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为什么不去清华北大?因为不喜欢?

 数学博士贼叉 2023-01-12 发布于浙江

昨天聊了两句关于竞赛生的事儿,又有家长不淡定了。

比如说有家长说娃原来做奥数题有惊喜,后来自己指导了以后,惊喜没了,问咋回事。这问题的答案,评论区都会抢答了:因为题目难了。

还有的说,能不能分享一下这些尖子生寒假在干什么,想让孩子学。他们还能干什么?竞赛生肯定利用假期找名师访高人,无终止刷题;学婊么摆好打游戏的pose或者从亲戚朋友地方偷两张照片,然后花几秒钟发个朋友圈,表示寒假生活实在太丰富了,手机一扔开始疯狂学习。

都跟你说了,方法给你也没用,娃没那个资质和定力,他成为中等生那差的是学习方法么?

还有的明着暗着表示想让娃试试这条路,讲真趁早死了这条心——因为这压根不是你想不想的问题。

现在的招生政策其实对竞赛生是很不友好的。二十多年前,你要是学科竞赛赛区二等奖以上,就能高考中加20分,这个加分是不管考任何大学都管用的。而如果进了冬令营那就直接保送了,二等奖以上北大直接要了,三等奖的话也早早就让其他C9学校瓜分了。当然,那时候赛区一等奖名额也比现在要少,差不多一二等奖加一起大致和现在赛区一等奖人数相当。

高考一分,上下千人,何况是20分的差距?哪怕是赛区三等奖,我记得好像也能加个五分十分的,所以那时候真正意义上的竞赛生并不多,除了湖北湖南北京等少数省份有,大多数地方还是尖子生利用业余时间搞一搞。所以在那个时候,有竞赛生的省份竞赛成绩是很突出的,代表国家队的基本就是两湖加北上。

而现在想要通过竞赛保送,就需要在CMO中获得前六十名,六十名以外哪怕就是金奖也没有直接保送的资格。

不过这也只是基本上,只要不保送就可能有意外。要知道去年就有个物理国决银牌的就被某个top2放了鸽子,当时这事闹的还挺大。所以集训队以外的竞赛生,其实还是有一定的风险。

但是如果只是省一甚至更低的名次,可能高考对你都不会太友好。因为你只能定点面向某个高校或者某几个高校争取到优惠,而万一高考分数不太理想,换个学校这优惠就没了,真正地实现了竞赛得奖鸡肋化: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而且现在的竞赛大环境实在是太卷了。你要是在竞赛弱省,几乎没有出头的可能。这次集训队总共六十人,其中上海13人、浙江11人、北京9人、四川8人、广东5人、湖北4人、湖南3人,其余省份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你要是在竞赛强省,虽然资源多,但是竞争也激烈,还没轮到国决在省里就先卷起来了。

所以现在要去搞竞赛,走竞赛生的路,那就是一场赌博。还有的人说,高考全省前一百名的,很多都是竞赛拿奖的。竞赛拿奖他也不见得就是竞赛生啊,要知道高考能考到那么好的,课内肯定不是问题,学有余力再搞搞竞赛,拿个省一对这些学生来说不算什么难事,但是再往上没有专门训练就很难了。数学的高联第一试就是高考加深,第二试四个题有两个是纯竞赛,另外两个是高考加深,也就是说不需要专门联系,把课内吃透理论上完全可能搞省一。但是到了国决,你没刻意训练考个零蛋都是有可能的。

综上所述,能走高考就别走竞赛,竞赛那真的是孤注一掷的,大多数家庭根本承受不起。而且我们看到的永远都是竞赛成功者的光鲜,那些没有保送的竞赛生落魄的样子,你什么时候会注意到呢?

所以如果是其他家长信誓旦旦要把孩子往竞赛路上引,你叫好就是;自家孩子老老实实走高考就好——除非像张鑫亮一样,在竞赛强省初中就出名的,那可以试试。

顺便正式强推小号:贼叉说,聊的都是吃喝玩乐以及八卦。相信我,鸡娃路上大号我让你吃的苦,小号都让你补回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