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大年】挥毫联对文/子曰诗云2012年1月13日 呵,这样的日子多难得!农村过年,图的是个喜庆。这年一到,张灯结彩,披红挂绿,一下子年 味十足了。特别对联,那是大年必须贴的,不管家里的是不是有读书人,但这对联没有一家不贴的,仿佛不贴这对赠,这大年不像大年的样儿了。重 视贴对联,在农家不知起于何时。反正家家都贴,不管家里在生活富裕一点儿的,还是贫困一点儿的,也不管是有文化的还是没有文化的,贴对联, 贴窗花,挂籤务不可少。到了二十四这天,写对联,做挂籤,家家都在做这事。心灵手巧的人,这一下就派上用场了。在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彩色纸上 画出各种图画,喜鹊登枝,梅花报春,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剪成窗花,挂籤,装饰门窗。过两一贴到门窗上,那直如剪纸展出,手艺的比拼,才艺 的展示。忙了这家忙那家,最后才轮到自己家。家家的挂籤陆续做成了,放好了,就等二十九这一天大家一起贴。这些事儿没有什么规定,也没有谁 号召,大家做的很准时也很自觉。为了一个喜庆大年。在我们这里,别看村子不大,只有百十户人家,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见天和土地牲畜 打交道,可在年节时候的对联却特别讲究,比读书人更重视对联。仿佛这对联一贴,就真的能改变贫困的生活似的。我想,可能因为在对联里充满着 对新一年的热情和希望,也包括那些美丽的憧憬的缘故罢。年年如此,不管有多少改变,村里的人们一如既往,执着地坚持这样一种习俗。村子里识 文断字的不多,读过小学毕业,是最高文化的,后来有的读到了初中,就是最高文化了。写对联还不在于文化有多高,而在于懂得对联的基本规则, 平仄对韵。到了这时候有点儿文笔会些笔墨的人就可以大显身手了。古时,文人相轻,可在农村,文人可从来都被看重:文人是文曲星下界,文人写 的字,那是让好好保存的。别看农民不识几个字,可对识字的人都是相敬如宾。孔子的传人,孩子的老师,识文断字,能讲书,讲古,知天文识地理 ,知书达礼,是村中宝。 出对对联,是有文化的人的大比拼,是才华能力的大较量。常用的如肥猪满圈,六畜兴旺,抬头见喜之类的,都是常规, 甚至不用动脑子,提笔就写来。重要的是对子和春联,那是较真的。农民不问平仄,只看意思,可文人不行,不光看意思,也看重平仄,毕竟是些识 文断字的人,怕行家见笑,怡笑大方之家,出语也谨慎。所以在农村,一般是不用现成的对联,都是在年前这些有文化的人就已经有腹稿,到了谁家 ,当场在备好了的大红纸上挥毫,笔墨纸砚都是年前就备好的,到今天才开始正式动笔。写对联,真的要有些笔墨功夫。选好狼毫,羊毫笔,狼毫笔 遒劲,字写出来刚劲有力;羊毫笔,绵软,写出字来圆润平滑。墨,要选上好的金不换,一般家都是一块黑用多少年。金不换墨色纯正,墨有香味, 宿墨不臭。写出字来在阳光下奕奕的有光华的。因为早就胸有对联,所以进入状态就笔走龙蛇,一挥而就。我们虽然看不出名堂,可还是惊呼其出口 成章,运笔如飞。我们就前后绕着看,帮着晾对联。 对子,联语写好了就在背阴处阴干。阴干之后的字墨香依旧,在阳光下会闪闪有光因为那都是 用上好的金不换细细研成,墨色好,有香味,那字看起来,也格外添了几分精神。把联对收藏好,到二十九正式开贴。那一天家家贴,也挺热门的,不信,你等着看吧。 |
|