还是超前学,都是没用的。他只会在那里轰轰烈烈的走形式,假装努力,假装勤奋。 假期是拉开成绩差距的分水岭,孩子会走向哪里,家长的引导至关重要。 因为假期时间多,更考验时间管理能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