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基本学说基础即“因果业报”说,单单这点,就充满正能量,强调因果业报,对自己的业(业为身-行为,口-言语,意-思想的行为)负责,主张以“戒定慧”三修为方法达到证悟成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也符合我们现代社会特别强调的“利益攸关”原则。 佛教如何在广阔宗教地盘的争霸格局中脱颖而出,必有其可取之处。不研究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就无法真正读懂中国文化史、中国哲学史,甚至中国历史。 听说思想界最强阵容均扎堆于佛学阵营,且去探个究竟。 2021年端午节后,“缘起缘灭话佛,真如如实而来”系列卷土重来,重拾佛学经典,若淩缘起色空,品茶论道,参禅悟道。 狭义相对论的奇思妙想,虽说最后主要是老爱的功劳,但其实在《狭义相对论的问题导向思维》中我们也提到,“菲洛理论”的推导的确很完美,其实都已经摸到了相对论的大门了,但受限于光传播需要介质,光需要以太介质来传播这一思维定势,也就只能惋惜地止步于相对论的大门之前了。 到广义相对论,那可以绝对是老爱一己之力独创额天才设想了。广义相对论的《广义相对论的问题导向思维》精彩继续。 一、广义相对论面临的问题 1、引力是个啥?为何引力的作用会是瞬间就完成了? 我们一直认为,我们的物理世界是完全平坦的,不是弯曲的,是完全由欧几里得几何学控制的;突然有一天,我们似乎发现了弯曲的空间现象,欧几里得几何学失效了,比如在曲面三角形内角之和超过了180度,我们只能创造出一种叫“力”来说明直线的弯曲。 牛顿经典力学三大运动规律完美的描述了力的效应,但虽然描述了引力,却不界定这种力。地球引力是神秘的“远处的作用”,地球隐形地伸出手把我们拉下去。 光速不是最快的速度了吗?难道引力的作用就是超光速的超距作用吗? 2、狭义相对论只是在惯性坐标系中才有效,那应该是存在在任何坐标系都适用的物理定律? 这也比较诡异,若存在上帝的话,上帝是不会接受这么麻烦的区分的,懒得去区分是惯性坐标系(非加速状态)还是非惯性坐标系(加速状态) 二、广义相对论的思想实验 1、引力是个啥?是否存在引力的超距作用? (1)思想实验导出了等效原理 老爱通过其擅长的思想实验,发现了一个惊天大秘密: 假设有一太空飞船无重力也无加速度而“漂浮在太空中”,当然我们也就“自由漂浮”在太空舱中;这时太空飞船受到地球重力处于自由落体运动,太空舱中的我们感觉不出来是在运动还是处于静止,还是 “自由漂浮”在太空舱中; 而假设这一太空飞船处于加速上升的运动中,我们在太空舱中就能感觉到向下惯性力的作用;而太空飞船受到地球重力而落地时,我们在太空舱中就又能感觉到向下引力的作用。 如上我们就发现了,只要改变加速度和运动状态,我们就能创造出或者回避掉引力。“什么加速度,是我的脚步”,不对不对,是:“什么加速度,那只是引力”,重力=引力=加速度=运动。 (2)引力的来源与作用原理-引力其实根本不是力,引力只是弯曲时空的几何效应罢了 引力是什么?引力其实不是力。引力就是加速度,就是运动本身。只要改变加速度和运动状态,我们就能创造出或者回避掉引力。 狭义相对论告诉我们,高速运行的物体,会使得运动的物体本身“变细变重(空间)、变年轻(时间)”,也就是说“加速度可以产生时空弯曲”;其实是因为大质量的物质(比如恒星)产生了“运动时空的弯曲”效果,进而使得物体在弯曲的空间中自然运动,这个过程无需大质量的物质的“力”作用。 就好比一个小胖墩(太阳),坐在一个弹簧床(运动的时空)上,产生了弹簧床的大弯曲,这样放在弹簧床上的一个鸡蛋(地球)必然在这个弯曲的弹簧床(弯曲的时空)中来回运动了,这中间根本不需要小胖墩对这个鸡蛋抛出超距的作用力。 用一句经典的总结语表达就是:“物质A(太阳)告诉时空如何弯曲,时空再告诉物质B(地球)如何运动”。 (3)是否存在引力的超距作用? 引力就是加速度,引力的超距作用,其实就是弯曲的曲面颤抖对外扩散的速度。就如弹簧床被小胖墩一坐,发生颤抖,弹簧床的颤抖就是传说中的引力波。这个引力波对外传播的速度,那也就是光速了,所以引力的作用不是超距作用,而是光速的作用。 2、狭义相对论只是在惯性坐标系中才有效,应该是存在在任何坐标系都适用的物理定律? (1)在大规模的现象上,在大曲度的宇宙上,存在时空弯曲,广义相对论横空出世 我们知道,狭义相对论只是在惯性坐标系中才有效,若忽略掉加速度,我们只要用到狭义相对论就行。而因为重力=引力=加速度,所以只要忽视重力,狭义相对论就能畅行天下。 而只有在两种情形下,重力才会失效:太空中远离一切重力(物质)中心的区域;空间的极小区域。因为在这两种区域内,时空弯曲其实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所以狭义相对论才有派上用场的机会。 所以,在大规模的现象上,在大曲度的宇宙上,存在时空弯曲,所以就需要用到广义相对论了。 (2)时空其实本身也是真实存在 时间是什么、空间是什么?其实不存在单独的时间和空间,那些都是我们的错觉,只是时空,只是时空连续体的体现,时空其实本身也是真实存在。 (3)在非惯性系中,存在加速度,存在时空弯曲,我们还能准确测量物体的位置和距离吗? 拿上面的弹簧床(时空连续体)来比喻吧,根据牛顿的经典力学,鸡蛋(地球)想要一直直线运动,但是小胖墩一直给鸡蛋超距的重力场,使得鸡蛋直线运动发生偏离,两者平衡之下,鸡蛋就顺着轨道环绕小胖墩行走。可是,在老爱看来却不是这样的,鸡蛋所在的运动时空在小胖墩坐的那一带弹簧床被小胖墩的扭曲了,鸡蛋之所以那么走,只不过是在这个扭曲的时空连续体当中找到最好走的路径(侧地线)罢了。 在非惯性系中,存在加速度,存在时空弯曲,其实我们还是可以准确测量物体的位置和距离的,只是复杂点而已,需要用到广义方程式和球形三角学。 (4)狭义相对论只是在惯性坐标系中才有效,应该是存在在任何坐标系都适用的物理定律? 在弯曲的时空连续体中,我们可以比喻为被小胖墩扭曲的弹簧床,像极了地球仪的经线和纬线交叉组成的一个个弯曲的小方块区域。所以,我们只要知道时空连续体中某一地区的种种属性(地形地貌),就可以计算出时空连续体里面两件事的位置和距离,也就是两件事的“时空间隔”。而这个距离是不变的,也就是说,这个“时空间隔”在一切坐标系都一样。这个不变数就是老爱苦苦找寻的绝对客观面。这是对主观选择坐标系的重要补充。 两件事情的“时空间隔”是一种绝对,从来不变(若凌释的理解:体现在物体的合成速度,可能就是光速恒定的结论吧:任何物体在时空连续体中的合成速度都是恒定为光速C;若体现在事件本身上就是这个事件就是客观存在的事件,比如小胖墩吃了一盆饭,那就是真实的一盆米饭)。它可以是观测者运动状态不同看起来就不一样,但它本身绝对不变。狭义相对论告诉我们的就是观测者对同样的两件事情在不同的参考架构看起来如何不一样,以及如何计算两者之间的时空间隔。每一个观测者在这种计算中都会得到相同的答案。 三、广义相对论推导的烧脑的天才般灵光乍现 1、“什么加速度,那只是引力”,重力=引力=加速度=运动。 2、加速度可以产生时空弯曲,同样引力可以产生,同样运动本身就可以产生时空弯曲。 3、“物质A(太阳)告诉时空如何弯曲,时空再告诉物质B(地球)如何运动”。 4、引力的来源与作用原理-引力其实根本不是力,引力只是弯曲时空的几何效应罢了。 5、时间是什么、空间是什么?时空连续体是什么? 其实不存在单独的时间和空间,那些都是我们的错觉,只是时空,只是时空连续体的体现,时空其实本身也是一直真实存在。 6、两件事情的“时空间隔”是一种绝对 “时空间隔”可以是观测者运动状态不同看起来就不一样,但它本身绝对不变。这个“时空间隔”在一切坐标系都一样,这个不变数就是老爱苦苦找寻的绝对客观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